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成為孩子「適性揚才」的關鍵力量,就是「父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許多人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言下之意略有嘲諷少不更事,抗壓力差;但不可否認,無論是兒少或是青年,人們確實都曾走過一段迷惑、蒼白、想飛又不知何去何從的困境,對許多人而言,甚至成為生命裡最不堪回首的一段艱辛歲月。

其實這反映出「生涯定向」(career orientation)的問題,是人一生都會經歷到的一種心理命題,也是一種自我認同過程中會經歷的磨練,因為只有「找到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走的路」;但因為年少成熟度與歷練都有限,在尋尋覓覓中,其實誤入歧途、徬徨徘徊等而產生認同遲滯或認同混淆的情況,比比皆是。

他們是否有機會摸索人生道路?
在台灣社會,或是亞洲包含日韓大陸等以儒家文化為底蘊的區域裡,常有另一種問題發生,稱之為「認同預定」(Marcia, 1984),意思就是,一個青少年並沒有機會自己去捉摸出自己最適合的人生道路,因為家裡的長輩、父母及學校師長,乃至整個社會對兒少的人生發展,似乎都有一個一致甚至陷入僵化的期待值;我們給年輕人的題目不是選擇題,是填充題、是有標準答案的,而不是可自行發揮的申論題。

這當然跟華人儒家文化裡的尊親敬老文化有關,由此帶出的「薑是老的辣」,甚至發展出「孩子是父母的財產」,容易導致「孩子的人生就是父母人生的延伸與附屬」等並不正確的觀念,這當然已經帶來了無數的爭執、衝突、抗爭及血淚與懊悔。

只是為人父母者,仍常因愛子心切,雖然社會風氣漸漸開放;但仍容易強加自己的想法與企圖在兒女的身上,以致如同上述,這樣的年輕人的認同是「被賦予」的,是沒有機會具自我探索與發展的。他們是被「程式化」的一群,雖然他們真的不一定適合成為那後來長成的樣子,但似乎一切就是這樣發展下去了。

問題不只在課綱或升學制度
許多人喜歡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那一句膾炙人口的台詞:「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那代表著人生的一種驚喜、無限的可能性,加上自我抉擇的自主性與實踐感,是人生向上發展時非常寶貴的一種體察。但不可否認在這個世代,許多年輕人是失去了這樣一個祝褔、一個本來應擁有的權利與機會,這是一整個世代的謳歌,也是個人生命發展的一種悲傷。

這幾年,教育當局一直在鼓吹「適性揚才」的生涯輔導方案,這其實是很正確的理念與作為;但問題不只是去改變課程綱要、升學制度、推甄方式等等,其實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心靈的改造」─尤其是對父母與社會年長者的說帖要更加積極,因為畢竟父母是監護人,有其法律與倫理上無可撼動的地位,所以父母的思維與價值選擇,其實才是攸關孩子一生發展的樞紐與關鍵所在。

老比爾蓋茲(比爾蓋茲的父親)說過:「給你的孩子根和翅膀,把價值觀種到孩子身上,待時機成熟,放他們自由飛翔。」這真是曠古名言,不僅將父母疼惜兒女的至情與教導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天職表明無遺,更寶貴的是清楚地點明,為人父母者應當給予每個生命尊重與肯定,包括己身所出的兒女。

父母是孩子的領航員
父母是栽種者;但在兒女的人生旅程中,父母也只是「塔台」、只是「領航員」,不是「機長」、也不是「空服員」,因為有一天,兒女是需要單獨翱翔的。這種深刻的理解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與師長者,所應切切體悟與誠摯地表現在親子及教養關係上的。

聖經箴言十六章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這是對每個人說的,不只是對兒女說的,也是對父母說的。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上,父母是、兒女也是,因此如何靠著對上帝的信心,如同亞伯蘭一樣,將兒子以撒獻在祭壇上,相信神必要豐盛的預備。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卻也是蒙福的必要道路!謹與天下為人父母者共勉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