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Z世代不願與偽君子為伍 青年牧者:真誠和年輕人相處 「人設」要言行一致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梁敬彥 追蹤
蘇慧賢牧師用禱告祝福年輕人走出舒適圈,探索世界。
Z世代(西元1990年中後期至2010 年)的年輕人「寧信真小人,也不願與偽君子為伍」,他們外顯的樣貌雖然看似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他們會很在乎大人的「人設」是不是言行一致。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教會都渴望能夠為主贏得更多下一代年輕人,但隨著社會型態及校園氛圍的改變,青年牧者及輔導在接觸當代的年輕人時,會有「想要知道他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的疑惑,以致於傳道人及年輕信徒彼此都有「其實,你/妳不懂我的心」的喟嘆,教會該如何做,才能贏得下一代?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夏昊霝牧師受訪指出,很多教會都在問「年輕人為什麼不來?」以及「進來之後,為什麼會離開?」他以福音協進會針對「年輕人對教會的觀感」的調查指出,非基督教家庭背景的年輕人會來教會,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邀請他的朋友,跟他的關係夠力!」

而不來教會及來了之後會離開,包括原生家庭是基督化家庭的學生在內,原因會是「感受到教會的(人)虛假和偽善」,以及「教會(聚會、活動)無聊、不有趣」,從國外的研究發現,18歲前是年輕人信主的黃金時期,80%的人是在這階段信主。

年輕人走入社會,發揮影響力

Z世代看重「真」 不與偽君子為伍
那麼教會發揮諸般的智慧及創意把活動、聚會辦得很炫,就能吸引年輕人留下來嗎?夏牧師直言,在進到教會的年輕人跟教會的傳道人、輔導以及帶他/她進教會(包括父母)的關係沒有變差,且年輕人對教會沒有惡感的情況下,對於原本就是基督徒的年輕人的效果,會比是第一代基督徒的年輕人明顯。

但年輕人最終會選擇留下來,或是離開教會,最大的原因其實都是「關係」。

夏牧師提醒, Z世代(西元1990年中後期至2010 年)的年輕人「寧信真小人,也不願與偽君子為伍」,他們外顯的樣貌雖然看似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他們會很在乎大人的「人設」是不是言行一致,也就是Z世代的孩子比現在青年牧者(六、七年級)這一代看重「真」這個特質,一旦他們發現這個人是「說一套,做一套」,別說是教會的傳道人及青年輔導,就算是他們的家人及父母,他們都可能會保持距離。

夏昊霝牧師。

這也就是路加福音三章7-8節,使徒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人「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提醒,而這也是對包括他每個想要得著下一代的傳道人的提醒:「知道自己是軟弱不完美,努力真誠和年輕人相處,把所信的道,活出來!」

榮耀城教會主任牧師、角聲公益協會理事長蘇慧賢牧師受訪時表示,誠如福音協進會的調查,非來自基督徒家庭的Z世代,絕大多數都是因著同儕的關係進到教會的。

以他的牧會經驗,教會能吸引他們留下來,不單是牧師的講道內容、聚會很有創意、舞台聲光效果很潮,而是他們在教會可以除了提升品格及靈命之外,更能成為擁有社會競爭力,有想法且具執行力的時代青年,在教會、校園及職場,都可以成為領袖。

幫助年輕人找到自我價值有競爭力
與其問年輕人為何不來教會?或為何他們不願意留下來,蘇牧師鼓勵教會思考「如何幫助來到教會的年輕人找到自我價值肯定及人生方向,也就是讓年輕人在教會裡有事做!」

蘇慧賢牧師與年輕人交心

蘇牧師說,他會帶領教會的年輕人脫離自己的舒適圈,去到不一樣的城市,給予年輕人從做中學的訓練環境,不單是會做事情,更要會過生活。

舉例來說,像是自力生活培訓及外展志工服務,就是帶教會年輕人去外縣市做短宣的過程中,不是青年傳道人幫他們打點好一切,而是他們必須自己打點交通、住宿環境整潔、餐食烹飪以及食材購買,全部都讓孩子們團隊合作完成。

蘇牧師說,這樣的做法是讓年輕人知道「我的能耐到哪裡,哪些是還需要去精進、調整的?」讓孩子厚植自己的競爭力和社會能見度,以至於他們會願意跟著教會一起成長,而他的策略就是「不是把年輕人拉到教會 待著,而是陪著他們一起走入社會、進入人群。」

教會的年輕人也常會邀請還在慕道階段的同儕一起去,在過程中開闊了視野,看見他人的需要,也發掘自己的優勢和價值。

蘇慧賢牧師。(梁敬彥攝影)

「教會要擺脫一個迷思,不是努力跟年輕人傳福音,他們就會來信主、委身於教會。事實上,很多年輕人就是覺得教會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無論能帶多少年輕人信主,教會的傳道人及信徒能先活出見證,是很關鍵的!」蘇牧師提醒,很多Z世代在學校不被重視;甚至被霸凌及排擠,其實這些人更容易接觸到福音,因為他們更需要他人的愛、關注及肯定,教會的陪伴可以幫助他們開發潛能,認識自己,一個人先感受到被愛及被重視,身心靈就會健康起來。

蘇牧師說,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是認識信仰,或是信主後能夠留下來,同儕的影響力都是關鍵,在教會裡沒有伴的年輕人,流失的比例相對就較高。此外,就是年輕人在來到教會後,他和同工就會想辦法趕快去拜訪他們的原生家庭。

他的經驗是,有70-80%父母親留在教會的家庭,他們的孩子留下來的穩定度,相對家長不是基督徒的比例相對高,所以他的建議是「要得著下一代的年輕人的教會,也要同時關心這些年輕人的父母」,信仰不是停留在教會,而是回到家之後,跟父母仍能有信仰連續性的生活及團契。

走進大自然體驗冒險

蘇牧師的經驗是,年輕人若找不到可以找到說屬靈事情的家人,離開教會的機率就會相對高出許多。根據統計,已經信主的年輕人上高中到大學階段,是離開教會比例較高的一段時間,蘇牧師的觀察是,這是年輕人所處的環境使然。年輕人對教會的認同感,除了關係導向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經歷上帝對他生命的觸摸」,末後的時代,活出基督的樣式是關鍵。

不可諱言的是,的確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是因為同儕關係來到教會,後來離開教會,也是因為對人的不滿,蘇牧師說,如果對方是初信者,他會從聖經中的「要愛你的仇敵、鄰舍」去規勸,因為連傳道人自己一定都有好的一面及不好的一面,所以沒有人會是完美眾人愛的。

看見問題容易 面對問題誠可貴
若是信主有一段時間的年輕人,特別是已經頻繁來來去去教會的年輕人,蘇牧師開宗明義就會跟對方說:「若你來我這,認為就是符合你期待的教會,那你一定會失望!」蘇牧師說,不單是年輕人,很多離開教會或是不信主的人,其實都是看見問題,他也會挑戰年輕人:「你有把握,有你在,這個教會將更好,還是其實有你在,這個教會就不會好?」

蘇牧師說,教會就是一群有問題的人的聚集,因著神的愛,讓這群罪人可以放下自己,彼此相愛,可以愛神愛人,並且祝福他人,所以他鼓勵想要得著下一代的教會傳道人,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但要學習面對問題,讓來到教會的年輕人看到活出來的見證。

蘇慧賢牧師在教會分享

相關新聞

年輕人,你在前往教會的路上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