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庶民福音的省思:基督徒把別人變成像自己?還是去理解別人的文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何毓芬 追蹤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於青宣演出梅鑒霧宣教士的故事(圖/何毓芬攝影)
【記者何毓芬桃園中壢報導】「當基督信仰與台灣本土文化相遇時,究竟可以激盪出哪些福音契機?」第十四屆青年宣道大會於七月10日上午「台灣宣道的回應與行動」中,邀請台灣歌仔戲班劇團演出「梅鑒霧宣教士的故事」福音歌仔戲,戲名為《上帝胖見子》(上帝的兒子不見了)。劇團老師們教導在場年輕人學習用台語唱「歌仔戲福音詩歌」,包括「逐工來祈禱」、「上帝寶貝子」等,親身感受認識台灣傳統戲曲文化與基督信仰結合所呈現的力與美。

庶民福音的反思

庶民福音的省思



處境化神學與本色化福音

什麼是傳給庶民的福音?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團員吳彥霖以「福音歌仔戲與庶民福音」為題表示,我們的生活周遭絕大部分的人都被歸為「庶民」(基層群體),這些人是有別於知識份子或學術殿堂的一群,也是我們需要更多去認識、了解和關注的一群。

依照接收訊息的方式區分為「知識份子的福音」與「庶民福音」。「知識份子的福音」主要經由個人閱讀來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和觀念;而「庶民福音」則是透過語言和影像的傳播來學習新的知識和觀念。

吳彥霖提到,「處境化神學」或「本色化福音」並非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學議題,應該是一個不斷被實驗、不斷進行研究的一種的宣道方式,否則我們一廂情願地傳福音,卻不一定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敬拜讚美過程中,有些長輩會沈默地站著,無法跟上旋律或歌詞,在他們習慣的語言與文化裡,不太容易理解這些歌詞的內容或含意。

他指出,基督徒經常只見到教堂裡的「大眾」而忽略「小眾」,殊不知出了教會的門,這些「小眾」就是台灣的「大眾」,而教會裡的「大眾」卻是台灣社會中的「小眾」。因此,從庶民福音所帶出的省思:「基督徒應該努力把別人變成像自己一樣?還是去學習和理解別人慣有的文化?」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吳彥霖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吳彥霖



戲劇成為當代大眾化福音媒介

「福音歌仔戲並非台灣傳福音的特效藥,福音歌仔戲只是幫助我們看到問題。」吳彥霖表示,戲劇是當代大眾化福音很好的媒介,不僅能夠保存台灣的語言與文化,也能夠透過台語戲劇傳揚福音。過去我們引進許多國外的福音策略、福音詩歌、文字教材,許多都是為「能閱讀的人」所預備,向「知識份子」傳福音。但是卻很少開發一些新的策略,向這些倚賴「口傳」方式的「庶民」傳福音。因此,福音歌仔戲盼望能揭開一個序幕,讓我們把庶民當作傳福音的對象,藉著演出歌仔戲吸引他們認識上帝,並且量身打造的「大眾化福音」。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在團長兼編劇劉南芳的帶領下,從2002年開始,以台灣傳統戲曲文化「歌仔戲」傳福音。福音歌仔戲演出目的,以傳揚和平、愛與饒恕為主。這十多年來,所演出的福音歌仔戲大多改編於聖經故事、台灣歷史故事及宣教士的故事等,並在傳統戲曲中巧妙融入基督信仰與福音的元素。此外,台灣歌仔戲班劇團也與各地教會配搭合作,配合節期演出「福音歌仔戲」,並採用歌仔戲曲調編成「福音歌」,例如七月平安歌或聖誕平安歌等,取代傳統「扮仙」祝福在地鄉親。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用歌仔戲分享耶穌的愛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用歌仔戲分享耶穌的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