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三種方法避免孩子養成「凡事都是應該」的心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編譯林怡欣 追蹤
今日有許多孩子抱持「凡事都是應該」的權利心態,這對孩子和身邊的人都是沉重的負擔。相反地,一個願意努力付出、不吝於給予回報,懂得表達感激之情的年輕人,是多麼令人耳目一新……

【特約編譯林怡欣/報導】當今文化環境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人們普遍認為自己應該擁有各種「權利」,有權利擁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包括要如何擁有以及何時擁有的權利。這種「應該的」權利感可說是一種予取予求、理所當然的心態,即是所謂的權利態度(attitude of entitlement)。

這種態度導致一些美國成年人靠著政府的救濟金過活,還有許多人認為他們應該在二十多歲時,就擁有父母畢生努力積攢的一切;這些青年以自我為中心,像是只求索取,卻無貢獻的「巨嬰人」一樣。

對於孩子來說,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傾向注重權利的心態。雖然由此衍生的種種行為,對孩子成年後構成的威脅和影響比較大,但從兒時就開始導正這種情況發生是很重要的。權利心態剝奪了一個人懂得感恩的態度,為他人服務的心,還有為他們想擁有的東西盡力付出的意願。

對此,育有四子並且擔任教會兒童牧區牧師的安德魯‧林德牧師(Andrew Linder)認為,家長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避免孩子不自覺被周圍環境影響而產生偏差態度。

安德魯牧師認為,以下有三種可能的方式,讓父母可以有計畫地幫助孩子,以避免他們產生權利態度,並讓他們機會去實踐出來:

1.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付出
只因為是你自己的孩子,他們就應該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玩遊戲機嗎?父母只能淪為拒絕滿足孩子要求的刁難者,或者其實能透過建立一些規則和限制,來鍛煉良好和有效的育兒技巧?

下次當你的孩子想要求某個新東西時,請嘗試以下的方法:

*讓他們幫忙完成家裡內外家務,以獲得零用錢。

*對於某些項目,一旦他們完成前半段的工作,賺取到應得的零用錢時,就同意給予後半段工作的費用,以鼓勵他們有主動積極的工作動機去獲得想要的東西。

*鼓勵他們學習一門手藝,或發展個人的天賦才能去做一些工作或手工,同時也能為他們帶來一筆小收入。

經過幾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安德魯牧師運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學會了製作膠帶筆和錢包,以及修剪草坪和剷雪等技能。

對孩子們來說,透過努力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是有好處的,好讓他們學習為未來現實的生活做準備。

若是孩子在童年時期過著予取予求,不切實際的生活,未來進入現實的成年世界時,過去的成長經驗帶來的影響,將隨著他們年紀越大會越明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增加你的期望與要求,也給他們更多機會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付出。這對家長與孩子都是雙贏。

箴言十三章11節:「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傳道書四章13節:「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

2.學習為他們所獲得的東西給予回饋
每個孩子都該知道,並非因為身為家庭的一分子,就意味著可以無條件、自然而然地享受家裡所供應的一切,自己卻不用付出任何貢獻。

舉例來說,在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能有乾淨的盤子可用,可以享受餐桌上可口的食物、有乾淨的衣服可穿,和享有生活中許多其他美好的事物;那麼,要求甚至期望每個人都能為清理餐桌、洗碗或折疊衣服等簡單的家務做出貢獻,應該不過分吧!

儘管父母非常愛他們的孩子,但有時卻只是一味地付出、給予,反而很少要求孩子為家庭的整體利益和成功做出貢獻。幫助孩子們擁有回饋的心和責任感,將有助於避免孩子在成年之後產生予取予求的權利態度。

3.對於他們擁有的一切表達感謝
孩子們除了在過生日和聖誕節會收到禮物,很多時候像是祖父母、朋友或者其他熟人,他們為了表達祝福和關心,總會對你的家人和孩子慷慨地付出。

此時此刻,教導孩子要懂得心存感恩,並透過這些機會,透過口頭和書面的方式去表達感謝,是非常重要的。

收到的禮物的時候,用簡短的手寫便條仍是最實際的感謝方法之一。對於一些曾為孩子們做過特殊事情的人,可以讓孩子個別打電話或親自拜訪道謝。教導孩子懷有感恩之心並樂於表達出來,有助於遏止權利態度的發展。

我們不難發現,今日許多孩子抱持「凡事都是應該」的權利心態,從他們的聲音、表情都能看得出來。沒有人喜歡這種態度,甚至是本身有此特質的孩子自己都不喜歡,這對孩子、父母和身邊的人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相反地,一個願意努力付出、不吝於給予回報,懂得自然表達感激之情的年輕人,會是多麼令人耳目一新?

培養孩子心存感恩的態度,避免他們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權利感心態,將為他們和身邊的人們帶來極大的祝福。

相關新聞:

爸爸,榮耀上帝是什麼意思? 三種方法教會你的孩子了解生命的目的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