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3 好牧人

《婦女事奉列傳 1》威登堡的晨星 路德師母凱蒂波拉(下)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路德在威登堡的住處「黑修院」(圖片來源:維基)
◎劉幸枝(神學院老師) 前神父修女締結美滿婚姻 當路德寫這封信時,恐怕自己沒料到他竟然會成為那個後來跟凱蒂結婚的人。他反而急著讓凱蒂走出情傷,催促著一位大學校長兼教會牧師的格拉茲(Gaspar...

◎劉幸枝(神學院老師)

前神父修女締結美滿婚姻
當路德寫這封信時,恐怕自己沒料到他竟然會成為那個後來跟凱蒂結婚的人。他反而急著讓凱蒂走出情傷,催促著一位大學校長兼教會牧師的格拉茲(Gaspar Glatz)跟凱蒂交往。這位校長牧師意願很強,凱蒂卻不然。她反而大膽發下狂語,聲稱她考慮對象要不就是路德的好友安斯多夫(Nicholas von Amsdorf),要不就是路德本尊。

這兩位被凱蒂點名的男士,不管在學識和名望上都是令眾淑女傾倒的對象,沒想到已經廿六歲,在當時幾乎被認定是個「老姑婆年紀」的波拉認為,只有這兩位男士可以跟她匹配,這在當時看重女性矜持嫻靜的時代,凱蒂之舉不啻是驚世駭俗,但是幸虧她如此豪邁直言,省略了許多迂迴揣測的麻煩,促成路德「想婚」的動機。

路德為此特別徵詢改教時期赫赫有名的傑出女性姑潤巴赫(Argula von Grumbach)的意見後,這位前修士決定和前修女締結一場氣死魔鬼和教宗,取悅父母的婚姻。雖然他們的愛情一點都不浪漫,事後卻證實非常幸福美滿。市長畫家大卡爾納赫作他們婚禮的見證人,新娘獲得路德父母的接納。大卡爾納赫畫筆下的凱蒂,是有高聳顴骨,稜角面龐的師母,個性堅毅:這就是宗教改革時期最有名的師母—馬丁路德的妻子凱蒂波拉。

凱蒂與路德一共生養了六位兒女,有兩名年幼過世,另外有三個兒子分別成為律師、醫生和神學家,一位女兒嫁給了貴族,近代德國興登堡將軍即是她的後代。

屬靈人也要忍受婚姻磨合
當時,他們住的宅邸是威登堡前奧古斯丁修會的修院,也是路德先前潛心修道的地方。這個修會的會服是黑色的,因此修院也被稱為「黑修院」(Black Cloister)。

1536年薩克森選侯將黑修院歸路德所有,自此路德真正成為黑修院的主人。選侯對他相當禮遇,不僅免稅,還允許他可以釀造碑酒和生產麥芽,畜養牛隻。不過這個宅院雖大卻十分破舊。路德恨不得想擺脫這座老宅子,搬到一個比較舒服的地方,連選侯都願意贊助,但是路德還是需要聽命操持家務的凱蒂。

凱蒂不僅買下一些園子,讓她可以有更多的地方種菜,養牲畜,釀「修院啤酒」,而且還想翻修這座宅子成為可以出租房間的生財不動產。所以打從1535年到1540年期間,房子都處在施工整修狀態。可憐的路德也只能忍受凱蒂的安排,今日觀光客看到凱蒂送給路德的大門(後稱之為凱蒂門),即是1540年整座黑修院竣工的成品。

不止是黑修院整建期間的施工噪音,平常黑修院就人聲嘈雜,因為當中至少有十名包括馬車伕、廚房幫手、僕人與白天做雜役的工人。有些長工還會把親友接到黑修院寄住。
平日慕名而來,寄居黑修院的客人更不計其數,當中當然還有租房的老師和學生以及路德和凱蒂自己生養的孩子和寄養的孩子,全盛時期有多達120名左右的人住在黑修院中,由凱蒂主責他們的食宿問題。因此黑修院跟原先修院時期的清修之地完全不同,在凱蒂的主持下,黑修院成了小型自給農莊以及各類牲畜養殖場,提供裡頭的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食材。

路德原是修士,經常操練獨居靜默,還俗後成為宗教改革領袖的他,在娶妻生子之後完全置身在一個與以往迥異的生活型態中。有些學者原想前往黑修院與之交流,但也發現傳聞不假。黑修院絕非研究聖地,而是一個充塞不同聲響,熱鬧非凡的地方。也難怪路德曾說,我這一生要忍受教皇,忍受異端,也要忍受凱蒂。

路德脾氣快,凱蒂嘴巴快,兩人非但沒成怨偶,反成絕配。有則軼事提到,某次路德把自己關了三天三夜勤奮讀書,凱蒂索性把書房的門拆了。當路德看著凱蒂站在自己的眼前,只能無辜說:「我又沒幹壞事!」最後路德躲在黑修院西南角一隅的鐘樓讀書(今日鐘樓已毀壞),才能讓他恢復潛心著述的安靜時刻。

