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關心家暴目睹兒復原】黃瑽寧:父母爭執不要怕在孩子面前和好 幫孩子找回安全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馬偕兒童醫院黃瑽寧醫師分享(圖/韓蕓婧攝影)
【記者韓蕓婧台北報導】繼三年前推出全台第一個以家暴「目睹兒」為主體的「SEE MORE目睹兒復原計畫」知識網站專業版,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5日召開記者會,為同時承擔家暴及教養孩子雙重壓力的家長再推出「家長版」,讓家長從中獲得簡化的專業知識與資源,找回自己的價值與力量,也幫助孩子內在的創傷能得到恢復。

每年超過12萬名目睹家暴兒少

「在家暴的處理順序中,目睹兒通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副執行長黃綵宸表示,根據衛福部家庭暴力時間通報統計資料推估,台灣每年有超過12萬名目睹家暴兒少,善牧看見目睹兒的需要,開啟專為目睹兒服務的濫觴。至今,除了在台灣設立七個據點,也為了觸及到更廣泛的受害者,善牧培力關鍵人物如家長、教師、司法人員、警察等,打造跨地區及跨專業的目睹兒支持網路「SEE MORE目睹兒」知識網站。

善牧邀請馬偕兒童醫院黃瑽寧醫師到場分享,黃瑽寧指出,許多孩子顯於外在的行為,如容易衝動、打人、罵粗口、內化憂鬱等,「不是因為變壞,而是因為內心裡深層的焦慮與恐懼所致。」美國疾管署根據一份兒童童年創傷指數量表統計(ACE研究)指出,孩子的童年創傷會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導致成年後的生活,酗酒、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

黃瑽寧鼓勵,夫妻之間發生爭執難免會產生家庭緊張氛圍,但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和好,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重回安全感的方式。在與孩子相處中,他也建議父母使用「四部曲」更認識自己的孩子:
一、好奇,多問好孩子的感受;
二、同理,當孩子分享內在恐懼時,不要用自己的方式下定論,而是懂得同理他懼怕的感受;
三、接納;
四、陪伴,陪伴不是糾正乃是接納。

小文的媽媽(左二)勇敢站出來分享

小文的媽媽(左二)勇敢站出來分享



家暴受害母親引導孩子走出創傷

記者會上,個案小文的媽媽分享,自己是受家暴者,驗傷單厚厚一疊,但最令她擔憂的是孩子小文,親眼目睹了媽媽被家暴的畫面。總是靜靜不說話的小文,讓媽媽非常擔心。在旁人的協助下,她得到了善牧的協助,還記得第一次與社工談話時,小文用了沒有情緒起伏的狀態述說家裏家暴的過程,可見目睹家暴發生,對小文內在帶來極大的衝擊。

在小文媽媽即時的求助下,小文與媽媽開始接受輔導,在其中得到極大的支持,在一句「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的鼓勵中,小文媽媽勇敢地引導孩子,走出創傷畫面,也正面修復了親子間的關係。感恩的是,小文媽媽也因認識了上帝,神的話語成為了她每一天最大的安慰與能力,她在受訪時,分享自己最愛也常常被提醒的一段經文,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節:「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善牧台北市小羊之家許瑋倫主任也強調,「看不見的傷更痛!」目睹兒對家的安全意識破裂,在內在的極度無助與恐懼下,無法再相信大人,而認為唯一能保護自己的人就是「自己」,這也在深深影響目著睹兒長的成長過程。因此,善牧決定趁早介入提供目睹兒走出創傷的服務,幫助孩子尋回被壓制及無法發揮的復原力。

也許教會中就有目睹兒或受家暴者

家暴事件愈來愈頻密,教會該如何關注呢?天主教徒的善牧副執行長黃綵宸在受訪時說,其實教會可以更多主動關心「迷失的羊」,許多突然沒有上教會的會友,可能面對不同的問題,而家庭問題也會是其中的可能性,可能對方就正等待著求救的希望。她提醒,也許在教會中,就有目睹兒或是受家暴者,但發若現身邊有這樣的弟兄姊妹,但或許有許多無法說出口的苦衷,也可以陪伴對方在SEE MORE目睹兒網站找尋救援。

最後她鼓勵更多人能使用新上線的「家長版」SEE MORE目睹兒網站幫助受害者,或更了解目睹兒的狀況,能夠在生活周遭多注意與關心,需要幫助的孩童。SEE MORE目睹兒網站「家長版」分為六大部分的國際相關資訊,包括測量問卷、目睹暴力影響、家長教養策略、教養常見問題及心情故事分享,幫助更多仍然走在困苦中的受害者找到求救管道。網址為:http://cwv.goodshepherd.org.tw/seemore/parents/index.html

善牧目睹兒網站「家長版」啟動

善牧目睹兒網站「家長版」啟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