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到底是誰的兒子?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過去的我,把那些不該屬於我的評斷,收在生命的一個角落,任它不斷發酵,侵蝕我的生命。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收集這種垃圾,最終,我們都在某程度上成了「垃圾之子」。

◎李曉薇(台北榮耀堂行政主任╱華神教牧碩士應屆畢業生)

在一場伊斯坦堡海峽大學關於土耳其職場分析的講座中,講師拋出一個讓大家陷入瘋狂討論的問題:「有一位爸爸和他的兒子開心地駕車出遊,沒想到車速過快發生車禍,爸爸不幸當場死亡,兒子則受了重傷。兒子被送到醫院後,急診室的醫生前來查看時嚇了一跳,說:『這…這不是我兒子嗎?』請問大家,這個男孩到底是誰的孩子?」

簡單的答案 怎會想不到?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有人說,可能這位急診室醫生有精神問題;也有人認為是車禍使男孩的外貌變形太嚴重,以致醫生認錯人;還有人說男孩可能是私生子,這位醫生才是他的生父……講師一一搖頭表示,這些答案都不對。

直到一位穿著穆斯林罩袍的利比亞女生舉手回答:「男孩是車禍中死亡父親的孩子,也是醫生的孩子,因為這位醫生是男孩的媽媽!」現場每個人目瞪口呆地望著她,心想:「唉呀,這麼簡單的答案,我們為什麼想不到……」講師問這位女生:「妳是如何知道答案的?」她回答說:「因為我在我的家鄉也是一位醫生。」

多數人都被「醫生通常是男性」的刻板印象制約了,以致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大家想破頭都想不到正確答案。人們很容易因為外在條件的刻板印象,而失去了最簡單、最直覺的判斷力。

耶利哥城皆知的垃圾之子
在馬可福音第十章的故事裡,有一個討飯的瞎子巴底買,在亞蘭文裡面,他的名字意為「垃圾的兒子」。這個刻板印象確實讓他做了幾十年的「垃圾之子」,直到他在耶利哥城,與耶穌相遇的那一刻,耶穌在眾人面前喚醒了這個「垃圾之子」最簡單、最直覺的身份。

耶利哥城距離聖城耶路撒冷大約有23公里的距離,是每年三個節期、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必經之路,自然成為一個繁華熱鬧的城市。

逾越節前夕,耶穌和門徒正趕路前往耶路撒冷守節,他們出耶利哥城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巴底買出現在路旁。

同時在這個場景中還有三群人:首先,是一群跟隨在耶穌身邊的門徒,他們正期待耶穌即將要進耶路撒冷城做「大事」;就在不久前的路上,這些門徒還為了將來耶穌做王,誰有資格做「五院院長」而彼此爭執惱怒。

另外一群人,因為無法親自前往耶路撒冷,所以在城中聚集向朝聖者祝賀。他們早已聽說有位來自加利利的青年拉比,不只很有料,還很勇敢地挑戰當權派的宗教領袖,希望藉此一睹耶穌的風采。

最後,耶利哥城中還住著一群人,他們是與聖殿事奉有關的祭司和利未人。聽到耶穌將要路過,他們帶著敵視和看好戲的心態,要來看看這位「叛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不同心態三群人  都出聲制止他
在這個吵雜的環境下,出現了今天的主角:巴底買。亞蘭文的「bar」是兒子的意思,「底買」是指「不潔淨或垃圾」,所以「巴底買」就是「垃圾的兒子」。人如其名,耶利哥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討飯的瞎子,每天只能靠著別人的施捨度日,是個毫無價值可言的人。

當他「聽見」耶穌來了,便大聲的喊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想要引起耶穌的注意,沒想到引來的卻是「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這群人毫不留情地責備這位因著身體殘缺,無助地坐在路旁,最窮困無力的市井小民。一個只能被動等待別人恩惠求生的「垃圾之子─巴底買」,「許多人」卻堵住他唯一能主動做的事「呼求耶穌」。

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在宗教觀點、政治立場、社會階級都大異其趣的「許多人」,他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責備、制止、拒絕」巴底買,但他們的葫蘆裡其實賣的都是不一樣的藥。

對門徒而言,耶穌正要去要做大事了,怎麼可以容許這個沒禮貌、沒地位、大聲嚷嚷的瞎子打斷耶穌的行程,所以當然要叫他閉嘴。

對於與耶穌敵對的利未人和祭司,巴底買那句:「大衛的子孫耶穌啊!」觸碰了他們的敏感神經,巴底買越是大聲喊叫,他們越覺刺耳,他們心想:「如果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如果他的教導都是對的,那我們豈不是要失業了?」

甚至我們注意到另外一群人,在路旁向朝聖者祝賀的路人甲們,也和大家一起起鬨,你問他為什麼不准巴底買作聲,他也不知道。這個群體自然而然在現場塑造出一個氛圍,「垃圾之子─巴底買,不值得耶穌為他停下腳步」。

