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好牧人

從聖經看傳承:青春不留白,年老不空白

檢舉
吳獻章 吳獻章 追蹤
◎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暨宣教博士主任) 經文:約書亞記一章1-9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

◎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暨宣教博士主任)

經文:約書亞記一章1-9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大戰之初的1940年春,邱吉爾接任英國首相,立刻被不少人唱衰,包括美國駐英大使Joseph Kennedy就回報首府華盛頓說:「英國完蛋了!」然而邱吉爾對此不以為意,說:「我一生都在為領導做預備!」幾年後,他成功地連結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同盟國,打敗以希特勒為首的軸心國,結束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二次大戰後,眼見許多同袍在戰場犧牲的年輕人,迷惘地詢問二十世界最重要的基督教護教家和文學家路益師(C. S. Lewis):「我們還活著的,為何還唸大學?」曾從軍一次世界大戰,幾位摯友戰死沙場,自己也深受心理創傷的路益師卻回答道:「不列顛的空戰究竟會過去,納粹也會滅亡,然而此後仍會充斥馬克斯、世俗主義種種思想,屬靈天空的戰爭將會更加激烈,所以該留下來讀大學,以便日後迎接屬靈空戰。」路益師「青春不留白,年老不空白」的建議,正是華人教會當今最需要聆聽的暮鼓晨鐘!

華人教會和世上的邦國政權以及各行各業,在發展上必須面對的相同危機,就是傳承!因為傳承錯失以致前功盡棄,三國演義就是明證:打敗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復漢」理念的關鍵人物,不是赤壁之戰後低吟「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也非梟雄曹操(他在諸葛亮所派在華容道把關的關羽面前求饒),更非用兵變化若神的司馬懿父子(險些被孔明燒死的他們,連孔明的空城計都沒識破),而是樂不思蜀、信了鬼巫、不用良將姜維的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他「留白的青春」,使得藉「出師表」以明鞠躬盡瘁之志的孔明,滿懷期許全都落空!

從信仰傳承來看,基督教家庭教育的綱領,就是讓「亞伯拉罕的神」,成為「以撒的神」,成為「雅各的神」(出三6);五經到歷史書的傳承,在於以色列進迦南地後是否能聽從「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六4),關鍵是在「摩西的神」成為「約書亞的神」;以色列先知是否忠心持守上帝與以色列所立的約,關鍵在於怎樣讓「以利亞的神」成為「以利沙的神」(王下二章);神學教育的核心,也是讓使徒所見證的道,不被時代潮流所侵襲、污染甚至淹沒,而能「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二7)

神兒女(尤其是信徒領袖)冀望避開斷層危機,期待「他必有後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傳與後代」(詩二十二30),就必須「青春不留白,年老不空白」,好使得長江後浪精彩地推動前浪。期許本文所陳述,約書亞接棒摩西的過程中所浮顯的屬靈原則,能帶給您我人生深度的屬靈把脈,好讓華人教會、家庭和個人落實路益師對於當時世代的期許──代代傳揚上帝的信實和慈愛。

1.人生上半場種種,全為下半場的精采而歷練

一般人讀出埃及記,往往將人物焦點放在摩西身上,卻沒有留意「副手」約書亞的存在。誠然,帶領以色列出埃及、過紅海、西奈山立約、設立會幕和祭祀條例的是摩西,但這過程也是約書亞成長的溫床。是他帶領以色列抵擋亞瑪力人來襲(出十七章),是他挺身鼓勵以色列民進迦南地(民十四章);曠野漂流四十年他都一路隨行,直到因摩西擊打磐石兩次(民二十章),他才被膏接棒(民二十七章),此時他已經八十歲有餘(參同為族長的同伴迦勒,書十四10);從門訓角度來看,申命記可以說是為他進應許之地寫的(申三章,三十一章)。曠野種種,包括看見同伴的軟弱、巴蘭的陰險、上帝的信實和全能,都是他學習的屬靈教材。任何願意被上帝使用的人,要先把馬步扎穩,不要奢望「空降」,房屋要蓋得高(~下半場),地基必須掘得深(~上半場)!連美國最重要的總統林肯,在解救因黑奴戰爭而分裂的國家之前,就歷經了八次選舉失敗的淬鍊!青春不留白的約書亞,年老可就不會空白。

2.被過去綁住的人,不能進入生命的迦南美地

希伯來書引用曠野漂流時特別指出,經歷十災而出埃及,又受到雲柱和火柱的保護,還一路吃免費嗎哪的以色列百姓,卻因「硬心、不信、犯罪、試探神、心裡常常迷糊、不肯堅持到底、惹神發怒厭煩」,最後屍首倒在曠野(來三章)。保羅也引用曠野漂流來警戒哥林多教會,指出他們「在雲裡、海裡受洗,吃了靈食,喝了靈水」,卻因「貪戀惡事、拜偶像、試探主」、「坐下吃喝,起來玩耍,行姦淫」,最後在曠野倒斃(林前十章)。他們面臨困難時,「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心思意念老是被過去綁死,盡是想要逃避眼前的困難,回到埃及(出十七3;民二十5),因此屢次發怨言,最後被「滅命的所滅」「不能進入安息」。邱吉爾所說「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和「如果要為過去繼續爭執,我們就會失去未來」,是被過去綁住者的當頭棒喝!青春若牽扯到過去以致虛度留白,年老當然只有空白一片。

