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父子真情對話】吉他博士和美食家兒子有愛相隨 簡英材鼓勵簡恩仁「找到上帝要他做的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常在各地巡迴演唱佈道的簡英材牧師,也是教授(左),與他的兒子,曾在全美軍中烹飪大賽得個人銅牌和團體銀牌的簡恩仁。(圖/簡英材提供)

【記者李容珍/台北專訪】正統科班出身,擁有吉他博士學位的簡英材博士,還是一名牧師、教授,也是美國南加州安大略市金門神學院中英雙語領袖所所長。而他26歲的兒子簡恩仁(Joseph Chien),喜好美食,曾在全美三軍烹飪大賽拿到個人銀牌、團體銅牌,最近開闢美食頻道,引起熱烈迴響。

父親節前夕,父子兩人難得一起來本報辦公室接受專訪。頭髮挑染成藍色,身材高大的簡恩仁,形容父親和他的關係,像朋友或老師一樣親密,可以勾肩搭背無話不談。感恩父親從小至今給他滿滿的愛。

今年復活節,簡英材牧師(左)為兒子簡恩仁(中)施洗。


信主受洗受父母身教言教影響深遠
今年復活節甫受洗,還是父親親自施洗的簡恩仁,回顧過去的信仰歷程,有來自父母親的感動。他們的身教和言教,尤其是做人處事的態度,對人很有愛心、言行一致,讓他也想信父母所信的上帝。

簡英材博士談到兒子時表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對他們管教方式也不同;相同的是,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與自由,去找出「自己到底要什麼?」看到兒子找到對美食的熱情,他難掩喜悅地說,願做兒子的「白老鼠」。他並透露,有一次想念台灣的滷味,兒子便主動做個滷肉飯及滷味拼盤,孝心十足讓他十分暢懷。

簡英材彈吉他分享見證。(圖/李容珍攝影)


身為人父 突破父親之前的樣式
談到自己如何建立父親的形象,簡英材博士說,自己受父親影響很大。出身在三代醫生世家,父親、祖父和曾祖父都是醫生,父親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台大醫學院第一屆畢業。他從小就知道自己很難達到父親完美主義的要求。

當他成為父親後,便想要突破父親之前的樣式。譬如,父親從未跟兒子懇談,他為人父後,主動與兒子談心。

父親很少鼓勵他,當他在淡江大學讀書時,拿到全校英文演講比賽第一名,參加全台英文演講比賽也名列前矛,父親卻批評學校及台灣的英文水準低,所以他才會得獎,但他一笑置之,繼續往前邁進。感恩的是,父母親對他們家三兄弟的發展,給予充份自由選擇的空間。

簡英材牧師全家福(圖/簡英材牧師提供)

兩個孩子個性不同 教養也不一樣
簡英材博士說,兒子從小喜歡玩樂,與讀書型的姐姐截然不同,因此教養方式也不同。從小女兒若沒有做完功課,便擔心地吃不下飯;但是兒子可能到了晚上睡覺前,才驚覺功課沒寫。先子從小是樂天派,很少為什麼事擔心。兩個孩子從小和他們夫妻,都是全家一起活動。簡博士知道很多牧師的小孩,容易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所以在孩子年幼時,他刻意教養他們不被社會的刻板形象所框限。

兒子在他眼中,是一個很聰明、很有創意,並且有自己想法的人。簡英材記得有一次幼稚園畢業典禮,小班中班生要打鼓,在演出時,兒子除了節奏準確,空檔還會加點花招表情,讓他看了很開心。一般父母會覺得孩子不應該亂動,但他看到「這個性就像我一樣,總是在固定的章法中加上創意!」

成全支持子女 做上帝要他們做的事情
很多父母期望子女成龍成鳳,將來做法官、律師、醫師……,但簡英材博士完全交託上帝。他的原則不是要把妻子、子女塑造成他要的樣式,而是幫助、成全、支持妻子和子女,做上帝要他們做的事。

簡恩仁說,從小他就感受到父母親給他滿滿的愛。尤其在睡前,父親或是母親,都會進房間陪他禱告、說故事後才去睡覺,每次至少半個小時,持續到小學畢業。他記得父親教他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盡全力。所以當自己課業不好的時候,父親就會提醒:「你這次是不是沒有認真?」當他沒有做好該做的事,偶爾也會被父親打;但父親不是嚴厲規定他只能讀書,總會抽出時間陪他玩遊戲,運動,游泳和打球等等。

父子合影(圖/簡英材牧師提供)

簡恩仁在美國出生,3歲多回台灣,18歲進入美國陸軍。他說,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一起到過不同的地方,也因此他和姐姐不論去哪裡,都能很快地適應當地環境與人交往。

從小父親讓他嘗試不同興趣
父親是吉他博士,簡恩仁從小就彈鋼琴,國中參加直笛隊、合唱團,音樂接觸非常多。對音樂一度也很熱愛。但長大後,除了唱歌,其他樂器就很少再接觸。回頭來看,父親讓他嘗試去學不同的東西,方便自己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

