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1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擔子孩子扛,重擔父母擔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沈美珍(三一全人教會師母) 我們家老大差不多七個月大,還在地上爬的時候,我們怕他伸手去觸碰牆壁的插座孔,曾經不只一次指著插座對他說:「這個不可以碰喔!」後來還特地買安全蓋把插座孔蓋住,確保萬無...
◎沈美珍(三一全人教會師母)

我們家老大差不多七個月大,還在地上爬的時候,我們怕他伸手去觸碰牆壁的插座孔,曾經不只一次指著插座對他說:「這個不可以碰喔!」後來還特地買安全蓋把插座孔蓋住,確保萬無一失。

疼愛孩子 也要管教
有次,我火速衝到對門的鄰居家拿東西,隨即返回家中;還沒踏進門,就看到老大趁我不在的時候,很專心地在摳著牆壁上的安全蓋。

這就是人的罪性,越說不可碰的東西,就越想去碰。信不信?才七個月大,一個連說話和站立都還不會的小孩,竟然就知道,在聽到我進門的聲音時,馬上停止動作,並且轉向拿起地上一旁的玩具,玩給我看,佯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為了不傷及老大的自尊,加上他也沒真的把安全蓋摳下來,我克制住爆笑的衝動,沒有責罵他。等到了傍晚先生返家,我就忍不住了,開始哈哈大笑地描述整個過程。最後告訴他:「哎呀,你看小罪人一個,人的罪性還真的是從出生就有了,聖經上說的,果然一點都沒錯。」所以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讓他承擔自己做事的後果,就成了孩子做錯事該有的學習。

上帝眼中的愛是講求公義的,祂從不視有罪為無罪,也就是錯了就該承擔自己的責任。沒道理讓孩子以愛之名,犯錯就讓父母出面擦屁股,擦到最後,孩子會連基本的是非觀都沒有,這種沒原則的愛,肯定行不通。

正因為人天生就有罪性,所以上帝才會說「愛必管教」,而且那種愛,才是真正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易言之,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要疼愛、也要管教。而一個最基本管教原則就是:標準要一致!

我常舉例,很多父母在帶孩子出門之前都會跟孩子耳提面命說:「今天不可以買玩具喔!」可是一到了百貨公司,小孩看到玩具就大聲嚷嚷著說我要……,這時父母若是禁不住央求或吵鬧,而掏錢買了玩具,後果就是孩子挑戰權柄成功,而且父母也變成說話不算話。

一個比較理想的因應方式是,先預備好立即離開現場的機制,比如,抱孩子到廁所,孩子哭鬧止息後,再以同理的言語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買,但因為不可以違背約定……。」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進行溝通。

不要輕易說出「不可以」
然而,要奉勸父母們戒掉「不可以」的口頭禪。依我的觀察,能堅持「不可以」的父母不多,而當「不可以」變成「可以」時,也是孩子抓法律漏洞,不服從權柄的開始,所以父母在脫口而出「不可以」這三個字的時候,請務必要三思!

至於很多父母最困惑的,何時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何時又該給孩子「有原則的管教」?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是特質,比方說他的天賦、才華跟個性;需管教的則是品格與是非對錯。

個性跟品格不一樣。個性是指,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急驚風、有的慢郎中,針對慢的,就不要逼他一定照著父母認定的快,而是慢慢調整到對他合理的快;相反的,針對快的,也要幫助他在凡事上學習更加沉穩、多加考慮,如此才能保有孩子的特質,又能不誤事。品格則是指一個孩子會不會說謊、偽裝、嫉妒、傷人或殘害動物植物等。

而且實際上,孩子的品格往往受父母身教的影響,而嫉妒通常是源自父母偏心,不誠實則多源自於父母沒有給孩子說誠實話的安全感。更遑論,孩子多半是看著父母長大,而非聽著父母說什麼長大,若是父母缺少良好的品格在先,如何讓孩子們有榜樣可學?