當輕視和辱罵  成了生活日常
弟兄姊妹,我們要問的是:「巴底買真的不值得耶穌為他停下腳步嗎?」

2007年的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描寫一個小學三年級、有閱讀障礙的男孩伊翔.阿瓦斯。他的畫作充份表露了他擁有豐富想像力和高度敏銳的觀察力。然而在印度高壓的競爭環境之下,伊翔遲遲跟不上同儕的讀寫能力,甚至連最基本的綁鞋帶都有問題。

學校和家人責罵伊翔是「學習態度有問題」,把伊翔送進了寄宿學校。孤單的伊翔不斷受老師和同學辱罵,最後他成為校園裡的邊緣人,被忽略已漸漸成為他的生活日常……

伊翔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從古至今的問題,我們習慣用外在表現或條件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不符合標準的就會被責罵漠視。外在行為、條件、表現符合主流價值的,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發展的更好;外在表現不符合主流價值的,被迫成為先天不足、後天也沒有機會拿到資源,被邊緣化的一群人。

電影中,伊翔從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在不斷的輕視、嘲笑中,漸漸失去笑容和自信。後來,當老師刻意將他的藝術天份與才能在同學面前展現時,伊翔卻帶著自己的作品默默離開;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不會再有任何人理解他。伊翔讓世界的回饋決定了自己的價值。而現實是,不只伊翔,我們也常常讓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或過去的經驗上。

累積自卑感  成天收垃圾
我自己的經驗是,從小,我就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哥哥。論長相,他皮膚白裡透紅,我則是天生的皮膚黑,客人來我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家真可惜,怎麼男生跟女生生反了?」我媽媽還會加上一句,對啊,我和我老公最好看的五官都長在我兒子臉上,難看的都長到女兒臉上去了。

論智商,我哥哥讀幼稚園的時候,就能表演讀報紙給客人看。爸媽的朋友一開始不相信哥哥真的看得懂,一問之下,才發現他真的都知道報紙寫的是什麼,就會立刻跟爸媽說,你們這個兒子是天才,要好好培養。

我最討厭媽媽叫我幫哥哥拿東西到他班上,因為總要被迫忍受哥哥的同學們那種期待落空的表情,我彷彿聽見他們心中的OS:「啊!李○○的妹妹怎麼這麼的……不怎麼樣……」以致我從小就是非常沒有自信的人,即便能力綽綽有餘可以完成的事,我都會感到非常害怕。

我是第一個請求華神聲樂老師,讓我在期末聖樂發表會不上台的聲樂學生。老師看我真的很害怕,所以她確實有掙扎、禱告了一下,但是發表會當天早上她仍然跟我說「不行」,所以我還是上台了(哭)。

也是因為自卑感,我人生的第一段感情受到很大的挫折,感情的失敗讓我陷入極度的憂鬱。回想過去的我,就是一個成天收垃圾的人,把那些不應該屬於我的評價和斷語,收在生命的一個角落中,任它不斷發酵、發臭,侵蝕我的生命。生存在這個霸凌頻傳的社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收集垃圾、處理垃圾,最終我們都在某程度或層面上成了「垃圾之子」。

耶穌的奇特問題:要我為你做什麼?
回到今天的主角巴底買,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之子」。一生下來,名字就叫做垃圾的兒子,成長過程中,從別人的眼神、態度、話語累積了數十年的垃圾,直到這一天,他在耶利哥城遇見耶穌……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的斥責聲,與巴底買聲嘶力竭的喊叫聲所帶來的一片混亂中,「耶穌就站住」突破了僵局,眾人的焦點再次聚集在耶穌身上。沒想到耶穌一開口居然對「許多人」說:「叫他過來」。

難道耶穌不知道巴底買是個瞎子嗎?怎麼會告訴眾人叫巴底買過來呢?更妙的是,本來責備巴底買的這一群人,態度居然180度大轉變,對巴底買說:「放心,起來吧!耶穌叫你了」。我不確定有沒有人幫忙扶巴底買過去耶穌那裡,但至少他們不再反對巴底買有為自己的發聲的權利了。巴底買立刻丟下吃飯的傢伙(衣服),毫不猶豫地跳起來往耶穌那裡去,

然後,耶穌問了巴底買:「要我為你做什麼?」(這個問題乍聽之下似乎有點多此一舉,因為瞎子最大的願望,不就應該是能看見嗎?)

