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維基百科也能傳福音 法國傳教士利用它向柬埔寨人展開宣教使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曾雪瀅 追蹤
(圖/Pixabay by Gerd Altmann)
康克爾神父說:「高棉語維基百科創立於15年前,但自2016年起,作者越來越少,如今接棒要靠新一代了。」目前高棉語搜索詞組約有8千個,他的目標是在2022年年底前,讓高棉語條目數量增加一倍。

【記者曾雪瀅編譯】許多人瀏覽維基百科,都是以認識某個人物、確定某些事情為首要目的,它的平台就像一個公共市集;但作為維基百科的「編輯」,法國康克爾神父(Guillaume Conquer)認為,宣教使命也可以透過這裡展開。

來自巴黎外方傳教會(MEP)、在柬埔寨駐地近兩年的他,自2008年起擔任起維基百科的編輯。他在接受《亞洲新聞》(Asia News)採訪時,談到了透過該平台傳福音的挑戰和樂趣。

康克爾神父。(圖/翻攝自Asia News)

維基人凝聚交流 研討策略

康克爾神父說,「高棉語維基百科創於15年前,但自2016年起,作者越來越少,如今接棒要靠新一代了。」目前高棉語搜索詞組約有8千個,和它情況相近的有客家文、藏文等語言的維基百科;而英文則超過630萬個。康克爾神父的目標是在2022年年底前,讓高棉語(柬埔寨語)條目數量增加一倍。

每年由維基媒體總部組織的「維基媒體國際會議」(Wikimania),是維基編輯和用戶得以相見、探討未來發展策略,以及促進世界各地的維基人交流的研討會。康克爾神父也效法此舉,在柬埔寨舉辦這種聚會,希望藉此凝聚對編寫這個知識庫感興趣的下一代。他在柬埔寨所號召的一場小型研討會,有15人參與。

參與者多數為年輕學生,但還包括一名韓國企業家、一位在德國文化機構工作的柬埔寨人、一名澳洲人,以及一名60歲的柬埔寨人;後者是首位在德國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的柬埔寨人,他是跟著他的孫子一起前來的。

使用維基百科宣教的使命是什麼?對於康克爾神父來說,這可以追溯到法國悠久的宣教傳統。他解釋:「19世紀時,學者們對巴利語和梵語很感興趣,它們就相當於亞洲的拉丁語。和高棉語一樣,是民間使用的口語。」

19世紀中後期,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法語成為官方語言,而高棉語則被排斥。他說:「當時傳教士編寫了首部法語高棉語詞典,其中一些詞語的解釋非常精準到位,至今仍在使用,有效地保護了高棉語和高棉文化。我在維基百科的工作也是如此,這是一項艱鉅卻必須進行的使命。」

世界各地的維基人在交流。(圖/CC by wikipedia)

維基百科宣教存在的挑戰

作為維基百科的編輯,康克爾神父得以了解瀏覽高棉語維基百科的用戶的背景,從數據分析他可以知道使用者的年齡分佈,以及瀏覽內容。他發現大部分的柬埔寨人,都對國家歷史和政治感興趣。

而維基百科進行的宣教使命,神父說:「它是道的化身,是肉身的知識」。他強調,這個平台雖然不是宣教的正式工具,但仍得以發揮果效。而它之所以「成功」,在於其中肯的觀點。「這是一個知識的空間,而不是說教的空間。」

但是要透過這個知識庫傳福音,會面臨不少的挑戰,如語言的轉換。康克爾神父解釋說:「我寫了一篇關於聖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的文章,但如何能讓柬埔寨人明白,他徹底改變了哲學的定義?這很不容易。」聖多瑪斯是歐洲中世紀經院派哲學家和神學家,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湯瑪斯主義」的創立者,天主教長期以來將他視為研究哲學的重要參考人物。

至於康克爾神父本人所遇到的情況,他形容:「在村子裡,人人都對我畢恭畢敬,不知道該如何與我相處?他們很好奇神父與佛教徒的關係是什麼?教會在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是處於什麼位置?有時,基督教的教義也很難用高棉語來翻譯。」。

除此之外,柬埔寨維基百科還存著資源和人手方面的挑戰。「大多數柬埔寨人都沒有電腦,儘管維基百科的網頁每個月都有高達300萬人次的瀏覽,但我們只有十幾個編輯撰稿,無法滿足使用這個語言的人們求知的渴望。」

同時,疫情也帶來巨大的挑戰。康克爾神父說,當地疫情雖然比泰國、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好些,沒有實施任何封鎖令,但學校已經關閉了一年多,一些大型活動也被禁止。

所幸他的堂區的信徒才二十多人,仍可以做實體彌撒。康克爾神父說:「柬埔寨從未有過這麼多基督徒,這對教會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時節。我們意識到,其實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資料來源:Asia News , Wikiwand, Wikipedia)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