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解讀多元主義文化】 文化與世界觀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口述、供圖╱邵聞思‧

◎整理╱王淑斐

編按:KRC 2022年的春季退修會以「注目真理,細察時代,觀照知行」為前提,邀請邵聞思師母就「探討如何以聖經真理解讀當代的多元主義文化」,由文化與世界觀、多元文化主義、神學對文化的詮釋,以及初代教會如何跨越新約聖經裡的多元文化處境等四方面說明。

楔子

人生年日有限,轉眼流逝,數十載事奉主的歷程,備嘗主恩滋味。在多年學習過程中,深覺神學教育不只是知識層面的累積,更是生命更新和思維煉淨的過程。邀請您反思:過去幾十年來華人教會界的方向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能否回到聖經的本意?不同教派背後真正的理念與價值觀是甚麼?講座標題是「探討」,期盼拋磚引玉,回到聖經文本,探討神起初的旨意,以及神對教會全面的藍圖。

傳統價值體系正在崩潰,基督教信仰理念面對挑戰。或許對文化處境進一步了解,可以拓展視野。文化處境影響人整體的生活與抉擇,神學思維則探討神在文化處境裡的心意與作為。神學思維與文化的探索必須息息相關,這核心信息必定影響教會方向。

當基督教文化被邊緣化時,面對現在的世俗觀,必須從這個角度去看所關懷的社會命題。聖經真理如何落實在實際文化和生活裡?在多元文化與世俗世界觀的洪流中,教會如何忠於聖經真理,解讀時代浪潮,成為中流砥柱?期許和您一起,不僅把聖經真理解讀到文化中,同時也帶著文化眼光來理解聖經真理。

文化的意義

文化是由社交而得的知識整合模式,用於整合經驗並產生行為模式,使一個民族能通過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生存。社交也是我們在群體裡與人互動。不同的文化群體,生活條件和環境就與我們完全不同。

整合人生經驗,產生共同的行為模式與生活模式,就形成民族。這個民族可以通過不斷變化,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生存。

文化是終極信念和價值觀的表現,影響並決定人生活的所見、所言、所行。不同文化的人,心中有一些想要看見的東西,可能跟我們不一樣。例如不信主的人應該也有信仰,只是在他的信念裡,已經有濾鏡,選擇要看的東西。這需要發掘。文化也是幫助我們以被接受和熟悉的方式行事的行為體系。在人類學裡,是從整個群體的行為模式來分析解讀文化。

文化體系裡包含三種元素:起源的迷思(the myth of origin)、權力(power)、命運(destiny)。人類或文化,都有流傳下來、關於過去起源的神話。權力,是現在所面對的;人用各種方式爭奪權力。命運,指的是未來。

每個族群的過去、現在、未來,深深影響文化。這個理論不僅適用於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也適用於小圈圈裡的次文化,例如華人教會裡會眾來自中國、香港、臺灣、東南亞,在相似的教會文化裡,尚有因不同背景產生的不同次文化。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大框架裡,產生對文化的思想觀念、信念,和價值觀。

要學習文化世界觀,在審視別的文化和族群前,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審視到底是甚麼影響了自己的眼光和價值觀。重點不是既有的思想觀念、信念、價值觀是對或錯,是不是討神喜悅;重點是了解之後,對比聖經文本中由神而來、所介入的價值觀信念和思想。這就是生命的改變和成長的過程。

族群整體的思想觀念、信念和價值觀,會慢慢形成社會結構和社會全體的行為模式。因此文化影響層面廣且深。

20世紀深具影響力的神學家卡爾亨利(Carl Henry)說:「因為當代文化的危機,對文化和文化趨勢作神學性的解釋和分析,就顯得極為重要。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就是真理和神話語的危機:當代西方生活中最明顯的事實莫過於它對終極真理,日益增長的不信任和對任何確定的話語的無情質疑。這種危機是認識論和神學的危機。」

現今基督徒很容易在網上聽講道、講座,卻不知如何分辨,形成拼湊出來的信仰,並非扎根於聖經文本。這個世代不能忍受連貫性思維,大家都只想要套餐;你給我一套,我就照抄做門徒訓練。多少人能一年又一年,將聖經從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讀到啟示錄?多少基督徒願意花功夫釐清上帝在聖經裡要告訴我們的真道?引用聖經並不代表明白真理,可能錯解經文。例如以哥林多前書6章19節「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作為飲食、身體要健康,否則是虧欠神的根據。但這節經文與身體健康完全無關,而是指豈可因行淫玷汙有聖靈居住其中的身體。

另一個例子是對神的認識。 20 世紀下半開始,整個教會界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Christ Center)為信仰核心。然而聖經所啟示的,是三位一體的神。在聖經所有事件裡,都是聖父、聖子、聖靈的出現。耶穌基督是連接人與神惟一的道路,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信仰核心。但不能忽略聖父、聖子、聖靈的同質性、同存在、同做工。