至於為何對美食產生興趣?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韓國人的他說,父親帶他們吃遍全球各地,從最便宜到最昂貴的各國食物,舉凡義大利麵、泡菜、鐵板燒等都吃。從小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看鐵板燒師傅當場做菜的樣子。對美食產生興趣,最明顯的是當兵以後。

在陸軍當伙夫,在全美獲得個人比賽銀牌,圖體銅牌。(圖/簡英材牧師提供)

伙房兵參賽得獎 找到美食最愛
簡恩仁說,他在美國當伙房兵長達四年。軍中多半是大鍋菜,做久了就熟練;但是他個性不喜歡一成不變,做重複同樣的事,因此開始想要學到更多。於是他看影片自學,尤其常看《地獄廚房》(Gordon James Ramsay)節目,讓他的廚藝大增。

有一次他參加美國三軍烹飪大賽,主辦單位是美國烹飪聯盟(The American Culinary Federation,ACF),結果他榮獲個人組的銀牌獎和團體組的銅牌獎。簡恩仁記得比賽之前,他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準備;退伍後,他繼續到與法國藍帶廚藝學校齊名的餐飲學校 The Art Institute深造,可惜的是,七個月後,學校經營不善關門。後來他轉到加州理工大學,主修資訊管理,今年畢業,但期間仍每週研發一道菜譜督促自己。

雖然父親從小被管教得嚴,但到了16歲,父親開始把他當大人看待,並對他說:「你自己開始學習做決定,結果自己要承擔,我會在旁邊陪著你。」對他管教開始放鬆。

簡恩仁談到父親教養印象最深刻的是,從小被教育「誠實」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國中時,網路遊戲崛起,他帶著同學跑網咖,有一次警察臨檢,查問不到15歲的人站起來,他就乖乖地站起來,去鄰近派出所備案,當時大家都很緊張。記得父親來接他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說沒關係,也沒有責罵他,還擔心兒子受驚嚇,請兒子吃牛排壓壓驚。但有的父親,看到兒子就甩一巴掌或對兒子大破口大罵,把兒子罵到哭。同樣的事不同的處理方式,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

父子合影(圖/簡英材牧師提供)

父子和好 幼年時最怕父親不理他
簡恩仁記得小時候最怕的不是父母親打罵他,而是「父親不理我」。有一次,父親講他講不聽,便很生氣,有一段時間,便故意不理他,讓他心情很不好受。簡英材也說,通常兒子若一講再講都講不聽,他就不講了;但之後一定和好,但這種情況不常發生。

從小跟著父親去不同教會,到後來有一陣子,簡恩仁覺得教會講道很無聊,甚至不想去,父親不斷鼓勵兒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會聚會,也沒給他壓力逼他何時受洗,直等兒子準備好。今年復活節簡恩仁決定與父親開拓的教會家人一起受洗,結果皆大歡喜。

子女長大 父母也從子女身上學

「我們也從子女身上學習。」簡英材表示,當孩子16歲以後,父母要開始向孩子學習。父母年紀愈來愈大,世界變化愈來愈快,父母可能跟不上時代,特別是科技電腦等相關資訊。現在他63歲,兒子26歲,相差30多歲,不只父親問孩子:「今天你覺得如何?你看到、學到什麼?」兒子也可以問父親同樣的問題,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若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當他們長大,怎麼知道孩子想什麼?學到什麼?父母若沒有投資時間在孩子身上,將來親子關係疏離,孩子甚至會想遠離父母。

簡恩仁說,雖然和父親相差兩代,但父親不會威權古板,他有什麼想法告訴父親,父親都會傾聽、給他意見。尤其是他長大後,更願意將任何事,和父母親說,因為知道父母親是他永遠的支持。

簡英材每年回台時,在各地分享見證。(圖/李容珍攝影)

簡英材博士也說,他每次佈道時,都呼籲人們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耶穌預備了30年,在最後三年多完成天父的託付。相信每個人都有上帝對他們特別的計畫,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我們要做的是與上帝同工同心同行。

兒子簡恩仁能找到最愛的事,自動自發、甘心樂意去做,而且這件事因是上帝的心意,兒子願意去做,才是最重要的。不論什麼行業,很多人拼命仍沒有成就,可見光靠熱情、興趣和嗜好,不一定能養活自己,但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一切都要加給你。」

身為父親的簡英材,鼓勵兒子做上帝要他做的事,上帝會一直帶領他。簡恩仁更感謝父親,從小盡力帶領教養他,讓他從小到大都感到有愛。

簡教授(左三)和兒子(左一)在分享會中與大家合影。(圖/李容珍攝影)


 

簡英材牧師與復活節當天受洗者合影,(右二)為兒子簡恩仁。(圖/簡英材牧師提供)

簡恩仁在每美食頻道中親自示範的美食。(圖/簡恩仁提供)

簡恩仁在美食頻道分享的美食。(圖/簡恩仁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