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1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日本311浩劫十週年 提醒我們別輕忽大地震警訊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岩手縣大船渡市被巨大海嘯破壞4散的房屋和汽車(圖/ Wikipedia)
本月紐西蘭當地時間4日下午,該國北島東方外海地區,在6小時的期間裡接連發生了三起規模7以上的強烈地震,其中最大的主震規模達到8.1,震源深度19公里,地層的錯動量約有6公尺。
【本報主筆】紐西蘭當局在地震發生後緊急發布海嘯警報,數以千計的居民紛紛逃往高處避難。所幸,主震發生的位置離北島約有一千公里,海嘯的波高也僅達0.5公尺,並未釀成重大的地震災害及海嘯傷亡。

勿輕忽日本與紐西蘭大地震警訊
2011年二月22日,紐西蘭南島的基督城曾發生規模6.3的地震,導致多棟高層建築倒塌,部分市區無法居住,紐西蘭首次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今年距該次事件恰滿十週年,又發生了規模8.1的超強地震,也是自2018年八月以來,全球地震規模最大的一次。

今年二月14日,日本東北外海也發生規模7.3強震,震源深度有60公里,福島與宮城縣經歷到強烈搖晃。據報導,這起強震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餘震,沒想到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年,該區地殼板塊累積的能量仍然還能造成規模7以上的強震,實在不能小覷。

根據歷史紀錄,規模8以上的強震多半都有前震,往往不只一次。這回紐西蘭規模8.1的地震前,就接連發生了規模7.3與7.4的前震。再以日本311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來說,地震發生前兩天也曾發生規模7.3前震,當時本以為就是主震了,不料隨後卻發生規模9.0的超級強震。因此,千萬不要輕忽任何地震所蘊含的警訊!

921大地震翻轉防救災思維
臺灣與紐西蘭、日本一樣位於環太平洋周邊地質板塊擠壓隱沒帶的邊界,地震活動原本就很頻繁。1999年九月21日在臺灣南投集集鎮發生了規模7.3的強烈地震,奪走了兩千四百多人的性命,橋斷路毀、通信中斷,震央附近及車籠埔斷層沿線受損及倒榻的房舍超過十萬棟。地動天搖的集集地震不但重創了臺灣,也震醒了政府與民間對地震災難的防範有應對不足以及身居危地的無知。

集集地震翻轉了政府與民間防救災救難的思維與策略,「災害防救法」應運而生,也催生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看到整合性防救災系統的建立、數位科技的應用及順應自然的共識,現今成了政府防救災的主軸,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但是需要持續的強化及全力地落實執行。

有感地震偏低  應慎防強震風險
隨著地球均溫節節上升,地殼能量不斷累加,這廿年來,全球地震的規模及頻率都在提升,地震活動日益頻繁的衝擊我們,臺灣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從中央氣象局的觀測資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自2000年以來,臺灣有感地震的次數一直不斷升高,從平均每年400次提升到630次,這是地殼能量釋放的自然反應。

然而,最近這兩年多來,卻有了不尋常的反向變化。自2018年二月花蓮地震過後,臺灣的有感地震次數就逐漸減少。原來臺灣每月平均的有感地震次數約為56次,可是2018年九月迄今,居然沒有一個月的有感地震次數達標。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近兩年半的時間,有感地震的次數都明顯偏低。

在所有自然災害中,唯有地震是目前科技無法事前察知並發布警告的。我們雖然不能預測地震的發生,卻能經由科學觀測的數據做好地震風險的評估。近兩年來的有感地震次數偏低的現象,顯示地殼累積的能量沒有適當地釋放,發生強烈地震的風險增大,當然是一個嚴肅的警訊。

除了政府有關單位需要加強注意外,每個人都應該提升危機意識,盡力做好份內的防災準備,不斷增強抵禦地震災害的防範能力;只有絕不鬆懈的時時做好準備,一旦強震發生,我們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也是保護自己的最佳策略。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