文化都有某種信念的黏合劑,和對生活與現實的理解觀,以保持凝聚力。這個核心信念就成為文化的信念框架。如古希臘人能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之外,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至今仍影響西方世界。希臘式教育理念是兩大主流之一,至今仍盛行於公立學校。而希伯來教育採門徒式,也就是聖經裡所傳達的方式。現在所處的文化思維,如批判學和懷疑主義,不是19世紀才有,早深植於希臘文化骨髓裡。

古希臘人確實相信有一無形、永恆、精神和理性的現實,作為試圖將無形理性秩序強加於可見世界秩序的基礎。這和基督教類似。不同在於古希臘人雖相信不可見的世界,但缺乏使信仰框架落實的屬靈資源;缺乏恩典途徑,來體現所發現的靈性。基督教和猶太教落實的屬靈資源,是從神而來豐富的恩典。

現今文化甚至不相信還有一個不可見的世界,有一個超越世俗的最終秩序,而世人生活應該遵循這個秩序,因此亂象叢生。

Henry的結論是,對於失去真正核心的文化,實用主義就是最後陣地。華人是實用主義的民族,以「有沒有用處」評斷價值。所以缺乏思想家,因為思想家最沒有用,也就沒價值。但是思想家會影響教會整個方向。

實用主義的信仰認為對生命、生活有好處的,就是真理,一切以人的經驗來決定。這是實用主義的危險。Henry說:「在一個沒有絕對價值的時代,人們自由地接受一切。譬如通過自我創造力自由地塑造生命、歷史和自然。這種創造力最終會吞噬人類。現代男人和女人將在一種自由的狂熱中,以自己為食。」

現代人最講究自我創造力,不過自我創造力把人帶偏離真道,不單把自己吃掉,也吞食了神起初造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意義。如今人類已製造了一個帶向毁滅的環境。基督徒有神的真理,有使命在這個世代發聲。

文化與世界觀

欲了解一個文化的世界觀,第一要知道並能解釋提供民族賴以生活的框架、藍圖。第二是評估,提供分析網格(grid)來判斷信仰和行為,以便在社會中建立共識。第三是加強,遵循世界觀建立的模式,可以滿足心理上對確據與和平的需求。人靈魂的滿足來自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幫助這個群體找到靈魂深處的滿足,有作為人的族類的確據,才能夠和平。第四是整合,生活的各層面其實是互相關聯,環環相扣,不能切割,給人整體感和穩定性。第五是維持,通過重新解釋事件來適應世界觀。

作為神所造之人,其實體左右這個人的為人品格、信念、思維體系和價值觀。世界觀包含四方面:實體論、價值論、形而上論、認識論。

一、實體論(Ontology)

基督徒相信人是神所造,但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沒有這個觀念。人怎麼看自己的源頭,就是實體論,思考:我是誰?上帝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我的人生意義是甚麼?

實體論包括:

1. 對神的概念:中國有神,這位神和聖經裡的神,雖然同字,但概念完全不同。中國文化裡,有神奇力量、豐功偉業和崇高品德的,都是神。例如關公明明是人,最後變成神。

2. 對歷史的概念:過去的事情,不是過去就不復存在,不知道歷史,就不知道過去,就不會成為感恩的人,因而看不見上帝的恩典。歷史包括神的概念。從文化或群體的崇拜儀式及崇拜對象,可以了解他們對神的概念。從民族世代流傳的神話,可了解吸引這個文化族群的興趣,及對權力的想法。

3. 對靈魂的概念:在聖經文化的世界觀裡,屬主的人靈魂屬於主,相較於其他宗教的概念裡,人死後靈魂有不同定處,有很大不同。

二、價值論(Axiology)

價值論由兩部分構成:

1. 權威的結構:在北美華人教會,常常上一代和下一代領袖有溝通不協調的挑戰。年長的可能戴著幾千年帝王文化殘留的墨鏡,有文化色盲,看不見成熟愛主、有扎實屬靈根基年輕一代的困擾。這次疫情,亞洲國家用隔離到絕對清零的政策,而西方的理念是以增加抗體增強免疫力。華人對下一代的屬靈教育,也常以隔離方式不讓接觸不好的主流文化。可是西方文化是給孩子打預防針,增加抗體,離家獨立時可以放心,病毒傷害有限。中西文化主軸非常不一樣。明白價值論,對下一代屬靈教育會有完全不同的眼光。

2. 關於罪疚感(guilt)和羞恥感。此部分在下面「聖經的世界觀」中的「價值觀」有更詳細的討論。

三、形而上論(Metaphysics)

聖經的價值觀,會影響到家庭和社會的結構。好比沒有結婚就同居,也是委身,但只委身那段時間。傳統的家庭概念是結了婚,彼此的委身是盟約的關係。

四、認識論(Epistemology)

「怎麼知道所傳講的這位神就是真神?所知道的就是真理?怎麼認識真理?怎麼認識真神?」這都是認識論的問題。認識論是思想性的挑戰。很多人覺得只要能一天過一天,順順利利、無災無難、吃穿日用不虞匱乏,就好了。可是人活著不單為吃穿!

