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堂是傳福音最有效方法 遷移世代教會勇於進入城市為主得人
檢舉
CITY to CITY亞太地區植堂網路執行長Guna Raman牧師以「教會植堂」分享,現今教會為什麼要植堂?自然的植堂才會帶下翻轉城市的影響力;另外,Redeemer CITY to CITY全球福音運動催化策略副總裁Jayson Kyle牧師分享「城市異象」,提醒教會要活出上帝對城市的計畫。
「自然植堂」與「不自然植堂」
來自新加坡的印度籍Guna Raman牧師指出,當教會想要在城市成長或再次被更新得到活力,需要的就是「植堂」。而教會植堂也分為「自然植堂」及「不自然植堂」。
他引用使徒行傳十四章保羅在進行教會植堂的三大面向:
第一、傳福音。當保羅抵達新的城市時,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傳福音」(使徒行傳十四章1節)。
第二、建立社群。保羅聚集當中的門徒並將他們建立了連結的「社群」(使徒行傳十四章22節)。
第三、興起領導者。保羅也從社群中為他們「選立長老」(使徒行傳十四章23節)。
Guna Raman說,保羅的三大植堂面向,是如今教會應當使用的自然植堂行動。而不自然植堂的現象是指教會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植堂,執行方式是以原先教會的一群基督徒移到新的教會,當中毫無「傳福音」工作,最終新的教會並沒有任何非基督徒的成長人數。
教會植堂也需要母堂極大的資源,但現今教會因害怕植堂會讓失去控管與權利,以致面臨了植堂開拓的困境,即便願意植堂也多在不自然的模式下進行。Guna Raman提到,母堂教會應樂意給予新植堂教會更多開創新模式的自由空間,以致基督的身體有新的想法,也更多被上帝使用成為其他教會的祝福,甚至是城市的祝福。
「植堂是傳福音最有效的方法!」Guna Raman牧師建議,在植堂新教會過程中的四大步驟是「學習」、「愛」、「連結」、「發動」。在新的地方植堂,必須學習了解當地居民,從關乎他們的人事物,到理解當地百姓及生活文化,像是人口、族群、年齡分佈、宗教等等。此外,將「愛」融入生活中,從家庭、職場、朋友的層面中活出有信仰的愛,讓這份愛的福音與社會連結。
他提及,在社會議題及紛爭上,教會與社區築了一道「無形牆」,所以教會必須主動將牆打破,而「連結」就是打破墻的最佳橋梁,與社區重新建立關係。教會透過看見當地百姓的需要,提供貼切的服事,如兒童課輔班、職場訓練班、照顧老人班、新手爸媽班等等,使教會在社區發揮功效。最後,「發動」指的是設定明確目標,從經費管理到教會資源,讓教會的架構更加穩固,以致興起更多領導者有能力外展再植新的會堂!
看見城市不一樣的需要
如今可見許多移民至亞洲大城市求學及工作的人,而在「自由遷移」的時代,教會是否有參與其中並看見上帝對城市的計畫與想法?Jayson Kyle牧師表示,當教會面對城市挑戰時,應存「謙卑」的態度讓城市成為教導教會的對象,跳出自我生活步調的框架,多帶著「信心」向所在城市學習;同時,必須相信福音是我們的保護者,「勇於」進入城市並帶下影響力及推動福音工作。
「教會不是一個小群體進到城市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城市中仍然有許多還未聽聞福音的人,而教會是可以更多與城市連結,看見也解決需要,讓福音進入其中,成為反轉城市的角色!」Jayson Kyle牧師鼓勵教會要起來,為福音得著更多的人。
最後他說,其實上帝在建立每一個城市都有密度與多元性,城市中有許多不同文化、種族、宗教的人,但這一切都是好的,讓教會在互相理解中,看見城市不一樣的需要,讓福音在互動中再次被更新。城市就像是通道的門口,將影響力通入很多的地方,儘管是在災難中,福音都能夠帶領看見方法,教會是有能力帶出超越災難的祝福!
相關新聞
黃國倫:教會應放下「本位主義」福音門檻 貼近在地文化讓百姓感受真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