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在後疫情時代 思索「宗教改革」對今日教會的啟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日內瓦宗教改革紀念牆

【本報主筆】即將來臨的主日(十月31日)就是宗教改革紀念日。在1517年十月31日,馬丁路德在威登堡諸聖堂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的序幕,對後來的新教教會建立與世界帶來莫大的影響。

歷經五百年後,宗教改革對我們還有多少意義?但我們再次省思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與今日的我們卻又如此相似。

翻天覆地世局  促成改革運動風潮
在宗教改革運動前一百多年,歐洲發生前所未有的黑死病,造成幾乎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身故,所有的人都面臨死亡的威脅。無論是權貴、領主、騎士、神父、虔誠的信徒都難以倖免。

在疫情後,既有政治經濟勢力逐漸瓦解,歐洲反而進入蓬勃發展的世代。勞動力湧入城市,也帶來城市的興起與自由經濟,文藝復興運動與印刷術的進步也開啟了人們的知識與見聞。而當時代不斷進步,當時的天主教會當局卻越迂腐,不願面對改變時,各地發起改革的聲浪也越大,最後開啟宗教改革運動風潮。

而今日,我們正面臨Covid-19疫情的考驗,人們生活型態轉變,被迫與病毒共處,教會牧養更是面臨著疫情嚴峻的挑戰。雖然台灣目前疫情趨緩,信徒可以回到教會實體聚會;但過去幾個月的影響,我們知道已「回不到過去」,甚至有些信徒習慣了線上禮拜,那麼教會強調的團契生活又該如何維繫?

在此同時,原已影響人類的3C生活就在疫情推波助瀾下,「新媒體」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教會生活更是如此。過去有禮拜直播的教會少之又少,現在幾乎九成的教會都有線上直播,還有其他聚會、小組、教學、門訓仍透過各種視訊軟體進行著。未來這類的新媒體活動只會更多,教會應當如何面對?

疫情加速新媒體宣教  挑戰接踵而來
「宗教改革」帶來最主要的影響當然是「因信稱義」這信仰原則的確立,再來就是教制的改變;但另外一項極大的影響就是聖經的翻譯,讓信徒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閱讀聖經,加上印刷術的普及,信徒從此之後可以自己理解聖經,這其實是宗教改革帶來最大的軟實力。

五百年後的今天,因著網路、3C普及,基督徒可以輕易參加不同教會的線上主日,所謂的地球村現象也發生在教會界,教派和教會間的界線,因著新媒體的新興起逐漸消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主日禮拜的講道能滿足他們,他們渴慕能有更多心靈的滿足。

因此資源較多、動作較快的教會早已開始新媒體宣教,透過網路、影音視覺,期待帶給信徒更多的感受。然而各樣新媒體、或是網路平台興起,無形中也影響基督徒能否多花時間、仔細、專注的閱讀。就像現今網路新聞充斥,但有多少人以求真的態度去閱讀不同角度的報導?還是只流於閱讀標題,導致媒體越普及,真相越不明?

現今的新媒體宣教就像宗教改革帶來許多改變,開啟了更多接觸信仰的管道,但就在網路與實體的虛實之間,教會該如何拿捏?網路帶來便利性,但我們如何確認信仰真理的傳達?基督徒在參與線上禮拜的同時,又如何顧及神聖空間、靈性氛圍以及肢體團契生活?這都是信仰中極重要的一環。

網路帶來便利  亦須確認傳達真理
新媒體是載體,但它本身也帶著意義,邱吉爾說過一句話:「人建造了建築,建築再回過頭來塑造了人。」今日人類創造新媒體,新媒體也回過頭來塑造我們;今日教會使用新媒體宣教,而新媒體塑造的樣態不也是回來塑造教會!也因此,我們如何能效法宗教改革運動先驅們勇敢前行,又如何能抓緊信仰核心,就成為關鍵問題。

基督新教的成立並未因為脫離天主教會、解禁後失去信仰的核心,反而更加強調唯讀聖經、恩典、救恩與信心。這也使得基督教會在之後面臨啟蒙運動、科學革命、人文主義帶來的各種挑戰時,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機。

當時代有著巨大變動時,往往也是改革與更新的時代。教會面臨後疫情時代諸多困境與挑戰,但我們也必須如先知般的洞察時代先機,抓住上帝的心意,帶領信徒面對時代的考驗,如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前往流奶與蜜的迦南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