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大家渴望回教會了嗎?」走出疫情陰霾 教會預備開創新契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台南聖教會本周主日採取分流,讓弟兄姊妹可以回來聚會。(圖/台南聖教會臉書)
若是平常的牧養、小組、禱告等都做得不錯,會友參加聚會中都能感受神的同在,不論是敬拜、禱告、讀神的話,讓人感到溫馨,來到教會時,被當像貴賓一樣地接待,使回來教會的人,歡喜再來…

【記者李容珍綜合報導】「大家都渴望回到教會已久!」,「不是做取捨,而是調整過去我們以為教會的概念」「若每次聚會都有神的同在,大家就渴望回去教會」、「回到聖殿崇拜,不是為守節期,而是把人帶回陣容…。」隨著疫情穩定,宗教聚會逐漸放寬,上週主日弟兄姊妹陸續回到教會,甚至在教會外大排長龍等待。但是也有教會擔心弟兄姊妹不再回去,已經習慣線上聚會。牧者們也紛紛採取因應措施,期待環境不論如何改變,教會的牧養和事工推動都不受影響,甚至能走出過去陰霾,開創新的契機,成為世上的光。

自從十月5日二級警戒延長至十月18日,室內每人至少擁有2.25平方公尺活動空間的規範下,取消聚會人數上限。18日後又可能有新的措施,未來開放後,還能回到從前嗎?

聚會尚未開始,弟兄姊妹已在外排隊等候。(john lin臉書)

大家渴慕回家 早在場外排隊等候

新北市卓越北大和桃園行道會林慶忠牧師在臉書中也提到,雖然兩教會皆開放兩堂崇拜,仍然有放寬限制座位,需上網預約才能入場,可是大家都渴慕回家,早早就來排隊等候!感謝神,待疫情更多的鬆綁,可以讓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回到聖殿來讚美敬拜神,回家真好!會中也貼上弟兄姊妹大排長龍,期待回教會的情景,實為罕見。

台中東海靈糧堂林進泰牧師表示,主要是看每個教會的體質,若是平常的牧養、小組、禱告等都做得不錯,會友參加聚會中都能感受神的同在,信徒自然都會想回來。在疫情中,不論線上或實體的主日崇拜、小組聚會,教會都會統計參與的人數,因此也能掌握實際的情況。

帶進神同在 不論實體線上吸引人來

他說,最近疫情趨緩,實體聚會人數要按教會空間大小,譬如教會平常坐滿可以容納一千多人,只能坐210多人。現在主日實體聚會三堂,也有400多人參加。假若不用設安全距離,弟兄姊妹應該全部都可以回來。

教會要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東海靈糧堂短片截圖)

林牧師表示,聚會帶進神的同在,不論是敬拜、禱告、讀神的話,讓人感到溫馨,來到教會時,被當像貴賓一樣地接待,使回來教會的人,歡喜再來;敬拜讚美時,讓人感到神的愛與神的同在;參加禱告時,觸摸到內心的需要,心靈痛苦的受到安慰,孤獨的人被神的愛觸摸,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神的話又讓人得到激勵和盼望,就會喜歡來。很多的細節都會堆疊出,讓會友會不會想回到教會,讓受綑綁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

他也表示,聖經上提到瘟疫,都是從人的罪所帶來,疫情讓人有危機意識,感到人的有限,更需要警醒禱告,緊緊倚靠神。教會也需要知道人的需要甚麼?人需要被愛,會感到害怕,需要有依靠,得自由和釋放。當人來到教會,能感受到有上帝的幫助,還有喜樂和盼望。當弟兄姊妹感到喜樂,也不害怕,還可以為人禱告,甚至領人歸主。

新開百個幸福小組 不斷領人歸主

林牧師表示,去年有300人受洗。即使在疫情期間無法聚會,仍然透過線上關懷探訪和為人禱告,七月初到現在,已經有90人受洗;下半年又新開一百個幸福小組,預定會有200人受洗,「這都是上帝所做的工作!」

台南聖教會主日。(台南聖教會臉書)

台南聖教會高敏智牧師說,由於很多人關注他們教會,「守法」是聚會首先要務。不論政府規定多少人就是多少人,不要讓外界留話柄。很多人盼望回到教會,另也有人已經習慣在線上聚會。但他認為「光是線上聚會,組不成軍隊」。雖然有些人認為應該要建立媒體教會,媒體教會其實一直存在,但若聖殿崇拜建立不起來,也是沒有用。

