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禁用孩子手機前,請先做這些!用愛軟化關係,教導才能入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別忘記孩子的第一支手機是父母給的,你是善用手機的榜樣,還是…。

◎整理編輯 / 吳立民

你能想像,孩子視手機更甚於性命?近年發生數起沒收手機導致親子關係決裂的新聞,有小五學生因手機被媽媽沒收而跳樓身亡。身為父母,該如何調整孩子使用手機的依賴性?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是不可能的任務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中學專任輔導老師、曾撰寫《特殊學生輔導實務》、《SAFE班級輔導模式》與《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的羅丰玲博士,多次受邀參與教育部青少年性教育、霸凌、網路成癮預防專題講座,理論與實務兼顧,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提出解答。

用愛軟化關係 教導才能入心

「許多家庭的親子關係緊繃,倘若當面聊天都是奢求,怎可能聽從父母建議,正確使用手機?」羅丰玲認為:「建立關係,是解決青少年手機成癮問題的不二法門。」喜歡彼此,方能建立關係,不讓紛爭堵塞溝通管道。

「軟化親子關係,跟燙頭髮差不多,髮型設計師再高明,也得先軟化髮質,才能上捲子塑型。」羅丰玲博士的比喻生動:「改變孩子行為,先軟化再塑型。」親子的愛需要刻意經營,她建議善用美國知名作家、關係諮商師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提出的《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培養親子關係。

愛的五種語言 為人父母必修課

羅丰玲夫妻堅定實踐《愛的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語」鼓勵正面行為,專注在對的事:讚許孩子上課早起,不斥責遲到;「精心時刻」不可少,以四口之家為例,可以安排父子、父女、母子或母女單獨用餐,保留時間對話。「父子或母女間的對話內容不同,精心時刻聚焦彼此,也是親子間的約會。」

「禮物」並非能預想的生日禮物,而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一張小卡片與療癒點心,為親子關係加分。羅丰玲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我在書桌前擺上甜點,留下卡片寫著:『時間像衛生紙,用著用著就沒有了!』孩子嘴裡吃進甜蜜,也收下時間寶貴的隱喻。」

用「服務的行動」主動協助孩子工作,付出體貼的愛;「身體的接觸」藉由肢體碰觸深化關係。「要衡量對方接受度,選擇自在舒適的方式。女兒喜歡與我擁抱,兒子則認為拍肩鼓勵已經足夠。」羅丰玲補充。

請記得 孩子的第一支手機是你給的

孩子固然易受同儕左右,但與父母的關係更深,影響力不容小覷。「我們不時見到父母一邊抱嬰孩,一邊忘情滑手機。你能想像聲光刺激對嬰孩的衝擊嗎?」長期投入特殊教育研究的羅丰玲博士觀察入微。

「父母把孩子丟在沙坑玩耍,沈溺手遊,無視孩子安危;忙著逛臉書,卻不見孩子堆起自豪的沙丘城堡?」羅丰玲認為,孩子的第一場球賽來自父母,第一支手機受贈於父母,身教影響深遠。家庭旅遊時,你是孩子眼中沈浸親子互動的爸媽,還是頻繁拍照上傳、大曬親子關係的網紅?」

「孩子說我是常忘記幫手機充電、將手機落在家中的媽媽。接送孩子下課前,我爭取時間日行兩萬步,哪來工夫玩手機?我不看重手機,但能善用手機導航與搜尋,駕馭新科技。」羅丰玲一雙子女擁有僅具通話功能的手機,同儕戲稱老人機、智障機。他們開啟電腦寫作業、交報告,處理社群網路,連結依舊暢通無礙。

人生不只3C 敲開孩子的新視野、帶他往外走

與其嚴厲禁用手機,不如帶孩子接觸多樣化活動,體驗箇中趣味。「同樣是3C,孩子對電影接受度一樣高,劇情與聲光效果精彩奪目!」孩子進入青少年,靈活度與體力俱佳,全家投入高強度活動,攀爬百岳、溯溪與野營,無役不與。羅丰玲語帶興奮的轉述孩子說法:「與其在網路瀏覽千張圖片,還不如真實體驗刺激!」

「手機不是媽媽的生命線,更不是交朋友的神兵利器,父母是善用手機的榜樣。」羅丰玲總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不是單單聽從父母教導成長,更多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下一代的成長深遠。」  (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