3.信心是相信看不到的,賞賜是看到所相信的

曠野漂流四十年中,約書亞眼睜睜地看見同伴試探上帝十次(民十四22)。看見可拉一黨的人因叛逆而被地吞滅(民十六章);看見自己的屬靈老師摩西因以色列悖逆,「惹動他的靈,用嘴說了急躁的話」(詩一○六33),導致不聽上帝「對磐石說話」的吩咐,反而對百姓發飆又擊打磐石兩次,浪費了一個神蹟,竊取上帝該被尊為聖的榮耀(民二十章);看見百姓因繞過難走的以東地而抱怨,遂被火蛇咬死,而仰望銅蛇的卻得醫治的上帝作為(民二十一章);看見非尼哈除滅巴蘭留給以色列偶像崇拜所導致的瘟疫(民二十五章)……無論眼前的景象為何,他都繼續跟從,直到摩西死在尼波山(申三十四章)。奧古斯丁從「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所延伸的註解(來十一1),活化在預備進迦南地的約書亞眼前。四十年憑信心的跟隨(青春不留白),終於得以看到進應許地的賞賜(年老不空白),是其他死在曠野的那些同輩族長所看不到的!

4.面對越複雜的環境,越需要堅持不變的信念

遙望應許之地,擺在約書亞前面的,外在上不僅有攔阻在前的約旦河、矗立高聳的耶利哥城、南邊虎視耽耽的五王聯軍(書十章),還有北邊擁有馬匹車輛、以逸待勞的夏瑣聯軍(書11:1~5);內部又有因亞干貪心犯罪導致在艾城被打敗(書七章),以及基遍人設詭計求和帶來以色列核心領導可能的衝突(書九章)……就連過河前,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是否肯聽從約書亞的領導,也有疑慮。面對如此複雜的環境和困境,已經沒有摩西遮蓋的約書亞「罩得住」嗎?上台的邱吉爾不是被美國大使看輕嗎?此時,安全得勝的秘訣,就在「以不變應萬變」:「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一8)抓住這「錦囊妙計」,就可以「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9)難怪約書亞在取得艾城後,立刻在以巴路山上進行神學培訓(書八章)!不論年輕或年老,當環境越複雜,清心的人越有福,人生越不徒然留白。

5.不要把問題看大了,卻把行神蹟的上帝看小

誠然,漲過兩岸的約旦河橫躺在前,耶利哥城易守難攻,詭計多端的基遍人難防。但是,四十年前的約書亞不就經歷過十災、走乾地過紅海嗎?只要摩西的神成為約書亞的神,摩西離世不會妨礙上帝行神蹟!因此,讓水利學家傻眼的神蹟,四十年後再度發生──只要祭司肯把腳跨出去(書三15)。水斷之後,城也會垮,只要約書亞和百姓肯順服上帝的命令繞城(書六章),結果是地震學家傻眼!最傻眼的應當是神學家,因為全城惟一沒有垮的城牆,就是妓女喇合的家所在(書二15),見證了罪人可以「因信稱義」,喇合甚至還踩進耶穌的家譜(太一5)!之後,約書亞指頭一指,太陽月亮都停止運轉一日(書十13),更是讓天文學家傻眼。這水斷、城垮、星辰停駐的神蹟,提醒您我:只要有神同在,危機可變為轉機;不要再把問題看大,卻把上帝看小了!從此人生不要徒然留白,不要再向上帝抱怨我的困難多大,要向困難和風暴宣告您我的上帝多偉大!

6.蒙福的秘訣,就是看重上帝的必被上帝看重

其實,尚未看見耶利哥城塌陷之前,在他們踏進迦南地後,就經歷了另外一個神蹟:「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書五10~12)吃了四十年的嗎哪,從來沒有停止供應過(除了安息日外,但前一天提早供應兩天份量;出十六29),直到進入迦南地,吃到當地的出產!過去四十年從不中斷的供應是神蹟,四十年後的停止又是神蹟!再度提醒您我,不要再向上帝抱怨你人生的風浪多大,要向風浪宣告你有一位多偉大的上帝!這神蹟也提醒我們主禱文所陳述的「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六11)!神兒女只要關心上帝所關心的事,祂也必關心您我所關心的事,「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記得:只要人生不留白,上帝給的支票不是「空頭」支票,而是「空白」支票,簽了名就是你的。