先要守政府規定 實體聚會才能成軍  

他說,由於教會英文、日語崇拜,實體聚會不到100人,已經可以恢復實體;將來的主日開始,他們將採取分流。一個會堂可坐滿1000多人,但每堂限坐四百人,分為三堂、每一堂就一個軍團回來聚會,人數約350-400,先讓大家回來試試看;兒童聚會還要再等到十一月。

「我們調整教會模式,是不受疫情影響!」花蓮美崙浸信會蔡志堅牧師表示,從去年疫情發生後,他們試著兼顧和平衡各種聚會模式,「不是做取捨,而是調整過去我們以為教會的概念」。弟兄姊妹想回來,但是長遠來說,我們也要學習與疫情共存。他說,十月9日在第二會堂戶外園區舉辦曾志雄傳道及李宗岳傳道按牧感恩禮拜,也是在這種處境上的設想;那個戶外場地有四千多坪,整個聚會人數和現場的管制,全都必須符合政府的防疫規定,因此有三、四百人參與。

戶外的園區舉行按牧禮拜,照政府防疫規定有300多人參加。

調整聚會模式 完全不受疫情影響

他說,若是當天聚集的人數,放在教堂室內就不可能,縱使大家會有期待,但在觀感上就不太好。雖然原來教會會堂並不小,但若都在室內,照政府規定,就會變很擁擠。

目前教會聚會採取雙軌制,雖然疫情趨緩,開始有實體聚會,但他們仍沒有取消其他聚會方式。弟兄姊妹原本就有小組的牧養,共有兩、三百個小組,每個小組七、八人就像一個微型教會,一起敬拜神,因此不全然都是視訊。「單純的視訊,容易變成單向的聚會」,因此,教會不鼓勵一個人看視訊,而是小組一起看。主日敬拜,教會只有錄製牧師的講道,鼓勵小組自己帶詩歌,教會錄製的講道也不會太長,只有20分鐘,主要考慮弟兄姊妹無法專注螢幕太久時間。教會也會在臉書會PO小組主日敬拜的程序,讓小組可以線上,也可以實體。若疫情警戒降級,大家就回到實體聚會,若是疫情不允許實體,小組也轉為線上。

他說,最近一兩周回到母堂聚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其他仍留在小組聚會。「我們無法期待環境順著我們的意思,但可以改變教會的發展模式能因應疫情。」

美崙浸信會第二會堂園區舉行按牧禮拜中的敬拜。(圖/美崙浸信會臉書)

鼓勵走向戶外園區 大教堂計畫暫緩

蔡牧師表示,除了小組主日敬拜,教會也提供一套靈修日程,鼓勵弟兄姊妹每天讀經、禱告、親近神。五月疫情升溫之後,先穩定弟兄姊妹的線上聚會,以及與神的關係,之後才能考量教會發展的事奉項目和功能。更大的挑戰,不只是聚會,乃是如何持續福音工作和外展的事工。

他說,教會也鼓勵弟兄姊妹走向戶外,讓我們多和大自然親近,剛好上帝預備這個美浸第二會堂的戶外園區,地廣遼闊,弟兄姊妹沒有壓迫感,有的時候小組,或是牧區聚會,可選在那裏舉行。而且旁邊還有浸池,浸禮也可選在戶外舉辦。

蔡牧師表示,由於疫情發生對教會發展有很大影響,他們比較多思考,教會如何在此情況下做調整和改變。

他也提到,原本要在園區蓋更大教堂,但在目前情境下,至少三、四年內會重新評估。母堂已可容納5600人,原本要蓋更大的會堂,但是目前考量最需要的應是戶外空間,並且加重影視能力。第二會堂的小教堂,可坐150-200人,他們會改造成攝影棚,不但可以聚會,也可以加強在錄影和視訊的需要。

高敏智牧師認為迎接新的時代,教會要成為時代先知。(台南聖教會臉書)

新時代來臨 教會要成為時代先知

「教會應成為國家的先知,說該說的話!」高敏智牧師認為,疫情將要過去,新的時代將要來臨,聖殿崇拜不是為守節期,而是把人帶回陣容,一起同心合一發出聲音。面對民心亂象,「這時代的教會應有國度觀」,發出「走出埃及」的聲音,脫離過去的綑綁,不是回到過去;但若教會不能合一,就很難發出聲音。他說,教會要有「軍隊格局」,所有的武器是「文化」;教會有責任補起「將殘的燈火」和「壓傷的蘆葦」,在疫情中成為小型教會的朋友,如此大家都會想回到教會。

時候到了,他形容就像十個童女一樣,聰明的童女預備了油,在新郎來的時候還會發亮。愚拙的童女,在新郎來的時候,她們的燈不能繼續發光,因為油沒有了,那時就來不及了。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