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歷史上首位美國籍的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在就職彌撒的講道中表示:
「我盼望我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渴望,是擁有一個合一的教會(a united church)──一個彰顯合一與共融(unity and communion)的記號,成為世界和好的酵母(參馬太福音十三章33節)。」
良十四世表示,「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仍然看到太多的不和諧,太多由仇恨、暴力、偏見、對差異的恐懼,以及剝削地球資源,和將最貧弱者邊緣化的經濟模式所造成的創傷。」
鑑於美國及其他國家天主教會的兩極化,他的合一呼籲意義重大。
美聯社報導,就職彌撒期間,當教宗的兩個強有力的象徵——羊毛披肩帶和漁夫之戒傳承給良十四世時,他似乎哽咽,彷彿領受到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的重任,正降臨到他的身上。他看著戒指和印章,然後雙手在胸前合十祈禱。
教宗良十四世在就職彌撒講道開始時,首先問候眾樞機主教、主教、司鐸、各國領袖和外交使團成員,以及參加禧年善會慶典的朝聖者。他引用聖奧斯定的話說:「袮創造我們是為了袮,我們的心得不到袮,就不能安息在袮的懷抱中。」(參《懺悔錄》1.1)。
他提到最近這段時日,天主教會經歷了一個緊鑼密鼓的時期。教宗方濟各的辭世令他們滿心悲痛,在那艱難時刻,感受到自己如同福音書所稱的「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參馬太福音九章36節)。不過,慶幸在今年復活節,得到方濟各最後一次的祝福。良十四世說,他深信上帝決不遺棄祂的子民,在他們失散時將他們聚集,「又看守他,好像牧人看守羊群」(參耶利米書三十一章10節)。
這位新任教宗接著謙稱:「我無功獲選,以弟兄的身分戰兢兢地來到你們面前,希望成為你的信仰和喜樂的僕人,與你們一同在天主大愛的道路上行走,因為祂願意我們眾人在一個大家庭中團結合一。」
良十四世提到福音書中的提比哩亞海邊,是耶穌開始從天父領受使命的地方——呼召人、拯救人,將人類從罪惡與死亡中挽救出來。耶穌來到湖邊,呼召彼得和其他第一批門徒,讓他們也成為「得人的漁夫」。耶穌復活後,現在應由信徒來推進這項使命,繼續撒網,在世界的破碎與黑暗中帶出福音的盼望,在生命的海洋中航行,引導人與上帝相遇。
他以彼得為例說明繼續這項使命,唯有親身經歷上帝無條件的愛,特別是在失敗和軟弱中,人才有力量活出祂的呼召。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在與彼得對話時,福音書使用的希臘動詞是agapao,這是上帝的愛,一種完全的、無條件的、奉獻的愛;而彼得回應時所用的動詞是phileo,指的是朋友之愛,一種有限、互惠的人間之情。
彼得被呼召去承擔的使命,是愛的更多和願意為羊群捨己的愛。這種服事絕非以掌控、權術或操縱來得人,而是始終且唯一的愛,如同耶穌所行的。
願用「愛與合一」服事信徒
良十四世在講道中表示,他希望透過教宗職分的兩個面向,亦是耶穌賦予彼得的使命的兩個面向——愛與合一(love and communion),服事信徒,使教會成為世界和平的力量。
良十四世說:「我們希望在這麵團中,成為團結、合一、友愛的一小塊酵母。我們願意謙卑而喜樂地對世界說:你們要注視基督!走近祂!接納祂啟迪與安慰的聖言!聆聽祂愛的建言,成為祂的唯一大家庭:在基督裡合而為一。」
他在講道結束時呼籲眾人:「藉著上帝的光和力量,建立一個以上帝的愛為基礎,以合一為標記的教會,一個向世界張開雙臂、宣講聖言的宣教的教會,放下歷史的包袱,成為人類和諧的麵酵。」
新教宗表示,這就必須激勵宣教精神,信徒勿將自己封閉在小團體內,也不要覺得自己高於世界。他說:「我們蒙召把上帝的愛帶給每一個人,以便實現合一。這種合一不是要消除差異,而是要珍惜每個人的生命故事,以及各族群的社會與信仰傳統。」
他強調:「這是一條我們要一起走的道路,不只是基督徒彼此之間,也包括其他基督宗教教會、其他宗教信仰者、尋求上帝的人,甚至是一切懷有善意的人。我們要一起努力,建造一個和平掌權的新世界!」
全球主要宗教團體代表均出席
教宗良十四世在主日就職彌撒結束時,誦念了《天皇后喜樂經》(the Regina Caeli),並為遭受戰爭苦難的人們發出呼籲。他感謝參加彌撒的20萬民眾和眾多代表團,並向各國、各教會、各宗教的代表表示感謝。
美聯社報導,全球計有三十多個基督教群體派出代表團,猶太社群派出13名成員的代表團,其中一半是拉比。其他出席的宗教團體代表包括佛教、伊斯蘭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Jain)代表團。
良十四世說:「在信仰和合一的喜悅中,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因戰爭而受苦的弟兄姊妹。」他提到,隨著以哈戰爭的持續,加薩「倖存的兒童、家庭和老人」已經陷入飢餓;而在緬甸,「新的敵對行動奪走了無辜年輕人的生命」。他哀嘆道:「飽受苦難的烏克蘭,正等待透過談判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彌撒結束後,他私下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夫婦。隔天(19日)良十四世在梵蒂岡接見來訪的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和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資料來源:Vatican News,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