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街友接連路倒病逝 恩友中心、人安基金會疫情中持續關顧街友 防堵防疫缺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接連發生街友路倒病逝 恩友中心及人安基金會關懷不停歇(受訪者提供)
定期去發食物(便當、麵包)及防疫物資,除了去關心他們的身心及生活需求外,其實也是關顧他們的健康。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從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已發生多起街友高燒路倒後過世的憾事,今天(六月18日)在台北市再傳出一名發燒超過39度的街友猝死街頭的憾事,目前公部門仍在釐清是否因染疫病故,社會大眾對於四處遷移居無定所的街友,恐成城市及社區的防疫破口心生疑懼。對於這群「弱勢中的弱勢」的社會邊緣寄居者,該如何關顧及幫助他們?

疫情中就醫補助停 易延誤治療

長期關懷街友的 人安基金會主任吳慧英今天(六月18日)受訪時表示,眾多街友都是年邁體衰且身染(多重)慢性病,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群。基督教恩友中心台北教會許順德牧師說,在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前,由於他們會到教會和機構用餐、聚會,而機構和教會也會定期舉辦義診,同工很容易就能發現街友健康的異狀,協助他們就醫。

疫情中持續關懷(人安基金會提供)

以台北市為例,若是街友身體不適、需要看診,可以到萬華社福中心求助,取得證明後,醫療費用就可以「掛帳」(賒欠),但現在因為防疫的緣故,義診被迫停辦,萬華社福中心也不對外開放,加上醫院因為疫情醫療超載,非急重症患者的看診難度比以往高出許多,很容易就延誤治療。

年邁的街友拖著孱弱的身軀,用顫抖的手舉著『我不是防疫破口』的牌子,這個場景就出現在台北的街頭,這群社會底層最弱勢的邊緣人,所要的,其實就是最卑微的願望——活下去。

吳慧英說,街友被當成防疫破口,從SARS時代就是如此。大部分的街友外表不體面,甚至不乾淨,但他們應該要被當成是「人」來看待,他們有肚子餓了可以有溫飽,及生病可以去看醫生的基本人權。當這麼多的街友染病、路倒、甚至喪失寶貴性命的時刻,不該汙名化他們,而是該思考怎麼幫助他們,避免受到疫情的侵害。

像人安萬華平安站就持續發放防疫物資,當有熟悉的街友一段時間沒出現時、就主動通知公部門協尋,而這就是疫情中的街友關懷。

持續街訪及時發現需要

許順德牧師和台北恩友中心的同工,在三級警戒期間,雖然教會停止供餐,但他和同工會定期到北車去分發食物及口罩。許順德牧師說,街友不像一般民眾,每個口罩普遍都會戴很久,防護力會減弱許多,而定期去發食物(便當、麵包),除了去關心他們的身心及生活需求外,其實也是關顧他們的健康,就像過去一樣,為這些社會邊緣人禱告,也藉由志工身上的背心告訴大家「教會和耶穌一直都在」,有任何的需求(包括就醫),歡迎打電話向恩友中心求助(有人接聽)。

恩友中心疫情中北車關懷(恩友中心提供)

提到這群從三級警戒開始,持續不間斷代表恩友中心到北車送餐及防疫物資的志工,許順德牧師語帶哽咽與不捨,因為這群志工沒有酬勞,就是一顆愛靈魂及城市最底層街友的心,他要謝謝大家,相信神必親自紀念保守大家平安。

若是社區裏的空間(公園),發現有街友倒(睡)在那裏,而他們看起來是需要幫助的,該怎麼做?許順德牧師說,其實就是「餓了,給他吃、渴了,給他喝,見他病了,為他求助(叫救護車),他們是我們的同胞,不是瘟疫,就像神透過馬太福音廿五章40節提醒教會的「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長期關注街友議題的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徐敏雄教授受訪時建議,公部門及社區不妨讓街友以不群聚的原則,遵守社交距離待在固定的地點,就防疫的原則是能夠避免街友成為大家擔心的防疫破口。因為若是街友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得到飲食及健康的照顧,避免不必要的跨區域移動,可以讓這些社會邊緣的寄居者,得到適時的關顧。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