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疫後報復性活動大型集會恐藏危機 梨泰院事件釀重大傷亡 急診醫師和消防局提保命要點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梨泰院踩踏事件發生後,民眾到附近地鐵站出口獻花致哀。(圖/翻攝自Twitter@kpopWorldItaly)
壓迫性窒息主因是胸部遭重力壓迫,導致無法呼吸,縱使周遭有氧氣,也無法進行氣體交換。一旦感覺現場每平方公尺超過5人,就是人群過度擁擠的警訊, 要盡快向外移動。

【編譯余友梅/報導】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活動意外震驚全球,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指出,大型集會活動沒有風險管理,其實是一種危險行為的聚會。

他表示,當人擠人、人貼人在一段時間、一個有限空間,只要有個人一不小心跌倒,就會發生連鎖的推倒踩踏現象……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活動需特別提防安全失控。他提到,梨泰院萬聖節時,狹窄的巷內湧入近十萬人,卻沒有出入人潮管控機制。隨著人群移動,前方的人被阻擋,後方的人並不知情,仍繼續向前推擠。而在人群中間的人,難以判斷當時情況,就在混亂之中,造成反覆踩踏推擠的事故。

他建議,深夜活動要考量夜間醫護、急救人力緊縮的問題。倘若還是需要前往人潮較多的場所,務必提高自我安全防範意識,留心出口及緊急通道的位置。

人擠人小心「卡死」

韓聯社報導,趕赴事故現場救治的專家將多數遇難者的死因歸結為窒息造成的創傷性心臟驟停。曾在場救死扶傷的首爾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教授洪基正受訪時表示,因為是大規模人群踩踏事故,開始救人的時候已有許多人窒息而死,為他們施行心肺復甦術亦無效。他表示,在重大傷亡事故現場的急救原則,是優先搶救甦醒機率高的人,但很多人因窒息時間過長,長時間缺氧導致腦損傷,給搶救工作帶來困難。

人群在狹窄巷弄裡受推擠,胸腹易受嚴重擠壓。(圖/WIKI by Watchers Club)

首爾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教授宋慶準亦指出,救護人員趕到時,大多數傷者心跳已經停止,說明被壓在人堆下胸廓受壓,肺部無法膨脹,呼吸衰竭而死。

英國索夫克大學(University of Suffolk)客座教授史迪爾(G. Keith Still),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當人們掙扎著想站起來時,手臂和腿會扭曲在一起……只要30秒就會失去意識,大約再過6分鐘,就會陷入壓縮性或限制性窒息。這通常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不是壓死,而是窒息」。

首爾梨泰院有許多狹窄的斜坡或階梯。人群眾多時行走需小心。(Photo by KIBOCK DO on Unsplash)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發文提到,人群在狹窄的巷弄裡用「人擠人」已經無法形容,而是「卡死」、完全動彈不得。站著的話,比較矮小的人「口鼻」也可能因被推擠到前方他人的背後,就像活活被枕頭「悶死」一樣;或因胸腹遭嚴重擠壓,造成二氧化碳蓄積而昏迷,甚至因為窒息而缺氧死亡。他呼籲,大型活動的人潮管控、疏散問題所有人都需好好重視,以免樂極生悲、令人悲痛!

每平方公尺超過5人即過度擁擠

台大實習醫師呂佳儒在臉書指出,梨泰院壓死事故大量傷患事件主因是壓迫性窒息和壓迫性缺氧。症狀是胸痛、呼吸急促、喉嚨痛、聲音沙啞、流鼻血、失去意識、暫時性視覺失調/失明、聽力喪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建璋也在臉書說明,壓迫性窒息主因是胸部遭重力壓迫,導致無法呼吸,縱使周遭有氧氣,也無法進行氣體交換。

李建璋提醒,一旦感覺現場每平方公尺超過5人,就是人群過度擁擠的警訊, 要盡快向外移動。

呂佳儒醫師也表示,急救重點:1.快速重建呼吸道呼吸灌流、2. 壓胸幫助血液循環流動3.輸液。緊急醫療措施:1. 緊急測量血液氣體狀況並判讀矯正。2. 供氧。3. 必要時插管使用呼吸器。她建議,感到人多擁擠時,注意維護自身社交安全距離,即時逃離。

遇到推擠先不驚慌

北市消防局士林中隊小隊長穆豪傑在記者會上建議,碰到推擠事件時,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先站穩,盡可能保持站立姿勢,包包手機掉了不要彎腰去撿。另外可以雙手握拳或交叉架在胸前,像拳擊手一樣,保持防禦空間。另外也可以找其他兩個人,用手勾手的方式圍成弧形,保持呼吸空間,並且將重心放低往前走。如果不幸被推倒,可以用手肘保護頭部,膝蓋彎曲把胸腔和腹部護住,把頭部、頸椎和胸椎的「黃金三點」保護好,以降低傷害程度。

此外,參加大型活動要養成一到現場先看緊急出口在那裡的習慣,不要只記得來時是那一個門;光是這個習慣就可以提高很多生存機會。

相關新聞:

群聚意外頻傳 需教導與預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