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父子真情對話】尊重選擇 放手讓孩子去飛翔 戴雨金盼與兒在父子關係中一同成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父子即便分隔兩地,感情依然融洽。(圖/洪秀玲攝)

【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台灣家庭第一協會執行長戴雨金,致力於推動好爸爸運動,但他與即將滿20歲、在美國求學的兒子戴子出,四年來多數時間分隔台美兩地,但是距離與時差,並不成為父子維繫情誼的阻礙,父子倆相處像朋友一樣互相尊重理解。

戴子出是戴雨金與妻子結婚八年後,所擁有的第一個孩子;因此戴雨金極力安排父子相處時間,常常帶著兒子一起去溪邊玩水、騎車、打球。

「他是一個才思敏捷且有個性的孩子,從小就對文字很敏銳,很快就會認字、讀書」,60歲的戴雨金回憶時說道:「他可以認字時就讀聖經了,所以我很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從前參加教會小組時,我就請兒子表演讀聖經,當時他還很小,意思可能不懂,但是卻能一直讀下去。」

父親給予支持與陪伴
戴雨金也很歡迎兒子帶朋友回家玩,除了讓兒子跟同學有很多相處時間外,他也能和兒子有更多的相處。戴子出說:「爸爸的工作不需要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所以他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我,因此我小時候的記憶,就覺得爸爸一直在我的身邊。」戴子出覺得自己擁有自信,或許就是因為父母的陪伴,在需要的時候他們都與他同在。

在戴子出12歲時,全家遠赴馬來西亞生活,他也直接在當地讀國中;直到高二那年,非常獨立自主的他做了項重大決定,申請海外求學計畫,前往亞美尼亞讀高中,後來又到美國念大學。當戴子出決定隻身遠赴亞美尼亞時,身為父親的戴雨金雖緊張卻也願意放手,相信兒子有能力在陌生的環境中生活,再加上戴子出的學業不太需要父母掛慮。

「子出去亞美尼亞時才16歲,我想到自己16歲時的光景,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冒險的年齡,雖然會擔心,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讓孩子去經營他自己的人生。」戴雨金表示。

戴雨金與妻兒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一起跨過障礙 溝通解決問題
事實上,國小五、六年級時的戴子出就很有主見,且想法相對早熟。戴雨金坦言,這讓父子間的溝通難度提升了不少。「因為他有了主見後,也會開始不同意我的看法。再加上就讀美國學校,開放的校風讓他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那時候我發現兒子不喜歡威權的對話方式,他會冷靜地聽你有沒有講出其中的道理,所以你沒辦法輕易地唬弄他,這些都會增加溝通的挑戰」,戴雨金說。

而隨著年齡漸長,孩子的生活圈也逐漸著重在學校和朋友。戴雨金覺得自己似乎不夠貼近兒子;他回想起從前父母對自己的放任方式,甚至有點像放生。「當年面對爸爸的管教,我悖逆地對他說:『你不要跟我說這些八股的東西。』長大後,我跟他人也格格不入,所以我就變得很張揚,我希望自己被看見,但是到最後我才發現,我反而讓別人不知道該怎麼靠近我?」戴雨金說。

過去自己與父親關係不佳,讓戴雨金現在和孩子的相處更加留意衝突的處理。當戴雨金和兒子意見不合時,他明白直接指責兒子做不好的地方,就容易起衝突;於是他會在跟兒子說話前先做個禱告,他會同理他的心情,再依他的心情來跟他對話。他笑說:「與兒子對話需要很有智慧。」

很有主見的戴子出承認:「我有我的想法和想走的路,在聽完爸媽的意見後,我會把它當成是我可以採納跟參考的意見,但也會堅持己見據理力爭。起初這樣的想法,有時會讓爸媽覺得我很像在狡辯,但這幾年我慢慢改變,開始會讓自己安靜一點去聽。」

他說,因為爸爸講的,更多是品格的道理。他們會帶出「我做了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來跟我討論,而不是當下問題的質問。這讓他更容易接受意見。

戴雨金與兒子戴子出。(圖/受訪者提供)

期盼擁有更深厚的父子關係
近年長時間兩地相隔,戴雨金希望和兒子的聯繫可以更加緊密,因此他很希望跟兒子有一個線上的精心時刻。「我覺得我們或許可以用一起分享聖經的方式來進行,一起查經,分享完各自對於經文的看法後,我可以多關心他的近況。」他馬上轉身看向兒子,問他願不願意?

戴子出卻歪了歪頭對爸爸說,自己覺得這樣的方式有些制式化,但是他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會更好。「我會打電話給爸爸,和他分享我想跟他說的事,查經跟讀經是重要、必須做的,但如果是分享生活,我覺得可以自由一些,想要通電話分享時再主動撥給對方,也能幫助我們更敞開分享。因為我也很願意聽爸爸分享生活。」話一說完,戴子出也反思地表示,自己或許應該要學習多多分享自身感受給爸爸。

在信仰的教導上,身為第二代基督徒的戴子出表示,從小上教會接觸基督信仰,並不覺得是被爸媽逼著一起去,而是他自己真正相信、願意去做的事。「我覺得這個信仰對我來說是重要,而且有幫助的,不管我是身處順境或逆境,這個信仰都能讓我省思與獲益」,戴子出說。

角色不同後 更明白為父的心
戴雨金發現當了爸爸後,看見兒子的言行、想法,有時會浮現自己小時候的畫面,過去自己父子相處的不睦,以前百思不解的事情,現在反而豁然開朗。

他分享了自己二哥的故事。「以前他出車禍被送到急診室,爸爸聞訊後,卻慢條斯理地準備出門。當時我看了就很火大,心想:『哥哥都受傷了,為什麼你還這麼拖延?』」

「直到有一次,我在上班的途中,接到子出在美國的副校長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學校有一些狀況,希望家長可以抽空到學校去。那時我其實心臟跳個不停,心想要趕快進到辦公室跟副校長確認。但就在那一剎那,我突然回想起爸爸跟二哥的那個畫面。突然間我明白,原來爸爸那個時候慢條斯理,是在整理自己的情緒。於是我放慢腳步並開始禱告,調適自己的心情,也思考著要怎麼處理那件事」,戴雨金說著自己終於明白為父的心。

戴雨金笑著表示,其實自己很鼓勵大家有孩子,因為若沒有為人父,可能會很少有機會改進自己的想法,透過現實生活的折射看見自己的優缺點。他覺得戴子出讓他心裡有很大的滿足。「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認真的爸爸,我希望可以盡我所能做我能做的。就像我兒子的存在,其實也塑造了我的品格。」

一路走來,父子倆一起溝通、成長。(圖/受訪者提供)

父子互相學習與成長
戴子出也說:「爸爸在做人處事上給我很大的幫助,我覺得他是我的榜樣。他很大方、熱心、認真;我曾經聽媽媽跟我分享,以前爸爸即便公司草創時期很忙,他仍然會每天回家吃飯。他很認真地做他覺得應該要做的事情,這樣為人處事的方式,讓我覺得很值得效仿。」

對話的最後,戴雨金眼神深切地看著兒子說道,自己很期待父子之間能夠一直很緊密;「我想告訴你,你的父親是願意改變的人,而這個改變並不只是對你有益處,也能幫助我和你相處的更加愉悅、關係更好。」戴子出接受到父親的關懷與期待後,也默默點頭,表達了對父親的愛與尊敬。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