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會合一迷思 陳季讓:散會比聚會更重要
檢舉
【記者何毓芬台中霧峰報導】當代教會常在談論合一的議題,什麼才是真正的合一?台灣聖教會東北亞青年大會於七月30日邀請沙鹿聖教會陳季讓牧師以「合一」為題,與年輕人分享「教會合一的迷思與實踐」。
陳季讓牧師首先提到,當我們要談教會的合一時,必須先回到聖經中認識「教會」的本質。上一世紀60年代同時興起三波運動,包括:教會增長運動、消費主義及後現代思潮。對現今教會本質的定義,帶來很大的影響。有些教會逐漸轉為以目標、以事工為導向,而忽略人內心真實的需要以及人與神之間真實的相遇。
合一從認識教會本質開始
陳牧師表示,「合一」不應該停留在跨宗派教會或跨國界教會之間的聯盟,更要看重信仰群體之間彼此生命深度的連結與相交。
陳牧師提到,「福音」的原型是上帝對我們發出一個慎重、神聖的邀請,使我們能夠進入以基督為王的永恆國度中。而「教會」的原型就是回應天國的福音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團契」。因此,當我們在探討教會的合一時,必須先恢復團契的價值與意義。他進一步提到,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福音,與12個使徒生活在一起,建立基督群體應該有的模式,不是只有回應宣教使命、共同提振信仰,更是在信仰生活現場中,拉近彼此關係,變得更親密。然而,耶穌一生中並沒有建立任何一間教會,而是留給我們基督群體一個很好的模型與典範:「Stay Together!」、「散會比聚會更加重要!」對基督群體而言,帶出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合一必須在團契中實踐
接著,陳牧師引用使徒行傳二章41-45節提到,初代教會回應天國福音的這些人,一同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凡物公用,形成一個團契性的群體。當聖靈降臨之後,人之所以過著團契的生活,「自我」必須先被破碎,才能使一個新的「我們」被成全。正如,使徒信經中很重要的三個信仰宣告:「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這不僅是教會的原型,也是團契的原型。陳牧師指出,福音是向人分享自己遇見上帝的故事。傳福音領人歸主的最終目的,不只是讓人得平安、得喜樂、得醫治、得豐盛,而是在今生進入與主聯合相交的團契中。他強調,「先有團契,才有教會;先是團契,才能合一。真正的合一必須在團契中才能實踐!」
陳牧師也引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曾說過一句話:「聖道與聖禮的事奉是聽得見與看得見的福音宣告,也是區別教會的永久標記。」如今,讓我們在聖道與聖餐中,彼此聯合成為一個團契、成為一個教會,真正在基督裡合而為一。他指出,保羅在獄中寫了以弗所書,將教會論的奧祕指示我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在故事中合一)、教會是神的家(在關係中合一)、教會是聖靈的殿(在真道上合一)。」
教會是神在世上唯一合法代表
陳牧師說,教會存在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神蹟,也是基督復活後看得見的實體。教會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為神做了什麼,而是神在我們當中做了什麼?合一是一則又一則我們遇見神、遇見彼此的動人故事!美國作家楊腓力《何必上教會》一書中提到:「神向世人彰顯祂自己,不是透過雲柱火柱,甚至不是透過加利利人子的肉身,而是透過我們教會及每個奉主名聚集之處的混雜成員。」陳牧師認為,合一不是誰合誰的一、不是誰去遷就誰,或是誰肯為對方放下自己,而是我們要在基督裡同歸於一,這是教會合一的關鍵!他也提到,合一必須從教會(神的家)開始,並要在與神、與人的關係中去實踐。教會是神在世上唯一合法的代表,不論教會是大、是小,都不可輕看神設立每間教會的目的。
最後,陳牧師引用畢德生牧師所言:「每個教會群體不論規模多小、多麼不敬虔、多麼缺乏努力工作,都是一個神蹟、一份珍貴的禮物。教會不論多麼不起眼或滿是缺點,都是神國度的展示者。」他指出,教會是預嚐天國的地方,世上所有教會都還在施工中。當我們在全世界每個角落同時展示神的國度,就是合一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