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超宣教士泰北建教會】從短宣跨到長宣 把各宣教隊資源整合起來
檢舉
穩定進長宣前的長久預備
現今這所由台灣宣教士建立的福泰禮拜堂,五年多來成人會友從個位數成長到主日約40人聚會,不但培育國度人才,也廣傳福音;並有學生中心和中文學校的事工,以及少數民族學校教中文等外展工作。每年藉由中華基督徒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連結十多間教會組成短宣隊,輪番進到泰北與教會配搭服事。
賴建超說,他從1997第一次參加泰國短宣隊開始,因著對泰北有負擔,繼續關心當地教會和少數民族學生的工作,每年陸續向公司請10多天的假,如此參加了八、九次的泰北短宣。有一次在泰北山上清楚蒙召,要成為宣教士。
但為考慮家人的接受度,賴建超先等候。直到家人全然接納後,教會長老安排他在教會擔任全職幹事,藉由實際上的服事,確認他全職的呼召。在蘭雅禮拜堂當行政幹事約一年半後,神帶領他到新加坡神學院就讀。由於學生來自25個以上國家,在那裡讀書,有跨文化學習的經驗,國際觀也比較強。
在他去新加坡神學院之前,他曾在教會聽到宣教前輩龍維耐醫師說,從前自己以為一位宣教士至少要在母會事奉三年,派出去比較穩定;現在他認為三年仍不夠,應該要五年。因為要長久長宣,背後母會弟兄姊妹的支持非常重要,若能在教會長期服事,好讓弟兄姊妹認同,並且長期禱告和奉獻支持,宣教工作就能長久,否則會比較困難。
賴建超說,他原本也像很多人一樣,一股感動就希望能趕快去,但龍醫師的一席話,給他和教會傳道同工很好的提醒,也調整他的服事計劃。他從新加坡神學院畢業後,重回母會服事,也向教會表達,希望五年後,能出去宣教。當五年時間到了,剛好教會仍需要同工,他繼續留在母會兩年,當教會有了新的傳道人,穩定交接之後,他和妻子陳淑娟傳道,才順利踏上宣教。
提醒不要忘記「起初的呼召」
賴建超回想自己會踏上長宣,是從唸明志工專時就受到校園團契的輔導小范姊和宋姊(挪威籍宣教士宋安娜)的影響;把宣教的種籽放在他的心中。宋姊雖然已退休回到挪威,過去很關心他,在他服事的不同階段一直用愛心提醒他,不要忘記「起初的呼召」。
因為進到教會事奉後,面對家庭和教會的各樣需要,跨出去宣教會愈來愈難。他回顧能順利在教會服事後,還能跨出宣教之路,都是許多人的關心和為他們禱告所致。
目前他在泰北建立的福泰禮拜堂,是多種族的教會,崇拜以講泰語為主,會友有泰國本地人、傜族、傈僳族、阿卡族、苗族、擺夷族和來自雲南的華人等,大家合一敬拜、事奉神。教會的背後,藉由中華基督徒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連結各教會的禱告,讓泰北的福音工作能夠開展。
他說,目前每年來泰北的短宣隊,屬於地方教會的有以下的團隊:一、蘭雅禮拜堂、石牌禮拜堂、魚池禮拜堂和北投禮拜堂共同組成;二、麗山禮拜堂、麗景禮拜堂、三峽禮拜堂、蘭陽禮拜堂共同組成;三、林森南路禮拜堂;四、南京東路禮拜堂;五、屏東大連路教會(陳淑娟傳道的母會)。各團隊在不同時間點,從六月到八月和十月初分批進到泰北,全納入福泰禮拜堂的年度整體事工計劃中,也讓教會的接待不致於過忙。
賴建超也介紹,當地的宣教工作除了福泰禮拜堂外,另有學生中心和中文學校的工作,以及進到少數民族學校教中文;還有對附近山區的弱小教會支持幫助,帶短宣隊進去參訪關心。
過去地方教會分別在永泰和古塔建立教會,目前已經獨立,由當地傳道人牧養,他們仍會定期過去支援講台的服事,也會安排短宣隊過去協助服事;另對於山區一些少數民族教會的需要,他們也會安排短宣隊支援事奉。
賴建超提到,從短宣跨到長宣,「神的呼召很重要」。短宣總希望短時間看到果效,但長宣必須著重在門徒訓練和生命栽培。耶穌的大使命,最重要的是「使萬民做主的門徒」。長宣著重在當地做好門徒栽培訓練,短宣隊來之後,成為宣教士的幫助、支持、代禱,讓整個宣教果效加倍更好。
牧者也應有短宣經驗
他也提醒,過去很多國外教會團體支持泰北,也派短宣隊來,但泰北很多教會至今仍依賴國外的金錢支持,無法自立自養,這也是「短宣容易帶來的副作用」。
「給錢」比較容易看到教會或學生中心等硬體建設被建造起來,但是最需要的門徒造就和培育較缺乏。唯有長期關心門徒生命成長,才能帶來健康成熟的門徒,才能帶來教會健康發展,否則弟兄姊妹靈命不夠成熟,要奉獻也困難。
賴建超表示,福泰禮拜堂現已自立自養,也能支持所有事工發展費用。兩年前已聘請一位本地行政同工,去年也接納一對本地傳道夫婦在教會配搭事奉。他也期待台灣各堂會牧者帶領弟兄姊妹參與短宣,當牧者們有服事經驗,在教會推動宣教教育就會更容易。
另外,他也認為,短宣隊最好有事前足夠的集訓,若牧者有實際經驗,就會知道如何配合宣教士,或能用不同文化考量看待許多事。唯有牧者有宣教經驗才能體會並帶領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