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走向人間─文藝復興的藝術故事
檢舉
◎陳韻琳(作家)
文藝復興出現的年代,是西方世界面臨精神危機的嚴重關頭。漫長一千年歷史中最重要的精神核心——基督教信仰,以及在歷史中逐漸統攬政治大權的宗教領袖、宗教體制,都面臨從外部來的,或從內...
文藝復興出現的年代,是西方世界面臨精神危機的嚴重關頭。漫長一千年歷史中最重要的精神核心——基督教信仰,以及在歷史中逐漸統攬政治大權的宗教領袖、宗教體制,都面臨從外部來的,或從內部自身主動生發的挑戰與質疑。
這種危機,絕對跟宗教領導者在政治權勢上、道德上的腐化有關,而十字軍東征,顯然不僅沒有帶來宗教復興,反而造成理想主義者精神與肉體的大量死亡。此外,黑死病一百年間在歐陸無法抑止的席捲,造成三分之一的人口消逝,更使朝不知有夕的人,內心惶惶不安。
對中世紀精神危機的反撲
戰爭與黑死病,所產生的強烈的「末世到了」的陰影,使文藝復興之前的教堂壁畫,到處都是「死亡之舞」的繪畫內容,豐富人性與歡愉人生,都被「審判」的信仰信息給壓抑掉了。
隨著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再發現與再復興,文藝復興的眾參與者,被冠以人文主義(humanities)這名稱,這個字的含意,有著「人性」的定義。這是對中世紀以來越來越強調死後審判、否定現世所造成的精神危機的一大反撲。中世紀的典型思維,是認為表面可見的一切現象,都只是真實的影兒;真實,存在於天堂與地獄。
整個中世紀,一直強調末世審判並死後的世界,活著的人生一直被壓抑著、刻苦著,完全不鼓勵歡樂,過分強調靈與精神,對肉體的極度貶抑,使人性、生命歡愉、親情愛情,都刻意地忽略。所以中古時期的藝術,其藝術表現非常著重天堂境界:如頭上的光圈、輕靈彷彿沒有體重的身體、金碧輝煌象徵天堂的底色……。藝術內容全關注著宗教,絕少涉及俗世。
而文藝復興,恰好就是透過古典文藝的再發現,把這被否認掉、卻真實存在的人性與生命的本質復燃起來。
重新發現實存人性
繪畫雕刻界一開始的文藝復興,是企圖透過希臘羅馬雕刻作品的發現研究,找到一種可以描述真實空間與真實肉身的方法。這段時間,再沒有比形式的突破更讓人興奮的了。這就是為什麼喬托(Giotto, 1267-1337)繪出的人體有重量感,馬撒其奧(Masaccio, l401-1428)畫出教堂祭壇的深遠空間,會讓那麼多畫家感到如此興奮,像朝聖者般,紛紛前往觀察研究。
而後,透視法被藝術家們定調了,這是藝術家第一次跟他們當時代的科學觀點結合。透視法提供了可以用數學方式測量的景物空間,這個方法理性、可預測、和諧、正確,藝術家按照自然比例特性模仿,空間在畫作中被拉開,人在世界中安頓其位。所以文藝復興時期對後世藝術最大的影響,是在於藝術的探討方向,開始走向「入世」。
藝術家的筆下關懷,從天上走入人間,不僅只扮演藝術形式美學的角色,也展現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社會思想觀,這跟中世紀的世界觀比照,絕對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社會思想革命。
宗教藝術走入人間
「走入人間」,使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關切著人、關切著身為人的俗世歡樂。人文主義──以人為主題──是他們懷抱的理想。
所以,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在宗教藝術之外,會透過希臘神話表現人間有愛有情有慾的生活。維納斯,尤其因兼具美、愛與肉欲的象徵,而成為買畫者喜歡的主題。
甚至諸如吉奧喬尼(Giorgione,l477 -1510)這樣的藝術家,還會嘗試透過描述老中青三代並列的臉部表情,或暴風雨的中哺乳的女人這些主題,象徵他心目中理想的人性光輝與生命意義。藝術內容透過神話或其他的象徵寓意,包含進俗世人間的內涵。
至於宗教藝術「走入人間、人性化」的結果,讓我們看到聖人頭上代表神聖的光環被摘除,耶穌由靈體變成有血有肉有痛苦的人子。過往耶穌在十字架上平靜的、充滿神聖光輝的表情,與輕靈的體積,藝術家漸漸變作研究承負肉身痛苦與心靈痛苦而死亡的人子應有的表情與體積。
這種改變,在描述聖母馬利亞與眾聖徒時,一樣存在。這種開始描繪人性中刻意節制、卻無法掩蓋的哀傷與痛苦,比全然靈體無肉身的神聖的光輝,更讓藝術家動容。
到了格林勒華特筆下受難的基督,耶穌那全身體無完膚的鞭傷,痛到極點掙扎憔悴而死的臉部表情,這對中古世紀而言,會是無法接受的寫實,但卻是文藝復興時代,確信上帝走入世界成為人子耶穌受難而死,應有的表情。
尋找聖與俗的平衡點
人文主義思想一旦發動,便是一條不歸路,它同時並進的往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它讓人正視上帝所創造的世界與生命,與其背後的豐富,並默想神的兒子以肉身為世人承負罪被釘上十字架的苦刑,是多麼崇高的愛與多麼大的犧牲;另一方面也無法避免的讓人越來看重現世,越來越世俗化,直至封閉心靈,不再渴望崇高與神聖。
所以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在藝術史上是非常關鍵的。神聖與世俗,原本在中古時期是十分衝突無法並存的,但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還是有些許藝術家竭力在越來越往世俗化走去的時代,努力的尋找平衡點;這些藝術家,基於自己的信念或人生處境,努力在自己的畫筆下、在自己的人生中,敞開心靈,尋找屬於他們自己時代的神聖與崇高,企及著信仰的高度,以慰藉人生、帶給人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