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上陣直播—網路新時代的教會門訓】莊育銘:培養基督教知識性網紅 拆掉教會高牆
檢舉
【記者梁敬彥整理報導】由基督教研究智庫(基研智庫)和《基督教論壇報》合辦的直播節目「智庫上陣,黃金十年」。六月17日晚上,由基研智庫騎士之一、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主講「網路新時代的教會門訓」。基研智...
最近很多教會都在談論以及推動門訓,莊牧師提到他的印象和評估。他說,為了成全、栽培進到淡江教會的弟兄姊妹,在聖經及神學方面的裝備,並引領他們進入事奉的崗位,過去他花很多時間到處拜訪及學習不同的門訓系統,門訓的確栽培很多弟兄姊妹進入事奉崗位,承擔牧師許多的壓力和責任,教會的質與量(指聚會人數)也提升。
門訓的焦點應更多放在人
以淡江教會為例,門訓是訓練弟兄姊妹進到教會的「發展策略(指事工)」。目的是使弟兄姊妹成為職務的擔任者,或是事工的參與者,比較強調熱心、能力、思賜及技巧;但莊牧師想要提醒的是,門訓的目的是訓練人作耶穌基督的門徒,焦點要多放在「人」的上面,而非恩賜與才幹的訓練。
若教育是以知識和技術為主,會造成蠻大的侷限性,且對人的成長會有較大的忽略。
莊牧師說,很多職場基督徒弟兄姊妹在職場的專業表現、學歷、判斷力、反思能力以及洞見,甚至比教會主任牧師還要好。他們也很願意順服牧師,牧師選什麼門訓系統「就跟著走」。但事實上門訓(果效和成敗)的重擔不該壓在主任牧師一個人的身上,他的觀察和建議是「還腦於民」;教會傳道人和眾信徒可以集思廣益,找出最適合教會的門訓系統。
莊牧師坦言,無論是教會的牧師還是神學院老師,往往一開口,都讓聽者有制式化的感覺,所以教會牧師和神學院老師要更多栽培及興起信徒,因為他們在代言福音信仰內容的時候,對外面的人(指未信者)的說服力,往往會比傳道人大。所以他的看見是,如何喚醒基督徒弟兄姊妹在教會內「充分使用大腦」,在職場打拚多用心,在教會內也不能差太多,但牧師要先有安全感,不要害怕被比下去。
但莊牧師也表示,「門訓的重點,應該不是放在教會(增長)的策略,而是養育屬靈的兒女,這才是門訓的本質。」
雖然門訓的使命這麼大,但教會能集中的力量卻很有限,對照社會上的企業,似乎都是群體的腦力激盪,企業經營者多半都有「智囊團」,而非單靠領導者獨力決策;那什麼是「網路新時代的教會門訓」所當做的呢?
莊牧師坦言,在教會,很多弟兄姊妹不一定會跟牧師說真話,但牧師的小孩通常會。以他兒子為例,會在網路上看很多教會內外的資訊,然後就會對他這個牧師爸爸提出挑戰。
「新媒體及網路的蓬勃發展,其實提醒每個教會牧者和神學院老師,知識是很難壟斷的。」莊牧師提醒,網路新時代的教會牧者及神學院老師,不能再抱持「築高牆把羊圈住,羊會只接受我在牆內所餵養」的不切實際想法,而是應該要成全更多基督徒知識分子起來。
教會要打斷知識高牆
莊牧師建議,教會牧者和神學院老師能夠先訓練這些基督徒知識分子通曉信仰的底蘊,把屬靈的基礎打好,鼓勵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能夠彰顯福音的大能以及美好的信仰見證。網路時代來臨,正在衝擊每個教會圍起來的高牆,特別是「知識高牆」,教會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在知識爆炸甚至氾濫的時代,使用網路可得到專業、娛樂的資訊,但似乎比較少是關乎信仰的,莊牧師也提出他的觀察。
莊牧師說,「網路現象」在台灣教會已經被討論很多年了,很多教會也開始經營新媒體,這是很棒的。很多牧師也使用網路來連結關係,以及作為牧養的平台。但相對而言,在「基督教知識性網紅」這一塊,教會界還有很大的培育和成長的空間。
對此,林鴻信老師提出,他曾聽一位傳道人說,他所牧養的教會不過1、200人,但卻有3、4位網紅,每個網紅的粉絲(臉書按讚數)都達數萬,顯然在網路新時代,教會傳道人所能接觸到的人,還遠不及網紅,網路這麼有power,應該如何善用?
