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大量追蹤個資數據防疫 歐洲專家憂心未來人權隱私是否不保?
檢舉
中、韓、新、以各國實施科技防疫新招
當世界各國在與新冠病毒搏鬥時,部分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等,都透過追蹤手法嚴格的控管感染者行蹤。例如中國透過騰訊與支付寶APP的「健康碼」,交待自己過去14天的行蹤。南韓公開確診案例的外出路線和細節,詳細到坐了哪台公車、到哪家餐廳、在哪間電影院、看了什麼電影等個資,整理成數位日誌,公布在保健福祉部官網。新加坡推出防疫App「TraceTogether」,利用無線藍芽交換訊號,追蹤確診者至少30分鐘之內的接觸史。以色列政府以追蹤恐怖分子的科技設備,來監控新冠肺炎確診者。
當高科技侵害人類的隱私權,這是否意味我們已失去個人的隱私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又會造成什麼後果?
喬納森.埃布斯沃思(Jonathan Ebsworth)是TechHuman計劃的創始人之一,此計劃是一個新創建的「科技、人性與信仰」資源平台,其成立宗旨為「探索數位化革命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以下是喬納森日前接受基督教媒體《福音焦點》(Evangelical Focus)採訪時,與記者的問答內容:
記者:政府或部分私人機構如何於這場疫情中,對人民實施技術性監控呢?
喬納森:英國BBC報導指出,即使追查病毒的APP程式數據不多,但透過追蹤相關位置便可以精確地顯示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麼、與誰相關等。
美國作家蕭沙娜.朱伯夫(Shoshana Zuboff)於她的著作《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中提到,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等,將試圖進一步入侵我們的私人生活空間。
階段一、入侵(Incursion)
故意、不請自來地入侵他人的「私人空間」以收集數據。
階段二、習性(Habituation)
入侵者長期佔領「私人空間」。
階段三、適應(Adaptation)
發出公開聲明稱將修改做法。
階段四、重新定向(Redirection)
轉移公眾注意力,同時又恢復原本行為。
記者:這場疫情毋庸置疑是測試各國政府在面臨考驗時的應變態度,但這是否同時可成為督促政府計劃未來的「催化劑」?
喬納森:我擔心各國政府可能會陷入如朱伯夫所說「入侵、習性、適應、重新定向」的循環中,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有控制且克服病毒的鬥志與決心。
記者:基督徒同樣作為社會公民,但在a)意識到新科技為生活帶來潛在危機,以及b)從信仰角度對社會落實正面及積極的參與,這兩者之間應如何取得平衡?
喬納森:其實在這場疫情中,「科技」確實為社區帶來極大的祝福,我們也看見教會一個全新的面貌。即使面臨各國各地相繼宣布封城鎖國,教會仍能透過通訊及社群媒體如Facetime、Zoom、Facebook、Instagram Live、Google Hangouts、Microsoft Teams等進行連接。我們教會每天進行的晨禱聚會,也都吸引近60多人參與。
人人可見教會的服務變得越來越多元及具創意性,即使大多數基督徒目前被困於自己的地方,但他們甚至比以往有更多的時間及機會,於社區中透過信仰觸及更多的人群!
人類應追求踏實、有來有往的互動
另外我也必須強調兩點:首先是於我們的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通常是被「數位排斥」,他們沒有智慧手機、沒有行動數據,沒有WiFi,他們與科技幾乎是完全脫軌。然而我們需要主動接觸並支持社會中脆弱的群體,因為他們的生活與那些只懂享受及沉迷在「數位化」中的人完全不同。
第二點要提醒的,就是人類是為了建立關係而被創造的。當初神說一人獨居不好,因此便為他造了一個配偶(創世記二章18節)。當這場疫情結束後,你願意來省思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嗎?我們追求的不應再是虛擬、凌亂的人際關係;而是要踏實、有來有往的互動。(資料來源:Evangelical Focus, The Guardian, The Times of Isr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