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毒」需合作 台灣機構連結興起「福音戒毒聯盟」
檢舉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我吸海洛因、安非他命10多年,被關多次;現在戒毒後,正在接受門徒訓練。」一群曾經吸毒的朋友,勇敢公開站在眾人面前,一一說出過往不堪的經歷,因為現在的他們已經歷了「福音戒毒」的大能!
六月3日禁菸節前夕,基督教晨曦會於六月1日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行「物質成癮者復歸之路研討會」,最後座談時,晨曦會總幹事劉民和牧師臨時邀請晨曦會第三代同工(約40歲左右)一同到台前做見證。劉牧師強調,全世界戒毒能成功,都是「福音戒毒」,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參聖經羅馬書一章16節)
劉牧師表示,晨曦會目前與沐恩之家、亞杜蘭關懷協會等機構連結,希望推動「福音戒毒治理推廣聯盟」,讓台灣福音戒毒的經驗彼此共享,一同回應這世代及華人地區極大的戒毒需要。
期許福音戒毒一代比一代好
以「先生命(真理)、後生活(事奉)」為核心理念的晨曦會,在台灣推動戒毒工作30多年來,受到政府、社會及許多家屬的肯定。這階段的劉民和牧師看到「傳承」的重要,不僅對內栽培一代一代的同工起來接棒,對外也希望眾福音戒毒機構可以主裡連結。
他說,戒毒機構若強調真理,戒癮者會跟著真理,也會跟著你跑,因為你就是一位實踐真理的人。對福音戒毒工作來說,當然希望後浪推前浪,能比我們這一代做的更好,那才是盼望;但幾十年來,他看著戒毒工作從香港、泰國、緬甸……等各地國家,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怎麼能夠一代比一代好?台灣的福音戒毒,依他來看,台灣在聯盟性、知識性、經驗性、果效性等,都不在其他華人地區之下,而且是扮演領導作用,關鍵是在台灣有做訓練。
他指出,台灣各戒毒機構都有不同優點,若能連結,或能成為教育訓練平台,一起栽培福音戒毒同工,最重要是一起向政府、社會倡議,更見證福音真是神的大能!
晨曦會顧問、台灣心又新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陳偉仁長老提到,與「毒」對抗需要跨組織合作,面對吸毒問題愈來愈嚴重,社會各界包括企業及教會都需從中看見自己的責任。他期待教會界與NGO團體也能一同參與抗「毒」,尤其對教會來說,服事戒毒者就是學習耶穌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他提到,「福音戒毒治理推廣聯盟」下次聚集時間為六月27日,由沐恩之家擔任召集,邀請更多單位參與。
吸毒全家遭殃 信主全家得救
劉民和牧師陪著戒毒弟兄及姊妹做見證,包括有一個販毒家庭是父親幫兒子打第一針海洛因,這兒子再幫太太打第一針海洛因,「一人吸毒害全家遭殃」;後來太太進到監獄信主後,一直跟先生講聖經,影響先生也信主。後來先生再向父親傳福音,父親現在也信主,見證「一人信主帶全家得救」!
很多福音戒毒的弟兄姊妹,因著福音能「重新做人」,許多更重新恢復了婚姻家庭,其中有一位與離婚的妻子再次結婚,他們的第二次婚禮變成佈道會,而且兩個小孩分別為24歲及6歲,都是同一對爸媽生的!另外,在職場上雖然很辛苦,但他們活出見證,吸引其他家屬把吸毒的孩子送到晨曦會接受幫助,希望孩子能重生。
特別的是,一位晨曦會職門訓的學員,在研討會中巧遇過去在監獄裡很照顧他的主任,這位主任也公開肯定福音戒毒很不一樣。劉牧師感恩地說,參與福音戒毒很不容易,但真實看到神蹟奇事在一個個生命中發生。晨曦會是戒毒者的「家」,希望與更多福音機構一起來服事戒毒者與家屬。
戒癮後回歸社會的需要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蔡佩真分享「邁向復元之路—藥癮者的康復與社會復歸」,提到關心藥癮者不是只是停藥就好,更需關注戒癮後回歸社會的需要,這方面的資源仍是非常缺乏。會用「復元」而非「復原」一詞,是因幫助不是回到原來樣子(原來不一定好),而是有「生命的質變」,能重拾有尊嚴、盼望的人生。
會中並有蔡坤衛博士、吳永達主任、蒙恩醫生、李建德專員、利伯他茲副執行長張祺、亞杜蘭關懷協會專案經理潘昱辰及晨曦會職門訓主任李志偉等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