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天路客

〈遇見當代建築〉廢棄圓筒的再生  丹麥哥本哈根穀倉與水塔改建

檢舉
謝偉士 謝偉士 追蹤
緊鄰水岸的老穀倉改建住宅
廢棄的穀倉和水塔改建成住宅後,竟變成了最先進的未來生活嘗試。也許未來建築不一定是全新的,而是再生。

◎文/謝偉士(建築師)  圖/謝偉士、謝明儒

「圓」在人類的歷史裡相當重要,從古老的羅馬圓形劇場、中國皇帝祭天用的的天壇,古老又神聖的建築形式不斷出現。隨著營造技術的進步,對材料的曲率控制越來越精準,圓柱體的堅固結構也能夠越蓋越高。

不管環形還是桶形的建築,多為附屬設施,成熟的住宅類型並不多見,客家土樓算是比較例外。客家人早年由中原南遷,為了防禦而發展出圓桶型土樓,堪稱史上獨特的住宅類型,因為土樓是供居住為主的的設計,而且是現存仍在使用中的特例型態。其他非住宅用的圓形設施像是煙囪、碉堡、水塔、鐘樓等,則純粹是功能性的附屬建設,一旦時空變換,需求不存在,這些功能性圓筒該怎麼處理?它們的重要性又不似土樓,還可以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迎接未來不是只能拆除重建,也許有別的再生方式。

把管壁當支點的懸挑式住家

退役穀倉變身Frosilos公寓
哥本哈根的布裡格島(Brygge)上有幾座1960年代留下來的水泥大桶槽。這幾根巨大的管狀建築是當年重要的穀倉,藉著桶型的結構優勢,能花最少的材料、占用最少面積,達到最大的容量,筒壁結構尤其紮實堅固。

但工業發展的變遷,加上整個哥本哈根的市政發展,城市對這個水岸邊的穀倉需求已經轉移,廠房在1992年陸續停產,龐大的桶槽反而變成一個占空間,又難以拆除的噩夢,內部昏暗沒有光線的桶槽,竟成了工業區破敗的爛瘡。

破敗的廠區若不改變,將成為城市發展的阻礙,但桶槽再利用的說法紛紜,因為完整的槽體雖然堅固,但若在槽壁上開孔,又沒有其他的結構能支持,只敢挖幾方小小的洞。光是開小孔幫助有限,裡面空間封閉依舊,陰森難以住人,但開口越大,相對的結構就越脆弱,好比在蛋捲身上咬個洞一般。

外伸的陽台約室內坪數的1/3

掛在桶子外壁的家
Frosilos本身就是丹麥文穀倉的意思,這老穀倉到底是如何改造,能變成現在的雙筒望遠鏡,也換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名字:雙子座公寓呢?這要感謝荷蘭的MVRDV建築師團隊,他們長年專注於城市發展,運用各種分析資訊,闡釋未來城市的可能性。由於擅長城市老舊與密度高張的議題,MVRDV認為既然穀倉內部陰森,桶身又不能開大洞,將新的居住空間均勻地掛在桶槽外圍是可行的構想。只是這兩座42公尺高,直徑25公尺寬的管子,又該如何把公寓掛在外頭?

建築師運用熟悉的懸挑技術,做了一圈蹺蹺板,一端撐起增建的住宅,厚厚一圈的轉換樑伸到桶槽內,再拉住蹺蹺板的另一端。這麼一來,新增建的重量只借重管壁當支點。看似簡單的原理,同時解決了老舊結構不能開太多洞的問題,也創造出足夠的住宅單元。每戶從28坪到60坪,每一戶都有外伸緣的陽台,約有室內坪數的1/3大,渾圓流線而寬敞,穀倉一夕間從破敗的工業廢棄設施,躍昇為高級住宅。

管內挑高的門廳相當驚人,因為將老穀倉的頂部打開,改採半透明頂蓋,讓50公尺高的玄關明亮有生氣,夜間也成為發光的大眼睛回饋水岸。吊起來的住宅,底層還給城市水岸,掛在半空中的共有8層樓,每層6戶,這48戶人家的生活空間都有開闊的視野,因為建築師把所有的樓梯、電梯、機房、管道間等附屬空間放在桶槽內,停留時間較多生活空間如客餐廳、廚房、臥室都在桶槽外,如此環景的視野是丹麥其他新住宅也沒有的奢侈品。

上一代老舊的穀倉,改建後變成了最先進的未來生活嘗試。2008年紐約時報雜誌探討下一世代的城市生活,特地選用Frosilos當作封面,也許未來建築不一定是全新的,而是再生。

