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教授父親vs.牧師兒子】將期待的失落化為祝福 晏涵文感謝神讓父子關係回溫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晏涵文老師每週日都會和孩子孫子聚餐(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其實大兒子(晏信中)的個性某程度跟我很像,這樣的性格也是我不喜歡自己的地方,所以父子之間容易產生緊張氛圍。」這位父親正是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晏涵文老師,亦是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晏信中牧師的父親。

身兼母職體會為母的辛苦
育有兩名孩子的晏涵文,在孩子幼稚園及小學階段時,因太太遠赴美國念博士學位,他曾有兩年的時間是父兼母職,除了聘請鐘點看護照顧孩子的飲食,其他時間,他需要經常工作家裡兩邊跑,親自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雖然我們家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但我與太太在家庭分工,孩子大多都是太太在照顧;我較少參與其中。但因有了父兼母職的機會,我才正在體會到為人父母該學習的功課,也領悟到當母親的辛苦。」回想過去,晏涵文教授笑著說,「在那段期間,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吃飯,飯會掉到地板上。」

後來,在太太留學的最後一年,晏涵文博士帶著孩子到美國全家相聚。在那一年期間,晏涵文也將孩子送往美國學校求學,大兒子(晏信中)就讀小六;小兒子則就讀小二,直到太太完成博士學位才回到台灣。他坦言,在太太留學回國後,兩人每天都忙碌工作及教會服事,並沒有辦法給予孩子全職的照顧。

父子關係陷入僵持
他分享,大兒子(晏信中)在回到台灣後,需要緊接著跟上台灣的教育進度,升上國中的大兒子,因無法適應,成績一落千丈。為生活奔波的夫妻兩人,還是不斷請家教幫助孩子補習,但發現孩子的成績一直沒有好轉,甚至自信心開始受到很大的打擊。

當時是大兒子步入青春期的階段,面對努力唸書卻在考試中失利,兒子情緒及行為也隨之產生了變化。在那段期間,孩子與父母也開始產生一些衝突。晏涵文說:「我與太太都是在校任教的教授,所以站在父母的角度認為,孩子的成績應該是要不錯的,就算不是優秀至少也能過得去。」在成績的框架中,作為父親的晏涵文對孩子的課業感到失望;作為孩子的晏信中,也因此心裡受到很大的挫折,經常用抵抗的方式回應父親的管教,以致後來兩人相處陷入愈來愈緊張的氛圍。

回溯過去與孩子的衝突,晏涵文仍然感恩在基督信仰中,禱告成為他與太太最大的力量。他分享,「我們經常將孩子放在禱告中,求神親自介入在我與孩子的關係中,也希望兩個孩子有機會回到美國的教育環境。」在高中時期,母親是晏信中最大的依靠,無論成績如何都用愛來鼓勵他。直到後來,由於小兒子出生於美國,擁有美國籍的身分,所以在高中階段可以直接到美國留學;而大兒子也在服兵役結束後,到美國就讀大學。

 全家福

全家福



兒子赴美求學 唯有禱告幫助
如今的晏信中成為了牧師,也經常分享自己浪子回頭的生命見證,其中他把自己在美國做過的所有叛逆事情坦承說出,鼓勵了很多青年人,願意回轉到神面前。

父親晏涵文教授坦言,兩位兒子到了美國之後,他與孩子的關係都是靠著電話,及一年一次飛到美國探望兩兄弟的方式來聯繫維持。但是他們總報喜不報憂,所以大兒子在美國所發生的一切,他與太太也是在晏信中決定成為傳道人後,首次在講台上分享見證時才得知。

「說真的,當聽到他(晏信中)分享自己在美國的叛逆生活時,我們夫妻倆心裡是有被驚嚇到的。回想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慶幸我每天都可以藉著禱告,求神親自看顧兩個在美國生活的兒子。」他說,雖然自己沒有親眼目睹孩子在美國的經歷,但是因著這些經歷,讓他有機會回到神的面前,他依然感謝上帝是聽禱告的神。

「上帝不僅是醫治大兒子過去破碎的心,更恢復了父子之間的關係。」雖然他與兒子並沒有發生過非常嚴重的衝突,但是父子兩人心中還是有一定的情感距離。

但是,在大兒子被神呼召成為傳道人時,第一時間竟然是告訴父親,當下晏涵文給了兒子一個擁抱,並表明完全祝福與支持他。

2016年晏涵文老師與家人全家福照

2016年晏涵文老師與家人全家福照



一個擁抱 打破父子間的隔閡
晏涵文說,雖然過去有擁抱孩子的習慣,但是在孩子漸漸長大後,也愈來愈沒有擁抱的機會。那一次作為父親晏涵文,主動的一個擁抱,打破了父子多年來心中的無形隔閡。「雖然知道成為一名傳道人不容易,但是我清楚這是上帝對他家庭的印證,在晏信中一歲的時候,我與太太曾經禱告跟神說,『我願意將這個兒子如以撒般獻給祢!』」

晏涵文老師也提及,小兒子從小到大都是成績優秀的孩子,個性也與母親較相似,所以相處上不會有太大的衝突;然而,大兒子晏信中的個性跟他較相似,特別是自己不喜歡的部分,造成在溝通上經常緊張。但是,他從來都不會因此對兩兄弟有偏心,反而從大兒子身上,讓他開始反思及學習成為一位「願意將心轉向兒女」的父親。

如今,兩兄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晏涵文喜悅地說:「他們自己當了父親以後,與我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加接近,每週日都會和兒子孫子三代一同聚餐。」晏涵文也說,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而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適應孩子的個性、調整與孩子的表達方式,慢慢在孩子的成長中學習為人父母。

「說很容易,但做很難。」晏涵文教授坦承,自己並沒有做的很好,這是需要時間及機會不斷訓練。「孩子是上帝託付父母照顧的產業,而親子關係也不會是永久的,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父母會離開。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父母除了適時的給予提醒與鼓勵,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為孩子禱告,相信上帝會介入親自管教孩子,當孩子經歷神的同在,會發現孩子的生命成長不是因為父母的管教,而是因為上帝!」他堅定地說。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