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地震颱風相繼來 新型態複合性災害成未來挑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本(八)月8日公布《氣候變遷和土地特別報告》,聚焦於「土地」受到的衝擊,並指出全球土地資源與水資源的耗竭速度前所未見,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變化又使這些問題雪上加霜;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威脅,將嚴重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連帶引發世界性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造成各國的政治動盪與衝突。

IPCC在報告中也提出解決方案,包括提高土地生產力、減少食物浪費、降低肉類的消耗(特別是牛肉),以及重新評估土地及農地的利用方式,展開造林及永續發展的耕作方式。簡言之,就是要做好土地的管理,恢復大地的生機與健康。

重大災害凸顯土地利用失衡
土地的長期不當使用是世界共同面臨的危機,我們臺灣也是如此。今年剛好是發生921集集地震20週年、莫拉克風災的10週年;地震、風災、水災、土石流是每個臺灣人成長過程中十分熟悉的經歷,但是集集地震與莫拉克風災卻是百年來的重大災害,這些可怕的自然災害不但有極端氣候的印記,也有人為土地利用失衡的因素。

1999年九月21日,在臺灣南投集集鎮發生了規模7.3的強烈地震,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奪走了2千4百多人的性命,橋斷路毀、通信中斷、震央附近及車籠埔斷層沿線受損及倒榻的房舍超過十萬棟。地動天搖的集集地震重創了臺灣,凸顯了政府與民間對災難的防範、應對不足以及身居危地的無知。

2009年八月8日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中南部,也是一個包含颱風、洪澇、山崩、土石流的複合型災害,災區涵蓋了中央山脈、平原至沿海地帶,受到影響的民眾超過900萬,占總人口的四成,其中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因大規模山崩而一夕消失,國人深感悲痛。

莫拉克風災在短短3天就降下相當於一整年的降雨量,自然是難以抵擋的極端天災,然而臺灣的山林長期遭受人為開發的破壞、沿海平原不斷超抽地下水造成大範圍的地層下陷,更是讓災情擴大的重要原因。整個莫拉克風災發生過程中,維生系統的中斷時間之久,影響範圍之大,都超乎人們的想像,也讓災民承受了第二次的傷害。

強化防災韌性 才能面對下次危機
廿年過去了,集集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翻轉了政府與民間防救災思維與策略,臺灣已經有了「災害防救法」,催生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除此以外,「濕地保育法」、「海岸管理法」及「國土計畫法」等國土三法也已次第完成立法,這些都可以強化臺灣的國土安全。整合性防救災系統的建立、數位科技的應用及順應自然的共識,成了政府防救災的主軸,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但是需要持續及全力地落實執行。

本月8日清晨宜蘭外海發生規模6.0的強烈地震,撼動整個北臺灣,隨後9日強烈颱風利奇馬從臺灣北部海域掠過,八縣市停班停課。雖然宜蘭地震及利奇馬颱風都沒有造成嚴重災情,卻是給我們一個嚴肅地提醒:過去地震與颱風是二個獨立發生的自然災害,如今竟然可在極短的時間相繼出現,這是過去沒有遇過的新型態複合性災害。試想如果地震規模再大些,震災救援還在進行時,強烈颱風又直衝臺灣而來,我們現有的防救災能力可以應付嗎?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並謹慎以對的全新課題。

聖經歷代志下七章14節清楚的提醒我們:「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隨著地球均溫節節上升,高溫熱浪、旱災、洪水、強烈颱風、地震與火山活動將日益頻繁。展望未來,我們仍將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天然災害衝擊,過去沒有碰到的複合型災害都可能突然發生,這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挑戰。面對極端氣候,唯有重視國土安全與治理,落實並強化國土防災的韌性,才能從容面對下一次危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