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聖詩vs.敬拜讚美】音樂老師奚文玲:敬拜是服事,不是表演
檢舉
曾於神學院任教、同時也是教會詩班及合唱團指導老師的台灣貴格會板城教會師母奚文玲表示,相較於傳統詩歌,現代詩歌普遍使用非常多的器樂、伴奏,在演唱的部分,歌詞是比較簡單的。
但由於加入很多電子的元素,參與敬拜的會眾常會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台上的敬拜團也不見得聽得到台下的會眾「有沒有在敬拜」。
但無論是傳統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都需要「靈感」,也就是聖靈親自動工感動聽者「在敬拜中遇見神」。
敬拜時聲音太吵雜 就容易閉口
奚文玲說,她出於主觀的觀察,現代詩歌看重「感覺對不對」,另外就是必須齊備某些樂器,少掉了某一件,好像就不能敬拜了。
舉例來說,若敬拜團的鼓手臨時缺席,這個敬拜似乎就不完備了;而現代的詩歌,會眾多半只唱一部(意指一個旋律),相較於傳統詩歌,會比較在乎配樂夠不夠好?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敬拜時因為聲音太雜及吵,會眾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很多人就索性閉口了!
奚文玲說,就她所知,現代詩歌源自於葛理翰佈道會的劇場(模式)所發展出來的,專有名詞就稱做「敬拜讚美」,也是聚會敬拜開始使用電子樂器的濫觴。
奚文玲直言,她的看見是,台灣絕大多數是中小型的教會,很多甚至是在大廈及公寓內,要帶現代敬拜詩歌的敬拜團,若不是放卡拉帶,那些敬拜的樂器都要進到教會,空間是個問題「其實也沒有那麼必要」,奚文玲擔憂及不樂見的是教會聚會的敬拜淪為表演。
奚文玲曾拿現代詩歌的樂譜給詩班的成員唱,她發現很多人的節拍都是唱錯的,那是因為現代詩歌的敬拜者「只有歌詞,沒有譜」,
此外,很多年輕人時興唱的現代詩歌,在聚會中,某些年齡層的會眾是跟不上的。
「對於我這個學音樂的而言,所謂的好(詩)歌,是聽一、兩遍就會深印在腦海,洗都洗不掉的!」奚文玲說,若一首敬拜詩歌,是讓會友不但記不住歌詞,連旋律都哼不出來,那恐怕不是首能引人親近、認識神的好歌。
傳統聖詩看重起承轉合
奚文玲說,相較於現代詩歌,傳統詩歌的創作看重「起、承、轉、合」,當唱四節或是六節的時候,是非常規律的,會眾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管旋律。
以前要參與教會詩班獻詩的成員,音樂的專業素養及靈命都是被嚴格要求。像她知道,要在長老教會受洗的信徒,「看得懂樂譜」是受洗前必學的。
現在的教會信徒普遍可能連簡譜都不見得看得懂,但一首詩歌,能夠在不同的國家、文化語言及族群間被傳唱,最大的關鍵就是使用共同的樂譜。
所以她對現代詩歌的提醒就是「要有樂譜,且敬拜團及詩班成員要懂得看譜,且能準確詮釋。
因為若是敬拜詩歌沒有樂譜,那就只能由聚會擔任司琴者「各自表述」,若司琴有受過專業訓練,問題可以減到最低,但教會裏學司琴的下一代愈來愈少。
「過去教會有固定練唱及獻詩的詩班比較普遍,現在愈來愈少,甚至有教會連敬拜團都沒有,聚會敬拜還放音樂伴唱帶。」奚文玲舉例,在國外比較大的教會,敬拜團和詩班是可以並存的,台灣有些大教會也同時有敬拜團及詩班(如台北靈糧堂)。
但國外無論是詩班還是敬拜團,唯有音樂素養、技巧以及靈命一流的成員,才能拿麥克風SOLO;此外,當沒有樂團及樂器伴奏時,敬拜主領仍能清唱領人敬拜神。
「敬拜,不單是用心靈和誠實遇見神,更是需長期訓練的,包括技巧和靈命。」奚文玲建議,無論是敬拜團還是詩班,成員技巧和生命都被嚴格地要求包括。敬拜是服事,不是「表演」,若敬拜團的成員整個禮拜沒有穩定的靈修及禱告生活,如何能服事神,如何把人帶到神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