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女王的典範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The Festival of Esther", by Edward Armitage,1865
廿一世紀的基督徒,與生活在波斯帝國的猶太人差別不遠;信仰和價值觀的挑戰天天上演,屬靈生命的考驗是發生在週一到週五的職場,而非週日的教會。

◎加百列

近日多起傷害案件引發社會對於治安的疑慮,政院緊急召開治安會報,警網亦加強查緝;筆者不禁想到上季熱播的日劇《女王偵訊室4》(日文片名為「緊急取調室」)。

殘酷帝國拯救同胞的奇女子
在劇中,緊急取調室的任務,是偵訊社會高度重視的重大緊急刑案的嫌疑犯,由於案情多半陷入膠著,因此在短時間內必須釐清真相。劇中女主角、警官真壁有希子(天海祐希 飾)憑藉女性獨特的觀察力及細膩的同理心,最終轉化團隊原本僵化的偵訊方式而破案。

化解危機的女性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舊約聖經當中,首先聯想到的人物就是以斯帖。孩子們會告訴你,波斯王后以斯帖拯救猶太人,成功地破壞仇人的計畫;基督徒會告訴你,以斯帖記描繪普珥節的由來,是一位名叫哈大沙的猶太孤女「麻雀變鳳凰」的小品。然而若是只有上述目的,以斯帖記看起來似乎毫無收錄在舊約正典的神學價值。

根據聖經學者研究,以斯帖記的第一批讀者,是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歸回」是什麼?踏上錫安的焦土,拾起重建聖殿的那塊磚頭?被擄歸回的時代,距離你我豈不遙遠?這對於活在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有何信仰的典範可以效法?

1.有勇氣承擔責任的典範
成為當權者的座上賓,受邀者才得以進入會場,筵席排場皆展現主人的品味,所有招待都由主人買單,只管乾杯。就像波斯帝國的亞哈隨魯王:「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以斯帖記一章4節)

支撐這極其奢華的排場,卻是貧瘠的內涵與一場場鬧劇。這樣的價值觀,對於活在廿一世紀的你我並不陌生。追隨及羨慕名流富貴的吃穿、不惜花費買下限量版的產品,看不清金錢背後支撐的浮誇。金錢永遠無法滿足人類的慾望,千百年來的遊戲規則一直不變:權位才能決定他人的命運。

末底改對哈曼不跪不拜,引發殺機。"Aman and Mordechai", by Paul Leroy

在波斯帝國,當權者看誰不順眼,不論你是美貌傾城的皇后瓦實提,或是不跪宰相哈曼的末底改,生死存廢只是一夕之間。「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對亞哈隨魯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與王無益。」(以斯帖記三章2、8節)

在《女王偵訊室4》劇情故事中,暗諷日本警政高層玩弄正義於股掌之間,即將退休的審訊官反思:「自己奉獻一生,身為警察的工作價值,只是為了領取退休薪俸嗎?焉知警察的終生價值觀,不就是堅持正義地辦案嗎?」於是緊急取調室全員表決,不妥協於個人的榮辱與生死,合力揭穿警政高層及政治金童的真面目。

王對哈曼說:這銀子仍賜給你,這民也交給你,你可以隨意待他們。」(以斯帖記三章11節)戀慕權位的宰相哈曼在談笑吃喝之間,挾王令執行個人復仇計畫。這場私人恩怨,竟輕易主宰他人乃至另一民族的存續;然而熟悉的場景也常在今日職場、政壇甚至國際局勢上演。

猶太人即將面臨民族存續的危機時,展現與波斯帝國極為不同的信仰典範,他們向戀慕權位、逢迎高層的哈曼與七位大臣敲響暮鼓晨鐘。「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以斯帖記四章3節)每個猶太人同舟共濟,沒有人視末底改是一鍋粥裡的老鼠屎。以斯帖甚至說:「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四章16節)

生活在廿一世紀的基督徒,與生活在波斯帝國的猶太人差別不遠;信仰和價值觀的挑戰天天上演,屬靈生命的考驗是發生在週一到週五的職場,而非週日的教會。我們是否像《女王偵訊室4》裡的審訊官,或者像活在波斯帝國的猶太人,面對當今盛行的價值觀與基督信仰衝撞時,是否能審視自己工作的終極價值,堅持作對的決定,勇敢承擔?

2.有智慧作正確選擇的典範
以斯帖從踏進波斯皇宮的第一天,即展現了別無所求的品格。然而在三天禁食之後,以斯帖彷彿變了一個人,帶著必死的決心走向王的寶座,對王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以斯帖記五章7節)非求江山,也非關個人生死,卻心繫族人的生死。「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七章3節)

接著波斯大臣哈曼的計謀被揭穿,波斯王令卻無法廢除。危機似乎解除,但是定時炸彈上的計數並未停止倒數。然而王令雖不可改,但是王權的典範卻改寫了亞達月的基調。「猶大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句話在以斯帖記出現三次(九章10、15-16節)。同樣擁有王的戒指,宰相末底改展現王權的典範:沒有煽動性的報復,沒有奪他人財產的算計。

今日基督徒,與兩千多年前身處波斯帝國的猶太人,同樣需要智慧。當基督徒被算計、抹黑傷害;我們是選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抑或是選擇原諒?

我們是否像《女王偵訊室4》劇中,劫機案被害者年幼的兒子,做出多數人難以做出的選擇:相信與原諒,將未來投入更大的盼望?是否像以斯帖記裡的猶太人,在不公義的世界,有智慧做出對的選擇;執意以公義對待仇敵,活出信仰的典範:「……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九章22節)

隱藏的上帝真實同行
據聖經學者的研究,以斯帖記不只是未提及上帝之名,禁食禱告、敬拜神的「信仰詞彙」也缺席。透過以斯帖記作者刻意不提及上帝的名字,讀者開始思考:什麼是信仰?是神的兒女習慣在主日時「感謝讚美主」的信仰詞彙?或是週間每一天在職場處處實踐我們的信仰,以勇氣承擔神兒女的公共責任?

同樣是設擺筵席,吃喝歡樂慶賀,對比波斯帝王的奢華排場,在普珥節的宴席人人皆貴賓,因為有個人使用王的戒指,以智慧做出對的決定。史上第一個普珥節的筵席,雖然少了限量發行的酒杯與波斯地毯,卻是人們彼此展現仁愛與恩慈的饗宴,互贈禮物;無須秀出受邀貴賓條碼,只要憑藉著神的恩典,你我皆可共赴筵席。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