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十年前棄台大選馬偕就讀】初出茅廬馬偕醫師呂叔訢:神用各種方式吸引我、裝備我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呂叔訢(呂叔訢提供)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十年前捨棄填選台大醫學院的機會,就讀馬偕醫學院的呂叔訢,經過七年苦讀和實習,現已成為馬偕醫院淡水院區神經科住院醫師。他很感恩過去在學校有張南驥老師、申永順老師、魏耀揮校長和班導師吳懿哲醫師等前輩在屬靈和專業上帶領,讓他從學校到職場能學習靠著神,來面對各樣困難挑戰。

談到自己如何選擇走上醫師的路?呂叔訢說,他考上醫學院之前,甚至在填選志願的時候,對醫師的工作內容並沒有明確的概念,之所以會填選醫科,一部分是傳統對醫師有穩定薪水和相對不錯的社會地位的觀感;加上考試分數足夠,身為基督徒的他便立志將馬偕醫學院設定為最高志願。當時還有同學好奇問他:「是否頭殼壞掉?」但若對信仰認識較深的人,多半能夠理解他的想法。他更相信是「神用各種方式來吸引我!」

除醫學知識 偏鄉服務學習很多
雖然是指考最高分狀元入學,但他入學後並不是每次考試都一帆風順,能夠取得好成績。他說,這不代表他不努力或他很努力但沒做到。他認為,要取得好成績,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過比起追求成績名列前茅,在醫學院收穫更多的是馬偕博士行醫救人,散播耶穌愛人的精神的創校理念,影響到他和一群醫學院的學生。」

呂叔訢說,在醫學院一、二年級時,學校辦很多服務營隊,帶他們遠赴原住民偏鄉和外島。雖然,當時還是學生,擁有的各種知識和能力還不夠,但因有一些屬靈長輩以身作則,帶領他們年輕學子學習服務一群弱勢的孩子。這群孩子是生長在資源不足或是單親家庭,從小到大都沒有家人去督促要認真讀書,當這群孩子在醫學院的大哥哥大姊姊身旁,自然受到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4241_初出茅廬馬偕醫師呂叔訢_神用各種方式吸引我裝備我_2

從學校進職場 面對很多挑戰
對服事的醫學院學生而言,可能從小到大都從未接觸過這類弱勢的孩子,這對於以後行醫,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未來行醫的對象,會有不少是弱勢族群,這會讓他們更有同理心。

在求學過程中,學校基督徒老師也會帶他們團契活動和查考聖經。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基督徒也會來學校分享職場見證。由於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基督徒醫師,從這些醫師的見證幫助他們未來進到職場,將所學與信仰結合。所以他們在學校不僅學到如何治療患者的病痛,也了解患者的心靈。

過去醫學院七年的養成,尤其最後臨床實習是重頭戲。他說,醫學院前幾年基礎醫學養成,鮮少有機會接觸病患,更別說能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們溝通。但是進入臨床實習後,他才體認到與各個職系的同事合作是如此的重要。醫療行為不是個人的獨角戲,「溝通變成職場最重要的金鑰匙」。他認為,學長姐提供更多的經驗分享,幫助他們更快適應。

他說,因為從學校到職場,完全不同領域,剛開始好像沒有裝備齊全就上了戰場,容易破綻百出,回過神來才發現敵人會跑,不是像練習時假人只會站著給你打。有時候遇到病患或家屬口出惡言時,也會不知所措。與他們解釋病情時更是戰戰兢兢,深怕講錯話或漏看甚麼資料。

目前已是住院醫師的呂叔訢說,從學生到職場不同階段有不同挑戰,因為會遇到各樣的疑難雜症,年輕醫師雖有資深前輩帶著做,但不是所有情況都如此,有時資深的醫師會設計一些情況,讓年輕醫師單獨做,剛開始難免會緊張,所以就邊做邊學。

他也提到,醫師最大挑戰是值班,白天上班會有很多前輩在,值班時可以請益的前輩較少,或是前輩剛好在忙,必須獨自面對疑難雜症,考驗應變能力。在長時間、高壓工作情況下,會面對體力不足和抗壓的考驗,有些醫師在這個關卡過不去,就會選擇轉換跑道不當醫師,或選擇不需要值班的科別。

遇到困難勿輕言放棄
「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遇到挫折,不要認為一定是自己做錯甚麼!」呂叔訢相信,各種職業都有不同的困難之處,若是我們動不動就放棄,可能在轉換跑道的過程,會遇到更多困難,甚至到後來悔悟「早知道不要換跑道」。

所以,他認為,準備就業大學生對未來要審慎評估,了解從事的行業可能面對的困難,先「超前部署」預備好自己。

雖然目前不可能知道未來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難,但是不論遇到各式各樣困難,能倚靠著神去面對,並經歷神的恩典。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