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學看愛美】不是「愛美」使人變美 是「愛」讓人有真正的美
檢舉
世人應追求怎樣的美呢?他從基督信仰看見,每一個成熟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不會被混淆的風格(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那是生命的風格,是上帝所造獨特之美。
活出生命不同階段的美
彭盛有牧師提到,世人多從外貌的美麗視角,來看一個人美不美。尤其,現代醫學科技進步,人們透過各種保養方式希望「凍齡」,盡力留著美麗的身影。他覺得適度地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美,不是什麼問題。不過,這種外貌的美,終究是「暫時」的,人的青春、外貌敵不過歲月的現實,人終將垂垂老去。當皺紋爬滿了我們的面容時,是什麼讓一個人仍然顯得美?
這就讓人反思到,短暫的對照就是「永恆」,我們是否該將生命時間投資在一種永恆的美!是不隨時間逝去、身體衰老而漸漸消退的美。反而是像好酒,越陳越香,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生出生命的影響力。
「這樣的美,是一種愛的生命。」他觀察,當一個人生命(生活)中常有愛,用愛經營、滋潤生命,這樣的人會給周遭的人,帶來「雋永的美」。即便離世,他們在世人眼中所留下的美的形象,還會繼續發揮影響力。
很多人從外貌(或有殘疾)覺得自己不美,或是到了中、老年而認為自己離美很遠。但彭盛有提醒,生命的榮美,是超越眼目以為的美。一個人美不美,不能單從外貌來看,外貌的美會老去,是短暫的美;但生命的美是不受時空限制,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展現出對生命的篤定與成熟,能扮演好不同階段裡的角色,如「認真的女人(男人)最美!」
他提到,生命的美是一種會感動人的美、耐看的美,讓身邊的人也想跟著更美。「我們不是愛那個美的人,而是愛那個也讓我們變得美的人。」生命的美也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活在當下是篤定的,且清楚認知自己的身分和使命。正如聖經所說:「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十二章3節)
彭牧師分享,他過去在桃園龍潭、楊梅客家庄牧會時常到菜市場探訪,就從賣菜、賣鴨的婆婆媽媽們身上看見一種質樸的美,不做作、不虛假、不戴面具,那是生命真實的美。
真正的美懂得「取捨」
「愛美」跟「美學」有何異同?彭盛有提到,這兩者不容易放在一起比較它們的異同,若真要做出區分,一般來說,「愛美」的現象,比較會注意到目前正在流行什麼,愛美的人對世界上的美感潮流會比一般人更加敏銳。因此,狹義地講,愛美者可能多一些是從「自我」出發,什麼流行、潮流會讓自己更美,眼光焦點更多是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美學關注的,是要為「美」本身下定義,或思考「美」的本質是什麼。而為「美」下一個定義很困難,要下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定義就更加困難。而這種哲學思考就是「美學」(Aesthetics)要處理的事。
他認為真正的美,是提供給世人一種「觀看世界的嶄新眼光」。美,是一種「品味」,表現一種鑑賞能力,也是一種「分辨力」。若是如此,在世界的流行浪潮中,真正的美是懂得如何分辨「取捨」,並活出每個人的「獨特性」,而不是跟著流行。「一直追流行時尚的人不一定是有品味的人,真正的美是會活出自己的獨特性。」
一個人跟基督的關係產生品味
基督信仰如何讓我們更美?彭盛有指出,個人與基督的關係塑造了一個人的生命,每個人對啟示的領會(凝視),也將形成這個人的「風格」。一個人的風格表現出他如何領會啟示,他從啟示中理解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換言之,風格表現出一個人與啟示的關係,風格是他從啟示的光中獲取的光輝。風格是一個人在他的思想整體中所展示出的自己如何被啟示所「陶醉」,如何在啟示的光中所孕育出的品味。「一個人跟基督的關係深到一個地步,會有一種生命品味。」
他說,這樣風格的形成,是個人將自己委身在三一神當中,讓三一神塑造自己,在基督裡失去自我,而最終成為真正的自己。「這樣的人,是基督眼中獨一無二的真正的人。」
相關新聞
【從社會底蘊談美】美是尊重包容 企業主管也上美學課
【從教會福音談美】基督信仰是美的信仰 傳福音「美」要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