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董家驊牧師調整慌忙步調 享受與神對談的心靈時光重新得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曾雪瀅 追蹤
疫情升級前,董家驊牧師一家出遊照。(圖╱受訪者提供)

採訪報導         記者曾雪瀅

疫情升溫像是為人們過去急促而忙碌生活按下「暫停鍵」;不過更加貼切的形容,反而是像開啟「慢速鍵」,讓人尋回合適的生活節奏,調整步伐等待再出發。


2018年從美返台、目前在石牌信友堂牧會的董家驊牧師,自回台後的服事腳步不曾停歇;他將於今年八月1日接任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在此之前,有大大小小的前置作業必須來預備。過去一年台灣仍在進行實體聚會,不過海外已統統轉往線上。這段期間同時兼顧海內外服事,就如不停在虛實平台間追趕一個又一個活動,難免「有種蠟燭兩頭燒的感覺」。


不過自疫情蔓延之後,台灣教會也漸漸跟上全球教會的軌道,開始學習適應各種線上聚會。他說服事反而比較「輕鬆」,他也似乎在這種緊繃追趕的過程裡,開始學習調整腳步、放緩速度,重新調整安靜的視角。董家驊牧師提到,雖然疫情升溫不是一件好事,但也讓他有機會調整生活節奏;像是享受晨間安息、睡前禱告與跑步的時光,學習「不瞎忙」,也「不怠惰」的生活步調。

建立穩定規律的禱告時光
疫情好比兩面刃,為人類在混亂的時空中創造暫停、放慢的空間;不過他說,若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與方式放鬆休息,人的內心反而更顯焦慮;因此在家時,很需要學習調整健康的節奏。


董牧師認為,這段放慢的時間,反而能更規律執行靈修禱告。由於過去一早起來,要為孩子預備早餐,吃完還要急急忙忙把小孩送去學校,時間一晃眼就過去,早上靈修時段顯得壓縮。不過現在孩子在家上課,他則有更充裕時間,展開清晨與神對話的時光。如今固定每天清早在讀經默想後,寫下一段回應文字,他形容這是他的「畫畫」時間,如拿起畫筆在畫布上自由作畫,在創意的空間裡支取力量,準備開啟新的一天。


此外他也說,過去晚間很常仍在外聚會,回家後只想盡早休息,因此睡前的省察時光多半不固定;然而現在一天的行程幾乎在晚上九點前便能結束,三個多禮拜下來,他更易於回顧一天的生活,透過禱告循序漸進行省察,心懷期待展望明天。

董家驊牧師與兒子。

運動哲學中看疫情雙面刃
平常就有跑步習慣的董牧師,受訪時特別提到,運動對於基督徒的靈命,也能帶來成長。跑步也是另一個他與上帝對話的方式,因為就住在八里淡水河邊,他三不五時會來到跑步,這裡是他口中的「秘密花園」。董牧師說,人生中好幾個重要的決定,包括在兩年前決定接任世界華福總幹事,也是在此與神頻頻對談後的回應舉動。


每一次來到河邊跑步,都是一個放鬆、安靜的時刻。跑步的節奏伴隨一呼一吸的韻律,是學習與調整舒適步調的過程。他享受在慢跑的過程中,聽見上帝的指引與帶領,得以帶著信心跨出下一步。而在觀音山腳住了三年,董牧師也在幾天前達成騎腳踏車登上山頂!教會一位屬靈兄長邀約他將近兩年,終於趁著這段較為空閒的時刻赴約。沒想到短短兩小時的車途,也讓他有了深深的感悟。


他說,由於過去從未騎車爬走陡峭的山路,這名有經驗的兄長安排他騎在前方,自己則在後跟隨。事後才知道,原來這樣的安排別出心裁,兄長考量到了一旦在後的是董牧師,一定會在無形中想追趕上對方的步調,導致過程中更加吃力。董家驊深深領悟到人生的路上有夥伴和導師的重要性,也沒想到騎車也有學問,一旦急起來,反而讓身心更為疲憊。 

淡水河邊是董牧師的秘密花園。(圖/受訪者提供)

疫情中不慌亂也不瞎忙
他談到,許多時候人們的急躁,反而凸顯出個人生命的問題,例如太在意某個事工、想達到某種成效、認為什麼事非在此刻做不可⋯⋯。不過生活中出現暫停,其實幫助了我們靈性的增長,提醒我們該放慢腳步。「不要急」,正是這段期間下來,神給他的看見與提醒。


董牧師說明,當我們帶著許多重擔與壓力,甚至無法好好休息。人手中的事情永遠做不完,他相信神提醒我們作息要有時,人是需要安靜和休息以至能更新和恢復體力。如果我們對安息的定義,是建立在「事情做完」,將永遠不會享有安息。


因為人生沒有事情是我們能控制住結果,當人生在充滿不確定性時,內心會希望緊緊抓著確定的事物;而這時人們手中抓著的是什麼便十分關鍵,抓錯了會更焦慮,然而若是抓對了,把盼望唯獨放在上帝和祂的作為,反而會帶來生命更新的契機。


董家驊牧師表示,真正的安息是竭力將上帝交託我們的事情盡力而為,並完全信靠上帝掌權,重新將眼目聚焦在神身上。唯有如此,當我們在面對人生每一個景象時,無論是海面掀起暴雨或風平浪靜、迎來晨光或日落時分,在面對充滿變數與未知的明天時,基督徒仍能安然躺下。因為不論眼前面對的是哪個面貌,都確切提醒我們,這是神所掌權的世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