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傳統工藝篇】部落傳道人傳承阿美族樂器 口鼻笛吹出上帝的旋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朱英碩演奏原住民傳統樂器。(圖/FB@Amis旮亙樂團)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在台灣阿美族部落裡,由於部落文化重視與大自然連結的關係,因此常常使用生長在生活周遭的植物,如木頭、竹子、椰子殼、月桃等植物,製作成為日常用品;而竹子更是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植物,如裝鹽用的竹筒罐、港口阿美族的竹筏……等,隨處都可見到,與竹子息息相關的物品。

在農業時代,阿美族人更把竹子製作成不同功能的樂器,像是小米成熟時,用「竹鼓」驅趕飛禽;牧羊時,用「蘆笛」作為通訊的工具;甚至後來成為族人慶典歡樂及表達情意的樂器。

未傳承致許多樂器失傳
由於竹子在部落普遍可尋,當初族人製作樂器,只是為了「現場娛樂」,從未想過「傳承」,只要壞了就丟掉,想要使用時,重做就好。導致許多傳統樂器,也因而失傳。

直到1995年,來自東海岸的阿美族組成了Amis旮亙原住民樂團,團長少多宜花了五年時間進行部落調查,追溯過往曾在阿美族存留過的樂器,並用竹子一件件重新客製而成,透過歌聲再現阿美族最傳統的美麗。

傳統樂器在外界音樂洗禮中精進
在阿美族部落中約有30多種樂器,甚至口鼻笛就可分為口笛、鼻笛,或兩者同步吹響的樂器。本身是Amis旮亙樂團第一代團員、專長研究原住民傳統音樂逾20年時間的朱英碩傳道分享,以前原住民傳統樂器,都是以「口述傳播」教學,並沒有任何專業音階或樂理的教科書。

後來台灣開始接受外界音樂的洗禮,加上現代技術,傳統音樂也在其中逐漸精進及發展,以致如今可以多元運用。像是多重演奏變化、西方音樂演奏型態等,原住民傳統音樂隨著時代的改變,也不斷在進化。

本身是阿美族的朱英碩傳道,從小就嚮往能成為一名音樂家。這二十年來,他非常在乎阿美族部落的傳統樂器,除了隨著樂團走遍國內外舞台演出,還以「口鼻笛」樂器為專業就讀神學院,甚至用於完成碩士論文。

「原住民傳統樂器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沒人知道,但至少我們走過,也見證了從歷史至今的發展成果!」雖然後來他被神呼召走進在台灣縣卑南鄉出鹿三街部落一所很小的里福里福克教會擔任傳道人,但他內在湧流的音樂底子,仍持續運用音樂與福音結合,將原住民傳統樂器更生活化地被傳承下去。

耆老教導孩子原住民傳統樂器(圖/FB@Amis旮亙樂團)

耆老教導孩子原住民傳統樂器(圖/FB@Amis旮亙樂團)



從不被重視到 成為最獨特的聲音
不過他坦言,起初在西方音樂文化進軍台灣時,台灣本土音樂確實不被重視。還記得,起初Amis旮亙樂團有十幾個團員出團表演,相比背後承載「音樂家精神」的西方樂器演奏,傳統樂器得到的報酬是少之又少。

「所有專業在一開始不被看重都是正常的。」朱英碩分享,雖然在堅持研究原住民傳統樂器的道路上,吃了不少苦頭,甚至需要承受他人的冷風潮語;但當他不斷摸索時發現,傳統樂器不僅經得過歲月的洗滌,還能成為現今音樂元素中最獨特的樂器聲!

如今,朱英碩也運用不同方式將原住民傳統樂器推廣出去。他以音樂課程的方式進入學校,教導孩子原住民傳統音樂;也樂意與不同歌手合作,讓現代音樂及傳統樂器融合進行錄製;甚至還親自教導教會孩子不同的原住民樂器,並到各教會以詩歌見證分享。

復興是因有人正在傳遞
「復興是因為現今有人正在傳遞。」朱英碩認為,原住民傳統樂器承載的並非以價格定義的「樂器價值」,而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遞!他相信,即使現今主流音樂愈來愈走向以電子混音為主,但當古老樂器聲響起時,始終最能表達出獨特且感動人心的旋律。

「耆老經常告訴我們,這些樂器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神所創造!祂使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竹子,卻發展出如此大功能的樂器,甚至成為現今最寶貴的音樂文化。」他深信,所有傳統樂器都在述說:神的智慧創造奇妙可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