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什麼讓我們停止思考?─思想《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漢娜‧鄂蘭到紐倫堡大審現場聽審,為雜誌撰稿。 (電影劇照來源:Hannah Arendt - The Movie FB)
◎徐硯美 有一句諺語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有時候在教會當中,我們會聽到這句話或是這句話所延伸的思維,來作為「交託」與「順服」的因由,意思是「我們想得絕對不會比上帝想的周全。」這確實可以...

◎徐硯美

有一句諺語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有時候在教會當中,我們會聽到這句話或是這句話所延伸的思維,來作為「交託」與「順服」的因由,意思是「我們想得絕對不會比上帝想的周全。」這確實可以成立,可是,有另外一面是我們要非常警醒的,即「是否因此就不需要思考呢?」

當這個世代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對立,在現實當中越來越明顯,我們如何能夠辨明「誰才是我們的敵人?」或者「我們的『仇敵』是『人』?還是其他更大的權勢呢?」

這個權勢,如果不那麼快用屬靈爭戰的概念去解釋,有沒有可能是兩種意識型態以及信念系統的碰撞;而當我們遭遇這些碰撞時,我們究竟是憑藉著血氣,還是,我們既能有屬靈的完備建造,同時,又能具備清晰的思路與論述能力?

正如同保羅一樣,在那個哲學風氣盛行的羅馬時代,他能辯才無礙地將福音直指當時哲學的種種未竟的道理,以致能夠成為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我想要透過一部電影,重新去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愛」是我們的智慧,但「智慧」是否也應該要成為我們的愛呢?

仇恨讓我們停止思考
2014年《漢娜鄂蘭:真理無懼》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人真事。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依照戰後的戰爭法,舉行了一系列的世界性的軍事法庭審判,而這些軍事法庭審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防止納粹德國的復辟以及納粹思想的擴張。其中「紐倫堡大審」是最知名的一場審判。

之所以在眾多的軍事法庭審判中成為最具爭議性的一場審判,是因為一位在1933年二戰初期,便因迫害逃離了德國的猶太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當時受美國《紐約客》雜誌邀稿,請她到紐倫堡大審的現場聽審,並為雜誌撰寫一系列的文稿。這份文稿完全收錄在《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現已有中文翻譯。

從現實來看,這對一個曾受迫害的猶太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可以口誅筆伐、大快人心的時刻,然而,漢娜‧鄂蘭卻在其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4140_思考之必要_3

阿道夫‧艾希曼受審真實畫面。(The Huntington/flickr/cc)

 


電影大量引用當時「紐倫堡大審」的真實影像,觀眾可以看到一級戰犯、被猶太人稱作「劊子手」的納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軍事法庭上,被一位又一位的二戰受害者,上台控訴他所參與清洗猶太人的「最終解決計畫」,有多麼的殘酷與不人道。

可是,漢娜‧鄂蘭卻發現,艾希曼在審判過程中異常的冷靜,甚至這種冷靜,有別於大家想像的一個大魔頭應有的種種,與這些受害人站在完全對立面的仇恨與憤怒。

漢娜‧鄂蘭從艾希曼的口中聽到一句很重要的話,而這句話就成為了他的信念,即:「我和當時大多數的德國納粹一樣,我們都只是在執行一個命令。」這句話有兩個關鍵字,一是「大多數」,二是「執行」。

漢娜‧鄂蘭指出,這些重大的惡行,並不是因為加諸惡行的加害者,對受害者有多麼深的仇恨,而是加害者的「良知」在一種信念之下被拿走了,以至於他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件事」而不是在「傷害」一群人。而她強調一件事,在特定的情況下,所有人(包括受害的猶太人),都有可能因為某種信念,而把自己的良知拋在理性之外。

這個理論一出,全球譁然,在《紐約客》刊登出的文稿,害得整間雜誌社的電話都被打爆,猶大領袖公開出來譴責漢娜‧鄂蘭,認為她背叛了猶太人。因為她所提出的理論,被解釋為:艾希曼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大家不應該把他當作仇恨的對象;第二,她說人人都有可能成為艾希曼。這些言論,讓漢娜‧鄂蘭幾乎成為了猶太公敵,甚至她身邊的親友都紛紛與她決裂。

 

 

 

 

4140_思考之必要_4

漢娜‧鄂蘭在《紐約客》的文稿一刊出,讓整間雜誌社的電話都被打爆。(電影劇照來源:Hannah Arendt - The Movie FB)

 


歷史沒得選擇 但未來有
然而,漢娜‧鄂蘭的理論卻隨即被印證,各種威脅、恐嚇、暴力隨之而來,人們不能接受她的言論,進而對她展開了各式各樣的攻擊,讓她身心俱疲,可是卻也堅定了她這一生傳遞「獨立思考」、「理性思辨」的重要。

她在電影的最後,給學生上課的課堂中,對學生作了一場演講。她重申像艾希曼這樣的人,在被審判的時候,堅持自己所做不是出自於個人的主觀行為,再三抗議,自己沒有做出任何的「自主行為」,他只是遵守命令;這種沒有動機、沒有經過思考所犯下的惡行,僅僅是因為拒絕當一個有主體性的人類,就可以造成如此大的人類浩劫。

另外,她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詰問,因為猶太人的領袖說她迴避了提出整個納粹德國的所作所為,是一種共犯結構,因為之所以會發生,並不能夠只看發生的結果,而是整個因由。

她提出的是在與納粹「合作」與「對抗」之間,應該是有第三種方式,而這個詰問才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重要問題。因為不是在說「沒得選擇」而是「如果可以再選,我們能夠怎麼選?」反則這個「沒得選擇」又會再一次落入與艾希曼一模一樣的思想困境之中。

 

 

 

 

4140_思考之必要_2

漢娜‧鄂蘭(1906-1975),左圖攝於1933年,右圖攝於1975年。(照片來源:Yale University Press, Imagens Portal SESCSP, 維基共享)

 


反省是上帝最想要我們做的思考
我一直認為耶穌來到世上,教導基督徒最關鍵的一個思考方式,就是如何打破僵化的二元化思考,讓愛可以更加無遠弗屆。耶穌走入稅吏與妓女之中,走入外邦人、走入痲瘋病人之中,這在猶太的律法裡,都是犯罪的、不潔的,耶穌卻用從愛而來的智慧,與他們吃飯以及日常相處。

我常常會想問,耶穌跟他們在一起吃飯,都跟他們談些甚麼呢?難道只是教導嗎?他會不會也在傾聽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故事,從而能真正明白福音對他們的意義,乃至他們不是活在一個「規格化」的福音之中,而是感受到福音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漢娜‧鄂蘭所提出的「思考」最關鍵的,是生而為人能不能「自覺」,而自覺最關鍵的訓練,就是「自省」。為什麼上帝要我們常常來到祂的面前,為什麼耶穌要常常遠離人群,退到曠野禱告?禱告,能不能成為我們的一種「思考」呢?還是禱告只是為了要彰顯我比別人「屬靈」?

基督徒能不能免於漢娜‧鄂蘭所說的「平庸之惡」?乃至我們的愛不會成為恨的一體兩面,我們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甚麼是「平庸之惡」,除非我們忘記了審判他人是罪人之前,我們也是。

編按:《漢娜鄂蘭:真理無懼》為保護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