傳道人可成基督教知識性網紅
莊牧師以他個人為例說,他問自己「展望未來10年,我最想做什麼?」他想要花代價去推動「孵化器」,也就是培育一群「基督教知識性網紅」的育成中心。一方面增強他們信仰的底蘊,在則培訓他們可以具備網路生存及網路經營的能力。透過他們對基督教內部進行基督教教育,以及對教會外的社會大眾,提供出於聖經的價值觀及想法的社會教化,莊牧師認為,他們擔任這角色,會比教會牧者和神學院老師合適多了。
林鴻信老師並提問,怎麼幫助現有基督徒網紅或是具有網紅潛力的基督徒成為基督教知識性網紅?怎樣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莊牧師說,其實林鴻信老師就可以成為「基督教知識性網紅」。因為很多牧者已及神學院老師是很有料的,有知識和能力成為網路知識的傳播者。而「孵化器」和育成中心就是幫助有料的牧者已及神學院老師,在網路生存能力方面「增能」以及提升網路經營能力,並且可以跟其他網路知識傳播者互動及交流。
此外,很多傳道人和基督徒工作者在網路經營能力及網路生存能力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果,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們提升(所傳播的)內容,這時集思廣益(邀請不同的來賓)就會比單打獨鬥好,這就是互聯網時代「雲」的概念。據他觀察,很多基督教網路知識傳播者都很認真,但他們多半孤軍奮戰,這是很可惜的。
莊牧師盼望,基督教網路知識傳播者之間那座隔斷的牆要被拆掉,大家互相連在一起,讓這一朵具有基督教色彩以及關懷角度的知識雲,可以被連結起來。
林鴻信老師說,這夢想真的非常龐大,若是能夠實現,他可以想像至少基督教價值觀、福音的傳播可以在不同的恩賜的肢體,彼此加乘下得到急速型的成長。
傳道人要成為基督教網路知識傳播者,還可以做什麼?莊牧師說,現在台灣的傳道人普遍對網路有莫名的懼怕,這必須先克服。此外,就是對網路的涉獵太少,以至於不太有機會接觸到很多蠻好的content(內容),可以幫助自己的講道內容,可更貼近會友在職場生活及社會應用的需求,以及教會的建造。
莊牧師直言,很多個別的堂會其實有某種程度「鎖國現象」,往好處想是怕偏激及以偏概全的內容影響弟兄姊妹,但我們牧者本身應該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的資訊,不然弟兄姊妹會認為「幾年下來,牧師講的東西都一樣」。
當然,牧師被會友挑戰不是很好受,但莊牧師提醒,現今網路新時代資訊流通的速度,牧師被挑戰,若是意見不錯,其實就可以虛心接受,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提升,改變視野和心胸,不會被宗派成見,或是個人信仰經驗的限制所「框」住。
網路新時代門訓回應大使命
莊牧師直言,網路新時代的教會門訓不一定都要把教會的弟兄姊妹都call到現場(指教會建築物)上課,有一些在網路上就可以完成共同學習。
「若教會還是只停留在把對內(指基督徒)的信息po上官網,外面的人是不會看的。」莊牧師說,這就是訓練「基督教知識性網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由他們去提供基督教觀點及視野的社會對話的平台和窗口,畢竟教會傳道人和神學院老師只佔基督徒群體很小的部分,而傳福音及宣揚聖經的價值觀是每位基督徒的責任,而教會信徒可以接觸到的群體的廣泛程度,是很多牧者難以企及的。
莊牧師說,網路新時代的教會門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回應大使命,教會牧者要幫助會友在網路新的時代裏,去做光做鹽。像他是念管理的,他相信市場機制,教會一直把自己關在圍牆裏,自認為所傳講的東西很好、很棒,而沒有接受外來的刺激去調整,有比較才有進步,有批評才有進步,網路時代已經不會再回頭,教會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更多年輕的一代要被興起成為網路宣教士。
莊牧師也回答收看現場直播觀眾的提問,有觀眾提問:傳道人怎樣在網路新時代可以不做自我封閉的井底之蛙?
莊牧師以自己的突破經驗為例,每個人都有好惡,傳道人也不例外,為了自我突破,他每個禮拜都會找幾個不同的牧師的講道內容來看,很多是他過去打死都不會去接觸的對象,也發現很多過去他所不知道的好東西,是他以前在牆內不知道的,這樣就可以截長補短,開擴視野。
林鴻信老師以摩西為例,上帝要摩西設立70個長老,若摩西是個心胸封閉的領導者,就算有700個長老也救不了他。未來10年,是台灣關鍵的10年,更是台灣教會關鍵的10年,若是有更多基督徒能在網路上,無論是傳道人還是信徒,都願意讓網路成為教會超大的頭腦,可以想像這是不得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