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半生搶救失家兒】洪錦芳盼教會用5年陪伴 換孩子50年人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蔡明憲 追蹤
洪錦芳雖經車禍,仍繼續投入守護弱勢處境少年。(蔡明憲/攝影)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孩子若失學,將曝露在極高的風險中,也就是現在講的『曝險少年』。」今年64歲的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創辦人洪錦芳秘書長,一半的人生、32年光陰,都投身在搶救陪伴「失家兒」;當中很多孩子原本都面臨失學的衝擊,她就是盡量幫助孩子復學、升學,即使身處艱困環境,也要讓他們因著愛的支持,成為自立少年。

根據現行規定,育幼院、少年之家、中途之家、寄養家庭所照顧的15-18歲失家少年,只要沒有升學,就必須結案、離院。當中8成的孩子離院後獨立生活需面對種種考驗。有5成的孩子為求生計不敢逐夢、放棄升學選擇就業,甚至誤入歧途。

洪錦芳秘書長呼籲現今教會,願意去尋找關心這些失學的孩子,如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五章4節所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孩子在分數挫敗中迷惘

洪錦芳首先指出,現在中輟生(國中小)的問題較以前減少,主要是12年國教後,變成「中離生」(高中職)增加了,然而這只不過是把中輟的問題,延伸到高中職階段。

孩子失學的核心原因是「課業成績分數,成為唯一被肯定的價值」。孩子似乎只要數學跟英文成績不好,就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我們的教育從小到大的課程,都沒有教導人去認識自己的獨特、探索自我價值,從中肯定自我。加上華人父母又不太會肯定孩子,多數是看分數來判斷一個人,造成孩子總在挫敗中迷惘。

另外就是人際關係出問題,或是有其他誘惑出現,而讓孩子身陷失學危機。洪錦芳說,當孩子剛開始出現失學徵兆時,若有人趕快給予關照、改善情境,就可能回轉。但家長或學校師長若只有責罵,只會將孩子往錯的方向推去。

每次遇到中離生,洪錦芳都鼓勵盡量復學,至少把高二讀完,否則還是國中學歷,連找店員的工作都找不到,因為都需要高中學歷。一旦真的失學,孩子就需更早面臨自立問題,要「找到一條路生存下去」,但多半只能找替代性很高的工作。很多一直處在低社經環境;或是容易被利用而走向偏差,例如當車手、吸毒者下線、圍事、索債,愈走愈偏,就成為曝險少年。

「教育脫貧太重要了!到我手中的孩子,都會想盡辦法引導他們再復學。」洪錦芳說,協會會給予學費支持,18歲以前學費是給全額補助,19-26歲是支持8成以上,不少協會支持的自立少年後來就唸到研究所,有的更選擇社工系,回頭去幫助跟他們過去一樣的弟弟妹妹。她提到,之所以看重復學,一個原因也是避免孩子流連在網咖身處風險。「經費支持,是政府、公益團體最容易幫助孩子的方式,卻可能幫助到一個失學孩子度過風險期。」

生命教育自立成長營

生命教育自立成長營



「接待」失學孩子 不貼標籤

回到教育核心問題,她認為對於失學的問題,大人及孩子都需要加強的是「情境教育」、「情緒教育」及「情感教育」,社會的青少年問題將減少很多。洪錦芳推動全台育幼院的品格教育,很多人認為第一個教的品格是感恩(有人照顧就應該感恩),但她知道方向錯了。對這些被迫離開家的孩子來說,不是先講感恩,她認為,第一個品格應該是「尊重」,尤其父母、師長應以身教來「尊重孩子」,願意聆聽、對話。當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會感受得到;當一個孩子會尊重,就不會打人(傷害)、拿別人東西(偷竊),也開始尊重自己。

現在有愈來愈多人看見要「接納」失學的孩子,洪錦芳從聖經觀念提出更進一層是「接待」孩子,給這些自立孩子一個安穩的環境。因為談到接待,是尊貴的人才會被接待,而我們可以學習在這些孩子身上,看見上帝的榮美形像!

很多人會對失學孩子貼標籤,認為他們不是好孩子,未來會走入歧途。洪錦芳強調,失學只是一個「事件」,不等於這個孩子的價值。如果可以看見這孩子失學背後的原因,給予處遇(intervention),失學將來是可以彌補的,尤其現在講求終身學習。但這些孩子需要榜樣,引起有改變的正向動機。

「生命是最難預測的,是最豐富也最未知的。」她鼓勵大人要不斷學習接待孩子,即便孩子不升學,仍然看重他們,因為不愛讀書不等於這人就沒有價值,像吳寶春就有一技之長。「失學只是生命這階段的現象,但年輕生命永遠有機會!」

洪錦芳提到,目前社會整個世代價值在崩落,少了尊師重道;同樣老師也少了「尊重孩子」。老師也可能被分數影響,看一個孩子的標準是有無順服、配合老師。可是身為師長及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階段的發展有不同情況,就知道怎麼去因應。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長成「自我、自信、自尊」,我們不能只用課業、成就來看他們。

107年阿功於自立工坊中分享築夢實踐的歷程

107年阿功於自立工坊中分享築夢實踐的歷程



教會是否關心後段不愛讀書學生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很早推動「自立少年」相關計畫服務,為亞洲先驅,中國大陸也曾來台學習。協會近幾年邀請自立少年到各地育幼院去鼓勵弟弟妹妹們,就有自立少年見證說:「不要用過去的自己,來定義自己的未來」,當中更有不少自立少年也認識基督信仰。每每孩子們在台上分享生命故事,洪錦芳常在台下流眼淚,為這些孩子獻上感恩。

她提到,英國曾做過一項研究,持續多年追蹤七位高社經地位及七位低社經地位孩子,看看成年後的影響,結果形成世代循環。因此她很努力幫助自立少年,希望他們可以脫離低社經的循環,「希望用5年陪伴,換孩子50年人生,甚至150年(影響後代子孫)。」她重申教育脫貧的重要,很多原本失學的孩子,因著支持也有了不同的可能性,就是以耶穌的愛來接待他們。

洪錦芳非常期待教會能接待這樣的孩子!她不諱言地說,大部分教會團契的孩子,都是優等生或比較乖的孩子,很多都是會友的孩子。但教會是否願意進到非名校、後段、不愛讀書的學校,去關心這些孩子呢?

她過去曾在一所外界評價不佳的學校帶團契,從4個學生開始帶,一學期後變成5、60個孩子,當中好幾位現在都成為傳道人。

洪錦芳說,耶穌一百隻羊失去一隻的比喻中,那隻迷失的羊,可能就是失學、中輟、中離的少年少女。現在教會青少年團契人數普遍不多,大部分孩子出身正常家庭及會友家庭,但更多弱勢處境、失學的少年,這一塊做的還不夠。教會若現階段無法做,至少可以去支持主內做這塊的單位,一起為主找回這隻羊。

「好牧人認識羊,羊也認得祂的聲音。」(參約翰福音十章)洪錦芳說,今天我們認得這些羊嗎?這些迷途羔羊認得我們嗎?盼更多教會回應好牧人的呼召,去尋找、接待這些羊;基督徒能在別人的需要上,「實踐」自己的責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