7.生存不二法則:提防腐蝕人心的世俗化浸淫

以色列在耶利哥大城神奇地打了個勝仗,卻不可理喻地在小小的艾城被打敗,其原因乃「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書七1)這個敗仗打得「眾民的心就消化如水」,而領導階層都撕裂衣服、撒灰在頭上(書七5~6),最後查出「兇手」是自家人,因貪心導致得罪上帝,「自殺」導致「他殺」。正如初代教會剛成立,亞拿尼亞夫妻欺哄聖靈而死,上帝用非常手段來保護剛成立的屬神群體(徒五章);亞干在以色列群體站立在應許地之初,被石頭打死、被火焚燒(書七25),凸顯神對祂子民聖潔的要求,也警告讀者:留心利誘比威脅更具殺傷力,世俗化的浸淫比暴力逼迫更能腐蝕人心。不是嗎?回顧二十世紀下半,正當歐美日漸傾向世俗化之際,中國雖悽慘地經歷文革的苦難,反而誕生了幾千萬的信徒!教會不怕逼迫,其實,教會歷史一直都在逼迫中成長(特土良名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馬克思曾說:「誰逼迫教會,誰就幫助了上帝。」)可怕且該防的,是比威脅厲害的利誘!人生若留白,不肯被主擁有,卻被世界的溫水浸泡、煮死,到老時會是一片空白。

8.擔起託付的人,才有操練智慧和勇氣的機會

約書亞記全書可分成四部分:過河(一1~五12),征地(五13~十二章),分地(十三~二十一章),和事奉(二十二~二十四章),每階段都是由上帝主導開始。除了利未人分散在十二支派中的城邑(書二十一章),其餘所有支派,從南到北,都該承擔各自的地土和託付。上帝主動給了地,每個支派在其族長帶領下,就該按所分得的範圍去得地。人生也是如此,當上帝給您我劇本和舞台,就該按照導演上帝的指揮下上台,不要成為旁觀者,「旁觀者是沒有戲份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最喜歡的書《旁觀者/Adventure of a Bystander》中最重要的名言)。瞧!但族就是旁觀者,他們留白、空白,不肯征得分給他們地中海邊的好地,導致士師時代仍是尋地的「無殼族」,遂擄掠了米迦家裡的偶像,佔據了北邊黑門山下的平原,屠殺了拉億城,子孫最後陷入偶像崇拜中(士十八章),「但族」還從老約翰的啟示錄七章中消失,實在可惜、可憐!宣教士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說得對:「人生像一枚錢幣,你可以任意花,但只能花一次。」人生倘若不願意擔起上帝的託付,在祂所搭建的舞台上盡情揮灑,必然只能迎來虛無和空白;只有擔起託付的人,才有操練智慧和勇氣的機會。

9.成功的定義是你推動多少人達成他們的目標

在十個族長鼓動以色列走回頭路時,青春時毫不留白的迦勒,和約書亞一起站立來挺摩西(民十四章)。在迦南分地過程中,還以「年老不空白」的口吻,到約書亞面前求取上帝量給他的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0~11)約書亞立刻「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書十四13),完全沒有瑜亮情節,更沒有當初挑選七十個長老過程中,嫉妒營外兩位自行受感說話的狹窄心態(民十一章)。從門訓角度來看,摩西成全約書亞,約書亞成全迦勒;到了士師時代,迦勒成全了俄陀聶,俄陀聶成為後來士師的模範生。如此給成功下了最正確的定義: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助過多少人;真正領袖不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領袖的人。而真正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也不在於你「超越多少人」,而是你協助多少人不斷「超越自己」!

10.事奉上選擇輕省的路,子孫就不易承受福澤

到年老仍不願空白的約書亞,聚集領導們繼續專心跟從主(書二十三~二十四章),留下「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的感人心願(書二十四15)。這之前發生一個插曲:兩個半支派返回河東之後,被誤解為背叛摩西「敬拜要得其所」的吩咐(申十二章),竟在河東築壇,讓河西其餘支派萌生疑慮,以為他們陷入偶像崇拜,雙方險些對打起來。幸虧兩邊有美好的溝通(築壇並非為了獻祭,而是為了給兒孫做證據),化解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和戰爭(書二十二章)。誤會是化解了,但後遺症仍存留。誠然,河東是征地所得,地土也是上帝所賜的;兩個半支派為了家庭而求摩西讓他們先安頓在河東(民三十二章),其勇士也答應約書亞「過河一起征地」的期許(書一章)。但地理上,河東離以色列整體較遠(也難怪他們需要在河東築壇),容易成為四圍邦國覬覦的對象,是外邦入侵應許之地的前哨站。從淪亡史來看,河東往往首當其衝,之後才是河西首都、聖地的中心──北國的撒馬利亞(王下十七章),和南國的耶路撒冷(王下二十五章)。因此,兩個半支派求居住河東的動機是體恤家人,但從歷史縱軸來看,這選擇的影響卻極為深遠:子孫容易受傷!這啟示著神兒女,在事奉上不要選擇輕省或是抄捷徑,免得子孫的屬靈生命受到虧損,徒留空白。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來十三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四7~8)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