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2 天路客

默契

檢舉
張朴 張朴 追蹤
◎張朴 用膳時,我赫見餐廳裡有一張餐桌特別「安分守己」,那一家四口子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忙著手上的小玩意兒,聚精會神,彷彿那裡才是真正的世界。 兩個小孩其實只有四至五歲,這個年紀應是最活潑不...

◎張朴

用膳時,我赫見餐廳裡有一張餐桌特別「安分守己」,那一家四口子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忙著手上的小玩意兒,聚精會神,彷彿那裡才是真正的世界。

兩個小孩其實只有四至五歲,這個年紀應是最活潑不過,安坐一會兒也叫苦連天,但見兩個小孩卻比成年人還更成年人,坐的一本正經,鮮有的專注力,那麼如同千年石刻,好像說一句話都會破壞全家人的「默契」。

世上的默契大都是窩心,令人越走越近,即使不用說話,千言萬語也在不言中。可是那一桌的「默契」,大概桌上一杯奶茶冷涼了,仍不察覺,或不在意。

我當然害怕這樣的「默契」,因此平日在兒女面前,那部智能手機是真真實實的身外之物,好幾次甚至忘了放在哪兒,需要借用另一部電話把它傳召出來。當它叫喊,彷彿在投訴,我才知道把它遺忘了。然而說到底,我寧願遺忘的是電話,也千萬不要是兒女。

這部手機,就像一台會吃掉相處時間的機器,我們多麼容易變成它的一個齒輪,不自覺地跟著它旋轉、旋轉、旋轉,慢慢將這個圈,變成了一堵默默認可的圍牆。多少關係便因此止步,甚或拉遠,但這種「默契」其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夫妻各有各忙,回了家又要跟家務和兒女的學業打仗,談得上真正交流的,可謂少之又少;父母終日督促子女讀書,親子之間只有功課和成績表,家淪為另一所補習社;師生之間,除了知識,還是知識,甚至連名字也唸不出…。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有的「默契」是彼此長年累月建立的,可謂雙方的默許,當然也有的只是某方的一廂情願。

記得曾經在機構服事,起初滿腔熱忱,頗有為神幹一番大事的抱負。可是人就是容易變成機器,越是熟悉的,就越依靠自己,最後只剩下例行公事,信仰不是在腦海裡飄泊,就是成了手上的活兒。現在回想自然慚愧,後來雖說是事奉,卻似乎是在服事工作多於在服事神,與神也近乎零交通。這不跟那一桌的「默契」差不多?但這自然是我單方面的想法,神大概是坐在桌的另一邊,靜靜地望著我,一直在等待。

我們參加崇拜,參與團契和查經,有的更是熱心事奉,有的甚至進入了神學院,或擔起了教牧的棒子,可是在我們之間,還有與神之間,可有沒有存在這樣所謂的「默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