認識論主要領域是:(1)邏輯思想系統(logic):包括數理性和非線性的邏輯。西方屬線性思維。(2)分揀系統(sorting):如何分類,排定優先次序。西方世界重視績效,但中國傳統思維重視關係。近年來中國與世界接軌,也學習西方的優先次序,看中果效。

中華文化實用主義的傾向,是因經過許多苦難,戰亂連連,最高優先是求生存;求生存使我們成為實用主義的民族。當今世界許多文化也成為實用主義。華人非常勤勉,但常抄襲別人的好產品,很少再去發掘後面思想的根基和源頭。

以下是了解世界觀的七個問題:

1. 甚麼是真正的現實?是否把年輕一代信徒包裹在保護泡泡裡?
2. 外在現實的性質,就是周圍的世界是甚麼?
3. 人類是甚麼?
4. 人死後會怎麼樣?
5. 人為甚麼有可能知道任何事?
6. 如何知道甚麼是正確和錯誤?如何不從自己主觀信念和觀念來判斷對錯,而要調整為從聖經裡上帝的立場來判定對和錯?
7. 人類歷史的意義是甚麼?

聖經的世界觀

聖經又如何回應世界觀的四部分(下圖)?

一、實體論

1. 神是三位一體的創造主,超越、統管、良善。這是福音信息裡最重要的部分。不同族群共同認可的是這位創造主。希伯來書裡清楚表明衪統管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自然環境,是真正的良善。

2. 歷史是線性的,漸進的歷史事件為完成神對人的旨意,終極目標是救贖復興(restoration)。歷史一定是連貫而非片段;某一時代的時間點,不只在以色列發生事情,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事情。這些事件經由神的手串連,並賦予意義。這是聖經的歷史觀。

3. 聖經表明人有神的形像,但墮落罪中;人是有靈的活物。

二、價值觀

根據聖經,人性價值觀的最高權威來自全然聖潔、全知全愛的神;造我們的神定奪甚麼最有價值。人生的價值觀就應該朝這個方向調整。人墮落後產生罪疚感和羞恥感。教會領袖之所以有很多不安全感,是因仍有未解決的羞恥感和罪疚感。

要化解羞恥和罪惡感,必須扎根於神的盟約之愛,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神的救贖計畫。盟約之愛應成為我們的安全感,不但滿足了神的公義,至終要人與神和好。不只修復人和神的關係,還要修復神和世界的關係,恢復神對世界起初的秩序和心意。

三、形而上論

聖經的形而上論,在社會結構的體現,是敬虔的教育、財務自由,及社會關懷。這不只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也包括信徒信仰教育。在婚姻的結構上,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彼此相愛。

四、認識論

1. 邏輯系統:聖經明示人可知對錯善惡,能認識神,這個渴望和期盼是現實的(real)。聖經是超自然的權威,但超自然不等同於靈異,不可把聖經當作靈異書籍。聖經是神的話,是神的啟示,所有的內容都是神向人啟示祂自己是誰,祂要做甚麼。

2. 分揀系統:聖經很清楚地分別義人和惡人的路;義人跟隨真神;惡人跟隨偶像,偶像也可能是自己。

聖經裡的認識論,首先清楚分辨真神和偶像,其次強調在愛裡合一,不爭競分裂。爭競和分裂帶來傷痛。父母若常爭吵、吼叫,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會感到痛苦,也會留下長遠影響;在教會裡也一樣。在愛裡合一的先決條件,是在主的愛裡有安全感。很多人覺得有安全感,但還不夠,心裡嘀咕:牧師怎麼沒有注意我?長老怎麼不來看我?同工怎麼沒有照我想要的做?這是因為沒有在神的愛裡得到。

聖經的認識論幫助我們釐清楚所認識的這位神,是甚麼樣的神,祂和我的生命有甚麼關係,和我的為人有甚麼關係,也就能分辨是愛中服事或縱慾自私。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彼此服事,不該只專顧自己的事,每一位被主的愛所充滿的信徒,不應該縦慾自私。

從了解文化到跨越文化

實體論影響價值觀;族群整體的價值觀影響形而上論,進而影響認識論;認識論對社會現象影響很大。所以了解人的思維有一個世界觀的框架,非常重要。當我們透過對文化世界觀的理解,可讓聖經的真理落實在你我實際生活中。

了解不同文化後,明白這群人是神在此時空裡給你我的託付,用智慧且不附威脅的方法,帶著耶穌的愛及被賦予的使命來服事,引導他人看到基督徒的定位跟意義。

期許基督徒跨越不同的文化,以謙卑柔和的心,學會聆聽跟我們很不同的思維,訓練自己尊重別人,把握機會交流。

思考問題:
•  回溯你成長的文化背景(包括個人、家庭、社會)。
•  你個人的世界觀為何?
•  你的民族整體的文化世界觀是甚麼?對你有甚麼根本的影響?

〔作者簡介〕邵聞思師母,現與丈夫牧養教會並進修神學研究哲學博士;曾任職專業企管、財稅和電腦通訊。在家教育兒女成長期間,完成道學碩士;曾致力於神學教育、在家教育、婚姻家庭事工、門徒訓練、聖經教導、歐亞宣教與植堂,以及傳道人訓練。育有成年三子一女,有四個孫兒女。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69期:神國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