從真理的角度來看,上帝也在聖經當中把天賦和罪行分得很清楚。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給予人們的一個至寶,就是賦予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天賦、思想和個性,但同樣的,神也看見人的罪性,所以在舊約透過摩西設立了十誡。

也因此箴言才說:「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當行的路就是指真理規範。真理規範跟道德規範略有不同,「道德」是知道,但不一定做得到,最後可能成為被束諸高閣的教條。而 「真理」是建立在神的話語的根基上,卻能帶出實踐的動力,字面或許跟道德相同,卻超越「道德」。而那個能實踐的動力,往往是孩子在父母的身上看見和在家庭的生活氛圍中,潛移默化建構出來孩子生命中堅定不移的信念。

幫助孩子發展專注和負責
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我最常用來作為教養參照基準的經文,則是聖經中提到,個人的「重擔」要彼此分擔,以及個人要擔當自己的「擔子」。父母若是能先分清楚「重擔」跟「擔子」的差別為何?對孩子的成長將非常有幫助。

重擔的英文是burdens,擔子是load,為什麼重擔要分擔、擔子卻要孩子自己擔?原因是,擔子的本質通常是孩子本身應當去承擔,而且承受得起的。比如說,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之後,該不該自己吃飯?當然應該!所以當孩子嫌吃飯很麻煩、懶得動,而賴皮想要大人餵的時候,父母萬萬不可妥協,這是他必須去擔起來的生活擔子。還有,吃飯時間就該在餐桌上好好吃飯,這也是孩子應當承擔的擔子。

讓孩子為行為負責
每當碰到一些小學低年級的父母苦惱的問我說:「我的孩子上課都不專注,怎麼辦?」我會先了解孩子從小吃飯的習慣如何?果不其然,答案十之八九,孩子從小在飯桌上吃飯都不專心,常常是大人跟在後面餵,或是可以邊吃邊玩。

甚至最近常常看在餐廳裡,看見孩子在飯桌上,從頭到尾眼睛都沒有離開過手上的手機或平板,而飯食卻一口一口地由旁坐的父母或阿公阿嬤送進嘴裡,無須自行吃飯。試問,孩子不費吹灰之力就有飯吃,他何必要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專心,以及承擔自己該吃飯的責任呢?

長此以往、以此類推,這樣的被動模式自然就複製到其他方面,像是在上課和學習上不專心,也延伸到現代最令父母頭疼的「網路成癮」問題,都是其來有自的。

順帶一提,針對如何養成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乃在於父母用餐後,把餐桌上的食物收拾乾淨,在下一餐來臨之前,絕對不要因為孩子哭鬧或肚子餓就提供零食。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和付代價,他們自然就會發展出「專注」和「負責」這兩種珍貴的品格,父母也再次因展現守約,而贏得權柄。

重擔為孩子承擔
那什麼是重擔呢?就是指孩子碰到那些不能承擔,也承擔不起、解決不了的事情。例如在學校被同學霸凌。

長久以來,我在親職教育的領域中發現,華人的父母經常是本末倒置。所有孩子該擔的擔子,父母比孩子還在乎,連功課和作業都幫忙搞定,但等到孩子碰到承擔不起的重擔,像是在學校被欺負、兩小無猜不小心懷孕,甚至被誘惑染毒,父母卻一概不知,更別說陪伴和協助處理了。

早年在上海工作時,我就曾碰到過一起案例:初中女生懷孕,不敢告訴父母,偷偷跟同學籌錢去墮胎,結果卻不幸命喪手術台。父母接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哭到肝腸寸斷,但為時已晚。這個悲劇便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孩子在面臨真正需要父母幫忙承擔的事情時,卻反而選擇不說或不敢說呢?

(本文摘自《沒有經痛的人生》,啟示出版社出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1-10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我們都是神的「萬事」
2025-01-10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科學園區旁的良田美地──搭內灣線遊二重埔
2025-01-10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生之悅──思想電影 《一個奇蹟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