巴底買毫無意外地回答:「老師,我要能看見!」耶穌淡淡的說:「你的信心救了你,你可以走了。」但是巴底買並沒有離開,他看見了,興奮地連衣服都來不及拿,在路上跟隨著耶穌。

值得不值得  到底誰說了算?
整個過程使我們感覺到,耶穌並沒有把巴底買是「瞎子」當成「問題」,他看似有違於對待瞎子「應有的禮貌」,耶穌透過眾人的口,叫巴底買自己走到耶穌那裡去。

這個舉動直接恢復了巴底買在眾人面前的尊嚴,改變了門徒和眾人的態度;並且耶穌問了巴底買一個聽起來多餘卻很關鍵的問題:「要我為你做什麼?」耶穌讓巴底買有機會,勇敢地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需要。

耶穌的愛是不帶有優越感,給人尊嚴的愛。當許多人拒絕巴底買、不給他機會的時候,耶穌為他停下腳步,傾聽他的需要、恢復他的人際關係,使他從過去被認為不配跟隨神的「垃圾之子─巴底買」,到如今成為見證神大能的器皿。

在醫治巴底買的過程,耶穌也給門徒上了一課,門徒心中有一套自我定義的標準,定義著誰可跟隨耶穌,誰可以到耶穌的面前來。但是耶穌以行動向門徒表明:「值不值、配不配,不是按你們的標準」。

耶穌也向巴底買表達一個清楚的信息:「巴底買,你很重要,你很有價值,你不是『垃圾之子─巴底買』,你是天父上帝的孩子!

每天只做一件事:互相貼貼紙
當我們受造、出生的時候,上帝早已經把名份賜給我們了,不論高矮胖瘦、智商高低、家世背景、天賦才能,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真實身份「天父上帝的孩子」。有時候,這個世界會用外在的條件拒絕我們,使我們相信自己毫無價值,但耶穌的眼光和這個世界不一樣……

我很喜歡的一個繪本《你很特別》,描述一群小木頭人「微美克人」。雖然他們都是木匠伊萊雕刻出來的,每一個都長得很不一樣,但是微美克人每天只做一件事:他們互相貼貼紙。木質光滑、漆色好的、漂亮的人會被貼上星星。木質粗糙或油漆脫落的就會被貼灰點點。有才能的人也會被貼星星,什麼都做不好的人,就只有被貼灰點點的份了。

胖哥就是其中之一,他因為灰點太多,就不想出門了。甚至有些人只是看到他身上很多灰點點,就跑過來多加幾個給他。大家都說:「他本來就應該被貼這麼多灰點點的,因為他不是個好木頭人」,這種話聽多了,胖哥也這麼認定自己了。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不一樣的木頭人──露西亞,她全身沒有任何貼紙。胖哥很想和她一樣,所以鼓起勇氣詢問她,不料她說:「很簡單啊!因為我每天都去找伊萊」。

胖哥鼓起勇氣到山丘上找伊萊,伊萊第一眼看到胖哥,就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胖哥很驚訝:「你知道我的名字?」伊萊回答:「當然囉,你是我造的啊。我不在乎別的微美克人怎麼想,我只覺得你很特別。」

胖哥笑了:「我……我什麼都做不好,哪裡特別?」伊萊看著胖哥,微笑的說:「因為你是我的,所以我在乎你……

在天父的眼中  你很特別!
親愛的弟兄姊妹、好朋友,今天耶穌也在對你說:「因為你是我的,所以我在乎你。」、「你是我的孩子,我愛你。」也許你的身上也有許多點點,這些點點可能是天生條件帶來的,可能是朋友家人給你的,也可能是社會價值觀或過去的經驗給你的,甚至很多時候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這些點點就像蒼蠅一樣,只要有一個,就會帶來更多更個,最終,在我們生命的深處藏著一個垃圾場,無法清運,只能任它們發臭,就像胖哥一樣……。但最終胖哥在木匠那裡找到了答案,當他專注於木匠的愛時,灰點點就從他的身上脫落了。

耶穌已經為我們釘上十字架,他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愛我們,用他的寶血為我們贖回了一切。沒有人能控告我們神兒女的身份,巴底買帶著垃圾之子的身份來到耶穌面前,當他開口呼求:「大衛的子孫,救我」,垃圾之子就變成了天國王子。

電影《心中的小星星》的最後一幕,伊翔快樂地在校園和朋友玩。放暑假了,家人來接他回去,當一家人下車時,他滿足地向家人飛奔過去。透過老師的愛,伊翔從群體邊緣中被救了回來。伊翔很幸運地遇見一位好老師,在老師的鼓勵與陪伴下,伊翔找回了自己的價值。

巴底買遇見耶穌的故事告訴我們,你和我,我們的生命中都已經有一位「拉波尼」,一位好老師,就是我們的天父上帝。祂認識我們、知道我們、暸解我們,最重要的是祂無條件的愛我們。祂渴望我們靠近祂,讓祂的愛來醫治我們生命最深處的不堪與無奈。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耶穌已經來到你生命中的耶利哥城,他正在對你說:「你是我造的,我愛你」。不要理會這個世界給你的謊言,不要讓過去的經驗影響你的判斷,要相信一個最簡單事實:「在神的眼中,你是祂的兒子,祂愛你,你是寶貝,你很特別!」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