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台北信義堂「逾越節羔羊耶穌的晚宴」 從吃喝、默想、祈禱 體驗耶穌救贖恩典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台北信義堂舉行「逾越節羔羊耶穌的晚宴」。(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逾越節是以色列人非常重要的節期,主要為紀念耶和華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拯救他們脫離困苦,長子免受擊殺。台灣信義會信義堂於四月15日耶穌受難日的晚上,舉行「逾越節羔羊耶穌的晚宴」,由信望愛資訊中心執行長陳鳳翔解說,並透過逾越節家宴中的吃喝、默想、祈禱,親身經歷與主一同坐席;也激勵我們在末世,活出基督徒美好生活見證與使命。

晚宴前的禱告。(圖/李容珍攝影)

逾越節晚宴(圖/李容珍攝影)

牧師代表家長帶領喝杯。(圖/李容珍攝影)

吃喝背後都在紀念上帝救贖恩典

現場每個人桌上都預備了逾越節宴席中的「蛋、苦菜、芹菜、無酵餅、泥醬和烤羊」,以及鹽水、葡萄汁(代表葡萄酒)。陳鳳翔老師說明每道菜的意涵,以及飲用的四杯酒:第一杯「成聖之杯」,代表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第二杯「審判之杯」,代表耶和華神降下十災,以色列人從奴隸身分獲得釋放;第三杯「救贖之杯」,代表上帝建立祂的國和祂的子民。耶利米曾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加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利米書卅一章31節),「耶穌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廿二章20節)

陳鳳翔老師說明每個杯的意涵。(圖/李容珍攝影)

第四杯「喜樂之杯」,代表上帝與祂的子民立約。現今基督徒已經不守逾越節,但是基督徒守的聖餐,是來自逾越節的晚宴。基督徒每次聖餐禮拜,就是不斷與耶穌立約,直到「羔羊婚宴」,與耶穌同飲喜樂之杯。第五杯「以利亞之杯」,按猶太人傳統,在每個逾越節禮儀餐桌前,額外為先知以利亞預備一杯酒。家中父親會說:「以利亞來了沒?」沒有來,就會把酒倒掉。

陳鳳翔老師說,基督徒每年紀念耶穌受難,猶太人是前一天過逾越節。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也是逾越節的晚餐,之後耶穌就被捕、受難。

從舊約到新約 不斷與上帝續約

現今基督徒與上帝立的約是「新約」,受洗的基督徒才可以領受聖餐,乃是因著耶穌基督流的寶血;猶太人與上帝立的是「舊約」,他們是透過行割禮與上帝立約。雖然基督徒與上帝立的「新約」是永遠的約,但是仍然要透過聖餐來不斷續約;猶太人則是透過每年逾越節晚餐來與上帝續約。

談到逾越節的由來,她說,耶和華神向埃及降下十災,除了為打敗埃及背後拜的不同神明,當時對法老王的共同訴求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去」,因此祂不斷地說:「容我百姓去,好事奉我」,為要讓人認識耶和華,知道祂是以色列的王。尤其是第十災,耶和華擊殺埃及頭生的孩子與動物時,見到以色列家門楣塗上羊羔的血便「越過」,最後法老王受不了,夜間叫摩西亞倫將以色列人帶走,去事奉耶和華。自此法老王不再是以色列人的王。

在埃及正滿430年的那一天,以色列人終於出去了。因耶和華領他們出埃及地,所以當夜他們向耶和華謹守,是以色列眾人世世代代謹守的,也就是後來過的逾越節。用一歲的公羊羔,在黃昏的時候宰了,各家取點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當夜要吃羔羊的肉,用火烤,與無酵餅和苦菜一同吃。聖經提到當時只有羊羔、無酵餅和苦菜等三道菜,到後來隨著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增加愈來愈多菜。

人不斷離棄神 耶穌成神的羔羊

但當以色列人過紅海,法老王心有不甘,派兵追殺,最後被紅海吞滅,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唱歌,因祂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1月14號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逾越節那天,逾越節儼然成為他們的國慶日。每年都要紀念這一個立國的意義,耶和華是他們的王。而這首海之歌,就好像是當時以色列的國歌,最後一句特別強調:「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她說,舊約主要內容是「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百姓。」出埃及後大約460年,以色列人不想要耶和華作王,求撒母耳為他們另立一個王,耶和華要撒母耳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百姓堅持要一個王治理他們,因此有掃羅、大衛、所羅門王、南北國諸王……。舊約時代逾越節的重點「上帝是王,是羔羊救贖」。

陳鳳翔老師說,到了新約時代,耶穌成了神的羔羊。施洗約翰看見耶穌,「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逾越節期,耶穌使五千人吃飽。然而,之後耶穌卻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為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約翰福音六章26節)也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六章35節)祂又說:「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寫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約翰福音五章55、56節)

逾越節當天示範聖餐 耶穌另立新約

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親自示範聖餐,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祂被釘在十字架上,寫著:「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耶穌在逾越節,以王的身分而死。在新約之後,耶穌羔羊作王、作救主。為何耶穌成為我們的王?因為我們心中的王:自己、罪、死、金錢、權勢、他人、假神。

她說,舊約的內容: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是上帝的百姓。新約的內容:聖子耶穌是我們的王,我們是耶穌羔羊的百姓。舊約的逾越節晚餐,是與家人在一起;新約時代的耶穌,與門徒在逾越節作最後的晚餐,改變逾越節晚宴成為聖餐,祂的門徒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彼此成為主裡的弟兄姊妹。

女主人點火(圖/李容珍攝影)

手沾水洗手。(圖/李容珍攝影)

逾越節宴席的程序,首先有除酵儀式,由父親檢查房子,需要打掃乾淨,而先有除酵儀式,處理留下的麵酵。之後由母親點燃蠟燭,燭光也象徵上帝的同在,出黑暗入光明。父親講述出埃及的故事,孩子也承接這些故事。

宴席每道菜背後都有意涵

宴席預備三塊無酵餅,過去以色列人把這三塊餅,比喻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到了新約,信耶穌的猶太人,比喻以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苦菜,為紀念埃及的苦日子。蘋果甜泥醬,為紀念埃及製磚的工作。烤蛋,紀念聖殿被毀,無法獻祭,期待彌賽亞來重建聖殿。青菜,會沾著鹽水吃,象徵當年做奴隸時,所流下的眼淚。

把餅擘開,另一半藏起來。(圖/李容珍攝影)

每個桌長代表倒杯(圖/李容珍攝影)

陳鳳翔老師說,對基督徒而言,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祂是獻祭的祭牲,一次獻上永遠獻上,並且第三天復活。當我們每次領受聖餐,就是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祂也是逾越節的羔羊,這個羔羊也就是我們的王。

台灣信義會信義堂曹正烜牧師表示,這次邀請陳鳳翔老師透過逾越節的家宴,體驗聖餐的意義,認識上帝與我們之間愛的約定。雖然今天不是逾越節,而是受難日,但也透過神所設立的逾越節宴席,體驗信仰也是可以吃喝感受得到,盼望我們每一天的吃喝、生活,都能榮耀神。

曹正烜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