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親子對話】親子溝通一言九頂?用耐心多傾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朱施美妃牧師和教會的孩子們 。(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為人父母者,有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對話」了?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學童,有48%的爸媽「很少或幾乎不會特別抽空專心與孩子說話」。其中,父親一週跟小孩對話溝通的時間,平均不到30分鐘,在長期缺乏對話(談)的情況下,親子關係漸行漸遠,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親子對話在新的認知基礎進行
「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親子之間的交談與對話,都是雙向的」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朱施美妃牧師受訪時強調,孩子處於什麼階段,父母跟他們說什麼(內容)很重要;親子不能都不交談、探討與溝通,讓孩子沒有足夠的教導和知識,等到問題發生後,父母再去追究「對不對」,反而增加與孩子的磨擦。

她的建議是「父母親跟孩子對話,要先有新的認知,才會有進一步談下去的內容。」

舉例來說,孩子的課業考試成績沒有考好,父母要跟孩子談,就不能停留在過去「為什麼沒有考好?」分數只是表象。以目前數學科的課綱改變的情況下,孩子在看考題就像在讀文章一樣,孩子若平常就很少閱讀,連讀懂題目都有困難,遑論解題。若父母沒有新的認知,只是看結果(考試分數),親子之間沒有交集點,便影響親子關係。

擁有三個女兒、親子也一同配搭在教會服事,朱施美妃牧師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她對女兒們兩歲之前的教育是從從褓抱餵奶女兒時期開始。帶著她們靈修、參加禱告會;女兒年紀漸長,換她這個做媽媽的陪伴參加她們的禱告會。

「她們母女之間的對話,絕對都是跟神有關的。」包括如何討上帝的喜悅以及建立跟上帝的關係,這都是在三歲之前的親子對話就奠基的。

朱施美妃牧師: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親子之間的交談與對話,都是雙向的。

朱施美妃牧師: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親子之間的交談與對話,都是雙向的。



跟孩子對話從小就要培養
直到現在,全家都一定保持靈修禱告及聖經導讀,孩子長大後,家裏都有固定的TEA TIME時間,做父母的就是「聽她們(女兒)講」。也由於親子一直都在「基督是我家之主」的關係中持續對話,意見不合可以討論,也是面對衝突的學習。

她說,基督徒家庭的親子對話,不是所有的議題都能當成「話題」來談,孩子需要的是信心和屬靈上的經歷,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都要有穩定且親密的關係,在分別出來的時間裏「守住神的呼召」。

朱施美妃牧師提醒,父母要跟孩子互動對話之前,要去思考「孩子要跟我說話的前一刻,誰在影響他/她的行為?」以及「孩子跟父母面對面,他/她準備要先跟誰對話?」

上一代的父母常說:「誰把我的孩子帶壞了?」但今日的社會影響孩子的可能是人(流行的口頭禪及術語、網紅),也可能是媒體報導,甚至是車廂廣告的內容。

朱施美妃鼓勵為人父母者,跟孩子對話要「換位思考」,要從耐心開始,孩子通常沒有辦法很快反應「大人在問什麼?」因為現今世代的孩子,五官的感官被裝進的刺激實在太多,按著孩子年齡差異要有不同的對話方式。例如父母跟年幼的子女對話要把「畫面」帶進來,特別是家中有10歲以下孩子的,孩子需要的是跟父母有更多的互動,不單是言語,還有肢體語言(擁抱)。

朱施美妃牧師鼓勵父母,跟孩子對話要刪掉一些「沒有意義(味道)的問句」,像是功課寫好了沒?學校怎樣啊?考試考幾分?這其實會讓孩子很難回答,因為「好」及「快不快樂」有不同的定義,範圍也很大,孩子不像大人一樣有很多累積的經驗,且大人的經驗也不見得正確,她提醒家長「若講話內容是可以先設定的,那就不叫對話(溝通)了!」要找到每個家庭親子對話特定的模式和語言,這是她的建議。

眼神傳訊無聲勝有聲
「孩子看父母的眼神,其實是無聲勝有聲在傳遞一些訊息」朱施美妃牧師說,當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時,孩子的眼神無法專注地看著父母,這時父母不要先生氣,要想的是「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呢?」還是要回歸前面講的,多一些耐心(傾聽),就能少一些親子衝突。

親子不對話是否會造成關係破口?朱施美妃牧師認為是「信仰」。基督信仰是在孩子7歲之前的「主觀認知」,而這些主觀認知就形成孩子的態度,不僅在家庭,也帶到和他有互動的每個人及場域的關係,而那就會化作行為,她要提醒的是「孩子的信仰教育不能等到他/她長大」,基督徒的親子對話的信仰生活就是「一起來到神面前」。

朱施美妃牧師也提醒,若父母發現孩子的習慣(例如衛生習慣及家務協助)不好,也不花時間去教,等到孩子12歲之後再想去扭轉,就很難。

朱施美妃牧師也提醒協助孩子在角色互動及學習上,親子要有更多的對話與交談,而非一概以「利」誘之。

「孩子看到父母親在教會的事奉,展現出僕人事奉的樣貌,這就是最好兩代合一與傳承的榜樣」朱施美妃牧師說,僕人式的領導,其實是很好家庭教育的基礎,1998年,詹姆士‧亨特談僕人領導提到是可看見及可評估的。包括耐心、仁慈、謙卑、尊重、無私、寬恕、誠實以及承諾,而聖經就是最好的對話準則。

從孩子的血氣回應看到契機
長於親子溝通議題的宇宙光關懷輔導中心特約輔導員丁介陶老師,則從「親子對話的衝突處理」層面進行分享。丁老師說,若在孩子幼齡時,親子就沒有養成對話習慣,到了孩子青春期,很容易出現一言九「頂」,很多父母在聽到孩子「要你管」這個回答時就會發火,親子衝突就會一觸即發,他的建議是父母要從孩子看似針鋒相對的情緒中找到對話的契機。像是「孩子,你看起來情緒不太好喔,有什麼事是爸媽可以為你分憂解勞的嗎?」丁老師強調,父母親對於孩子管教的權柄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之上,當孩子感受到被愛,父母的話語,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力。

丁老師舉例,某國外講親子關係的講員,因為長年在家中缺席,所以跟自己的三個孩子關係很糟。有一天,這講員跟孩子說,以後只要爸爸出差,每天晚上7點一定打電話給你們聊天,孩子們原本也只是聽聽而已,起初就算接起電話,也是愛講不講草草掛電話,但當父親持續遵守他對孩子的承諾,孩子發現爸爸是玩真的,親子對話的品質及時間也都提升了,這個例子提醒為人父母者「你對孩子玩真的(守諾),他們就會對你認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