路德曾說,男人擁有寬大的胸膛和窄小的臀部,這樣他們較之於胸膛窄小而臀部寬闊的女人來說就擁有較高的智識水平。而女人天生的這些構造就是為了讓她們居於家中,行止嫻靜,以持家,生育和撫育小孩為業。

事實上,活躍的凱蒂總是讓路德束手無策。路德自己提到,當他安靜讀書時,凱蒂最喜歡坐在他旁邊問東問西,就連「桌上談」的神學論壇,平日忙進忙出的凱蒂也不會錯過發言的機會,甚至公然挑戰路德的釋經。凱蒂絕不容讓自己成為一位「沒有聲音」的師母。

路德與其師母樹立家庭典範
縱然如此,這對夫妻樹立了當時宗教改革人士家庭的典範。師母善盡接待的本份,彷彿三頭六臂般的處理家務,生養兒女,接待遠人;而凱蒂為路德增添許多生活樂趣,雖然路德也曾不勝其擾,但對這位年幼他十六歲的妻子總是極盡所能的包容和疼惜。

透過路德的著作,我們頻頻看見他高調的展現他們的夫妻之情,幸福洋溢其間,讓人稱羨不已。路德雖比波拉學識高,年紀長,但有泱泱大度去容忍與接納妻子一些小家子氣或是為了兼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凡婦作風,他還敬稱她為「威登堡的晨星」。

今日凱蒂之所以成為最出名的師母,倒不在於她最特出,而是比起當時的改教者,路德為他的妻子留下許多的描述,讓人從字裡行間看到生動活潑的凱蒂。如同威登堡黑修院舊址外的凱蒂雕像,是一個動態的凱蒂,她不止行走在十六世紀,也行走在今天凡是閱讀路德著作的人眼前。

然而,凱蒂的幸福也隨著路德過世戛然而止。戰亂與瘟疫,使凱蒂一手打造的黑修院成為斷垣殘壁,一片淒涼,昔日絡繹不絕的人潮隨路德過世急速退去。愛熱鬧的凱蒂晚景蒼涼,必須透過寫信給路德好友和丹麥國王克里斯提安三世求助,才有足夠的經濟後盾將孩子撫養長大。經歷瘟疫和戰火的逃難生涯也摧毀她原本精實幹練的身軀。在一次逃難的路上,她不慎摔出馬車,幾天後過世,被葬在托高城。今日前往威登堡城堡教堂的訪客,看到路德墓碑側旁安葬的是墨蘭頓,而不是他親愛的凱蒂。

路德過世後,凱蒂遭受的待遇也讓我們看到自宗教改革以來,有些師母只被視為牧師的附屬、買一送一的贈品,她們並未獲得尊重。一旦自己的丈夫過世,師母就變成了弱勢者,需要教會的救濟。凱蒂在路德過世後,不僅不被承認有繼承路德遺產的機會,而且還差點被剝奪照養年幼兒女的權利。但她據理力爭,努力寫信向路德昔日的故友求助,含辛茹苦將尚在年幼的兒女養大成人。

凱蒂在改教的事上並沒有直接性的貢獻,可是她示範了一位改教牧者背後賢妻良母的形象,即使在路德當代的朋友眼中,凱蒂顯得太有個性,又有主見且積極好強、錙銖必較,但對路德而言,卻是拿法國和威尼斯跟他交換,他都不願出讓割愛的心肝寶貝。她使路德無後顧之憂,讓路德多病操勞的身體和時而躁動,時而抑鬱的心靈可以得到她細心體貼的守護。宗教改革時期,牧師的太太不僅是肉身生養的母親,也成為分擔丈夫屬靈牧養的妻子。

凱蒂的呼召就是成為母親和太太,這是宗教改革時期,許多婦女最高的呼召。路德肯定這種呼召,這種呼召包括照管牧師館,以及用這個牧師館來當作神學殿堂。

凱蒂要照顧這個地方,就要去牧養這些住進來的人,要供應他們的食宿。分擔日常生活瑣務,照顧遠到來訪的客人,讓路德可以更輕省,透過這個方式參與路德的事工,以及教會的建造;這樣子也讓當時其他改教陣營的師母們有一個效法的榜樣,一起來幫助自己的先生專心牧養教會。路德與凱蒂的婚姻與家庭模式,成為形塑後來許多新教徒牧者家庭的模範。

問題與思考:
1.凱蒂全心扶持丈夫的牧養與神學工作,她的呼召是要成為母親和太太,你的呼召是什麼呢?

2.現在的我們如何看待教會師母?我們如何也能人人成為門徒、彼此牧養培育、成全彼此的生命?
 

(本系列於論壇報首發,2021年1月由橄欖/華宣出版社集結出版成《回來吧!書拉密女(2):宗教改革時期婦女事奉簡史》一書)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