【參與台中花博建築師】打造台灣首座全循環建築 綠色方舟帶來希望與救贖
檢舉
該館主要由台荷兩國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合作,並連結38間國內外協力廠商,經過將近一年時間,共同打造完成台灣第一座「全循環建築」。除了傳遞未來產業新趨勢「循環經濟」的概念之外,也呈現荷蘭阿梅爾市將於2022年國際園藝博覽會推展「循環綠城」的新願景,盼望喚醒世人更多珍惜重視地球上的資源。
建材回收再利用 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本身是基督徒、參與規劃設計台中花博荷蘭國家館的銘誼建築師事務所王銘聰建築師,在短時間內組成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建築設計團隊,包括建築景觀設計群、營造廠、園藝商、綠能源、策展團等,進一步整合協調出設計概念,參與全台公開競圖。經過評比後,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肩負起興建荷蘭國家館的重任。
王銘聰受訪表示,荷蘭國家館是以「綠色方舟」(Green Ark)作為設計發想,營造一個「希望」的象徵,結合「綠能自足」、「永續無汙染」、「循環零廢棄物」及「共生型微農業」等,設計出符合低碳排、零廢棄的「全循環建築」,實踐「循還經濟」的理念。
館內所使用的建材都是以廢棄材料回收再利用,例如使用源自台糖公司已有60多年歷史的閒置老木料,用來製成室內地板與門窗。另外,採用不傷害建材的方法來建造,例如以鎖固構法取代傳統銲接和釘接,從裡到外所有建材及裝置皆可以重複使用。展期結束後,荷蘭國家館將移至台中月眉糖廠的「台灣循環設計園區」繼續使用。
王銘聰介紹,荷蘭國家館一樓保留許多開放空間,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營造綠化都市農園,作為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共享」的園地。此外,該館主標誌是利用海洋回收廢棄物製作出一個「立體鬱金香裝置」,讓垃圾能夠回收再使用,使廢棄材料能夠賦予新生命,呈現一幅美麗的藝術品,也喚起社會大眾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從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 減少廢棄物產生
「當鋼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已經無法解決人類居住問題時,如何改善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王銘聰提醒,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人類過度開發消費地球資源,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廢棄物產生。根據統計指出,2050年將有1億4300萬名「氣候難民」面臨生存威脅,至今每年約有800-1300萬頓塑膠廢棄物,被丟入全球海洋環境。
他進一步提到,根據2018年內政部統計,台灣約有高達40%的老舊建築被評估必須拆除重建,許多即將被拆除的老舊房子,轉眼成為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的「都市垃圾」。如何處理這些大量的營建廢棄物,將是各國家城市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王銘聰指出,以目前台灣的土地及人口現況來看,相當適合發展低碳零廢棄的循環經濟。倘若未來有更多城市國家願意重視並發展「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將可翻轉過去從用完即丟的「線性經濟」(Lineair Economy),從資源、生產、使用及回收利用建構一套全循環的機制,可有效降低廢棄物產生,減少地球環境負荷,促使人類與地球和平共存。
信仰帶來平靜力量 陪伴走過創業低潮
從小在傳統宗教家庭長大的王銘聰,大學時期因著信主的大姊,有機會去到教會接觸福音。原本打算留在美國發展的他,因顧及年紀老邁的父母,決定放下美國的一切,回到台灣從零開始進入建築業打拼。
初期創業路走得相當艱辛,許多苦只能往自己肚裡吞,無法向父母或家人訴說,內心承受相當大的重擔和壓力。當他感到身心俱疲、徬徨無助的時候,每個禮拜日去到教會參加主日聚會,讓他心中感受到一股平靜的力量,陪伴他走過創業的低潮。
王銘聰分享,還未信主前的他,凡事實事求是,覺得信仰中有許多不太科學的神蹟。直到邁入中年之後,才發現有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或掌握的」。信主十多年來,藉著教會生活與肢體間彼此扶持,讓他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也漸漸找到人生的答案。
他很喜歡的一段經文是「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十一章28節)神的話語成為支持他繼續前進的力量。
王銘聰說,這次參與台中花博荷蘭館的規劃設計,看似是一件吃力不討好、不符合經濟成本的苦差事,但上帝卻感動他去做了這件事,期待透過自身的建築專業或所蓋的房子,為人類所生存的環境盡上一點心力。
過度消費地球資源的一代 隱形洪水來勢洶洶
「這世代人類是最幸運的一代,也是最過度消費地球資源的一代!」王銘聰提到,當初荷蘭國家館是以「綠色方舟」的概念來設計,運用「綠色循環」概念來解決都市環境現況問題,也象徵上帝帶給人類的希望與救贖。現今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正如「隱形的洪水」來勢洶洶。當地球資源正在大量被消耗,延伸出氣候變遷、環境汙染、傳染疾病及糧食資源等議題,影響擴及所有人類。
他認為,循環經濟是未來台灣及各國可著手落實的一塊,盼望未來能夠透過國際間或產官學的合作,將循環經濟落實在各領域產業中,甚至將綠色建築或循環建築能被制訂為國家城市中必要的建築法規,呼籲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對循環經濟的重視。
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展期至四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