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第⼗屆牧者國是論壇之三】王天佑:中小型教會也能出去宣教 董家驊:上帝在預備台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五股禮拜堂王天佑牧師(左)和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宣教高付出、低收穫,中小型教會也能宣教嗎?第十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會議中,五股禮拜堂王天佑牧師於三月21日上午分享「中小型教會如何起來宣教?」時表示,一般教會對宣教常有的誤解,以為宣教需要人才和花費金錢,因此常常卻步。但他提醒,跨文化宣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觀念」(信念)的問題。

若認為跨文化宣教是「必須的」,是「還債」;是責任,不是憑感動,教會就會去做,而且會差派優秀的人才去做,這與教會大小無關。反之,若認為跨文化宣教是「可有可無」、是「行有餘力」才做的事,任何教會都不會去做。

會場(圖/李容珍攝影)

CCMN模式 中小型教會也能參與宣教

他也以教會參與在CCMN「Cell Church Missions Network」「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路」經驗談到,CCMN成立於1996年,現在在全球17個國家都有長宣隊伍,有成人宣教士118人,宣教士子女42位,許多差派的教會都是中小型教會。其中,CCMN全台灣一共有33位跨文化宣教士(包括子女),2022年將再差派兩位宣教士,2023年將再差派4位宣教士,絕大多數差派的教會都是中小型教會,包括他自己的教會。

現今由18個教會組成的約書亞團隊,差派12位異文化宣教士(包括子女18位),在5個國家長宣(北印度、泰國南部、寮國、柬埔寨、日本),2023年將再差派4位跨文化宣教士,絕大多數差派的教會都是中小型教會。

他也提到,差派跨文化宣教士的困難在於「高付出、低收穫」,但是宣教的果效不能只看此時、此地,要看久遠。如同在馬可福音五章20節所說:「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

王天佑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以教會為本的宣教 也尊榮宣教士父母

王牧師提到,CCMN的特色「以教會為本的宣教」。宣教士最主要由教會來栽培、訓練、支持、關心及牧養。以「教會為本」的宣教的優點:一、教會才有人力和財力;二、不但宣教士得到最好的關懷,與教會不會脫節,且弟兄姐妹及教會的工人一起參與,對宣教更有負擔,成為良性循環。主任牧師成為宣教工場的教練,他自己會更認識及參與宣教,對宣教更有負擔,每位宣教士都屬於一個牧區,且都有區牧成為他們屬靈的督導,每位宣教士都有一位帶職弟兄姊妹,幫助他們處理事務性的事。

他們每兩年舉辦一次「尊榮宣教士父母退修會」,關懷宣教士的父母,三節發紅包給宣教士的父母,牧區傳福音給宣教士未信主的父母和家人;每位宣教士一年一次在線上成為每個小組的神秘嘉賓,與小組連結;每位宣教士回國述職時由教會宣教組安排去各教會推動宣教運動。每次禱告會有專門宣教代禱時間(宣教士一個月發一次代禱信給教會),每個弟兄姊妹都參與在宣教事工中:「不作宣教士、就做宣教事」。

平常鼓勵弟兄姊妹奉獻,代禱,平時關心宣教士,參加短宣,他們對宣教更有負擔,宣教士也得到最好的照顧,成為良性循環。

董家驊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華人教會重門訓 宣教課程缺乏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談到「台灣教會的宣教契機」時,則從2016 年華福全球調查研究帶來提醒。調查中七成華人教會參加門徒訓練課程,但只有三成宣教相關課程。門訓和宣教應是一體兩面,我們不可能跟隨宣教的主,卻不去宣教。或是認為宣教只是少數人的呼召,少數人的事。每個被呼召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都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因此門訓是訓練帶著使命的門徒。

華人教會是多元,台灣教會如何在過去基礎上繼續往前走?他曾經訪談各地華人宣教經驗,也看到前線許多教會受苦,我們如何關懷受苦教會,聆聽上帝在前線做的事。

上帝預備台灣教會 回應使命往前去

台灣有四千間教會,是中國大陸以外,最多華人的地區,但差派宣教士卻遠低於一千間教會的香港。今年是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復興禱告小組復興運動興起,華神與大地教會合辦的宣教研討,以及台灣華福和台灣洛桑發出聯合宣言,他相信上帝在預備台灣教會。

董牧師表示,當我們看見世局發生重大變化,此時是台灣教會kairos,宣教的機會,但也面對地緣政治、下一代挑戰。未來五年到十年,台灣教會是否起來?他也祈願,台灣教會在蒙福、順福,並能成為萬國的祝福。

柳子駿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主持的洛桑運動台灣區召集人柳子駿牧師表示,這次透過多位講員聚焦談宣教,思考台灣教會是否有可能往宣教方向邁進?中小型教會應該如何差派?其他教會如何一起支持?譬如台中策盟就是很好的範例,一起支持中小型教會有意願出去的宣教士,類似的範例需要不斷產生。

以前宣教教育對於教會中有宣教負擔的人,是送到差會,然後差會送去宣教,好像就與教會沒關,但是現在是否可以走出新的範例?包括有一個訓練中心,幫助有心宣教的人。但是從教會差派,宣教士在當地持續與教會連結,宣教士將當地宣教恩典傳給教會;當他們回到教會,也能持續在小組分享宣教故事,再激起大家對宣教的心志,形成正向循環。

另外還有宣教士子女如何照顧?他們從工場退回來,有很多教育問題,是否有一些機制能幫助他們升學。若是一間教會不可能做到,台灣教會一起做,應有可能做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