完整保留的60年老水塔

水塔改建青年中心
除了穀倉可以改建,水塔也是近年改建的指標性再生項目,畢竟現代化已經能提供充足的自來水。哥本哈根北部約12公里的根厝夫特(Gentofte),也有個水塔改建的青年中心,就是完整保留水塔結構的作法。

這座積格斯堡 (Jaegersborg) 水塔閒置已久,缺乏維護又占地方,直到2004年的競圖,女建築師波爾森(Dorte Mandrup-Poulsen)以凸出的晶體串才讓他獲得新生。

汲取日光與通風的第三代的隔音窗

葡萄串構想的學生宿舍
青年中心的主要構想,是讓宿舍依附既有的柱子,外凸的玻璃窗及傾斜的牆板,解決塔柱內的空間過於狹窄的問題,又能充分汲取日光,讓自然光在室內多次反射,在寒冷的北國來說,創造出優質的居住環境。

10層樓高的水塔,主要由晶體狀的宿舍單元組成,底層是挑高的球類運動與熱舞場所,2、3樓妝點粗獷華麗的是休閒與管理中心,學生下課後聚集的場所。宿舍像葡萄般掛成一串,分佈在4到8樓,其中4、5樓各有一間無障礙宿舍,而共用的洗衣間則設在八樓。頂樓笨重的水塔當然重新啟用,繼續提供整棟房子的用水需求。

掛在水塔下的宿舍

開著窗戶也隔音
由於水塔位置緊鄰鐵道與高速公路交會處,雖然路邊有2.5公尺高的圍欄,但仍有76分貝的環境噪音直衝水塔而來,就像上下班尖峰時段站在十字路口的感覺,相當不利於宿舍,於是這棟房子採用複層窗戶系統,也就是同時設兩道窗戶,通風開口在不同位置,玻璃也朝不同方向開啟,與台灣常見的中空玻璃、膠合玻璃窗不同,有效降低至37分貝,降噪效果如處在一般安靜的辦公室。這種號稱是丹麥的第三代窗型系統,實際測試窗戶開啟45°通風時,聲音能減32分貝,與我們印象中隔音窗就是要密閉的概念很不同。

整棟樓其實很小,每個空間夾得很緊密,臥室裡雖沒有很高的天花板,但有完整的廚房、衛浴等設施。在這瘦小的葡萄串裡會同時有人打球、聊天、睡覺,每個樓層的地板上都架上了軟木與岩棉的吸音材料,在緊密的複合空間,維持各自的隱私與獨立。

精緻與粗獷的再生價值

葡萄串般的外挑寢室


頂部紅色的大水槽,頭上還有一隻風向雞,足見這座水塔在這個小鎮的指標地位。Dorte Mandrup建築師堅持保留原來的所有結構下,秉持原始與粗獷的原則,只花了一年多施工便重新啟用。雖然青年中心比不上穀倉改建的Frosilos雙子星公寓豪華精緻,但卻同樣是重新啟用老舊設施,不只保留了原有建築,也再造了新的價值。

丹麥Nykredit基金會每年會頒發高額獎金給一位才華洋溢的年輕建築師,獎勵他們在建築實務界的發揮與影響力,不意外地,在2007年頒給了Dorte Mandrup。

類似將水塔改建成小巧的住宅案例很多,像倫敦、荷蘭Soest、比利時Antwerp及Steenokkerzeel,甚至德國布蘭登堡的自然公園裡,都有水塔改建成住宅的精采建築。老水塔改建成新房子的成功,不僅解決城市發展的問題,更是一個永續建築的典範。技術並不困難,創意也垂手可得,但跨領域、跨部會的協調整合是門智慧,嘗試總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新價值。有些西非的缺水國家,他們不像台灣家家戶戶頂樓都有高位水箱,這些國家的水務工作者便對水塔住宅寄予厚望,希望開發出適合貧脊地區的水塔住宅。

每個城市、鄉野隨時都在改變,如果能喜愛自己的水岸、接納這片土地,珍惜記憶,那麼從既有的環境出發,就不需要耗費巨資,越洋複製另一個世界,畢竟我們永遠沒有塞納河、萊茵河,也不在佛羅倫斯。

DATA

穀倉改建公寓Frosilos
建築師 MVRDV
桶槽 1963年
改建 2001-2005年
建築面積 10,000㎡
住宅單元 84戶
單元面積90至200㎡
造價 2千300萬歐元
地址 Islands Brygge 32, 2300, Copenhagen, Denmark

水塔改建青年住宅
Jaegersborg Water tower
建築師 Dorte Mandrup Architects ApS
基地面積 5,370㎡
占地面積310㎡
建築面積 2,280㎡
水塔 1950年
改建 2006年
宿舍單元 36戶
單元面積 28㎡、32 ㎡
地址Ornegardsvej 21, 2820 Gentofte, Copenhagen, Denmark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