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你吃的鹽和我吃的飯不一樣!柳子駿談兩代對話:換位思考 先除去眼中樑木與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柳子駿牧師期盼藉由《你吃的鹽跟我吃的飯不一樣》可以讓不同世代彼此理解與對話(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近來,「兩代合一」成為很夯的話題,代與代之間就像兩個平行的時空,有「溝」沒有「通」。教會內及目前的大環境,究竟需要怎樣的世代對話?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同時也是《你吃的鹽跟我吃的飯不一樣》(天恩出版)作者柳子駿牧師受訪時表示,「對話」的基礎,須建立在「先願意彼此傾聽、了解(關係),才有機會坐下來談」的基礎上。兩代的合一與對話,保羅提醒我們「要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二章3節),就是把其他人(無論年齡、資歷)都視為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老師),就像他對新媒體(IG) 的了解及使用,就是以他13歲的女兒為師。
任何人都可以是我們老師
此外,兩代的合一與對話,要「換位思考」,且在於跟我們不同(非同溫層)的人;要說:「我需要你,因為有你,這個身子(指教會)才會合乎神的意思,更加榮美」。
大學念的是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也擁有衛理神學研究院教牧諮商以及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學位的柳牧師說,換位思考就是同理心,是「人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場,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無論是在教會還是社會,以及「每個年齡層」的對話都適用。
「當兩個世代可以對話及合一的時候,會發生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耶和華尼西」(註:耶和華是我的旌旗)向我們彰顯出來!」柳牧師說,「約書亞世代」(年輕者)面對上一代時,要能夠在各個層面活出尊榮和順服生命,用無懼的信心面對挑戰,並隨時在智慧和身量上,做好預備。
而「摩西世代」(年長者)在面對下一代時,要能夠在關係和信任中給予充分的授權,用禱告拿起神給予的屬靈權柄,並願意敞開自己接受同伴的扶持和協助。
柳牧師說,研究發現「同一個世代」確實有一些在大時代下普遍性的思維和習慣(同溫層),和另一個世代是有非常大的鴻溝。就像社會上的「年金」(改革)議題,已屆退休年齡的「嬰兒潮世代」和青壯年的「千禧世代」之間就有相當的代間認知差異,兩個世代就像平行時空,沒有對話的交集,這時兩代之間就需要「翻譯官」(政府可扮演),幫助下一代了解上一代對台灣的貢獻和付出,傾聽他們對於年金的想法,也讓上一代願意傾聽下一代的焦慮(年金破產,以及勞苦工作,薪資卻居低不上),這需要兩個世代都要「轉向」,而非單方面。
多傾聽陪伴化解歧見
柳牧師也用「樑木」與「刺」來提醒兩代合一與對話時,多一點傾聽與理解,不要輕易用刻板印象給對方「貼標籤」的重要性。如果有機會跟你是不同世代、背景及家庭成長的人互動時,記得多一點傾聽,少一點指教,就算有什麼「異」見,也要謹記須在「對的時間及對的關係下提出」。

教會有一個「迷思」,上一代總以為,特別為年輕人(下一代)辦聚會,給他們專屬的空間,讓他們有資源,做他們想做的事,就是給他們最好的關注及成全,他想要以自己爸爸「大柳」柳健台牧師的例子來說明,真正的成全,不單是給資源,而是陪伴。

柳牧師這樣形容他的爸爸:「他(指大柳牧師),坐在青年人中間,用他的生命榜樣示範一個完全的授權,並且他用陪伴、安靜跟我們同在,默默為我們禱告,發揮神給他屬靈的權柄,把我們這一代扶持起來」。而爸爸的榜樣,也深深影響了柳子駿牧師接下牧會的棒子後,能尊榮上一代資深的會友,也能陪伴、信任授權下一代的年輕人「勇敢為主行」。
兩代對話與合一關鍵在「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撒但仇敵也知道,所以它要讓兩代「對不到(焦)」,利用兩代之間的差異,在家庭、教會和社會中造成裂痕與傷口。
我們要給我們的父母、孩子以及在教會及社會(職場)遇到的不同世代的人時間,好讓彼此能更認識對方。相信神必在其中動工。

https://youtu.be/fYIlIXrZs58?list=PLvja8samv6AIRj7p--WjWZVjEKTAYF25M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