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輟學非行少年到助人的牧師張爸爸】張進益:陪伴激勵,發掘輟學生獨特恩賜
檢舉
張牧師說,教育部所公佈的「國中小輟學人數及中輟率」,以及「高級中學中離人數及中離率」,數字或有高低升降,但每個中離、中輟的孩子,都有其「個別化」的故事,透過公權力的約制,把這些孩子「找回校園」重拾書本或是給予職業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固然重要;但以他「輟學過來人」的身分,他要說,惟有持續透過「用愛與耐心,陪伴輟學及遭到棄絕的非行少年,才能使其找回自信和自我尊嚴,活得愈來愈像是個人。」幫助輟學者找回學習及人生的熱情和動機,才能真正心意更新而變化。
國中不愛上學 高中就輟學
「原生家庭影響、同儕關係混亂,以及學業成績低落,是孩子們從國中小就輟學的關鍵原因!」張進益牧師以自己為例,他當年念國中時,就跟哥哥混幫派,到學校就是跟同學勒索,然後呼朋引伴到校外去揮霍。雖然上學有一搭沒一搭的,但並沒有被列為「輟學」人口,還如期領到畢業證書。
但張進益上了高中,唸不到3-4個月,一來學業成績根本跟不上學校進度,二來跟著幫派大哥,酒色財氣樣樣有,於是他根本也就沒有再繼續求學的「動機」。所以當他悔改信主,想要重新做人成為「助人者」時,還一度因為只有「國中畢業」資格不符,必須趕快進修補學歷,才如願以償。所以如今張進益牧師對於少年之家的安置個案(住民),以及高關懷個案(仍在原生家庭),他都會勸勉他們,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至少要拿到「高職文憑」。
「會被公部門送來桃園少年之家安置的個案,逃學逃家及失親失養是普遍的通則,且都是因犯罪受法院裁定觀護或是感化教育的未成年人。」張進益舉「大改樂團」的主唱聖凱為例,聖凱和弟弟聖豪從小在原生家庭遭家暴,逃學逃家,肚子餓了就偷東西,國小還沒畢業就多次進出少觀所,直到來到桃園少年之家,張進益在生活上像爸爸一樣照顧,在生命上用信仰逐漸更新聖凱,鼓勵聖凱完成高中學業,也在少年之家職業培力計畫方案中,學會樂器演奏、表演、燈光及活動規劃,成為樂團的一員;現在還考上「生活輔導員」,可以用過來人的身份勉勵跟他過去的自己一樣的非行少年。
幫助國小就逃學孩子 成歌者及輔導員
「不單是聖凱,來到少年之家的孩子,能夠走出被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棄絕的傷痛而浪子回頭,普遍都是感受到有人愛他;而這份愛,來自於少年之家的傳道人及同工,更是來自於上帝!」張進益說,曾有一個多次進出感化院的非行少年,當他要去把對方從感化院「帶回少年之家」時,觀護人員都勸他「要從長計議」;但他因為愛失喪靈魂的心,還是憑信心把對方領回來。
「如果有人動手打你親生兒子,還動手呼你稚齡的兒子巴掌,你還愛得下去嗎?」張進益說,那個孩子來到少年之家後,就動手打了他小兒子,還說要把少年之家搞到「天翻地覆」才罷休。張進益坦言,知道對方居然呼他兒子巴掌,他真的很生氣,但他耐著性子把對方找來,問那個孩子:「若你一直很挺一個人,但對方卻在背後捅你,你做何感想?」那個孩子說:「我會非常生氣!」張進益就對那個孩子說:「現在我就是這種感覺。」但張進益更對那個孩子說:「記得你當初答應主任的事,我願意繼續愛你、包容你,為你禱告,我能愛你,是因為主任先被我所信的耶穌條件愛過!」
張進益說,有一個孩子,來到少年之家前,輟學、吸毒樣樣來,連原本收養那個孩子的養父都寧願每月拿出1萬8千元支付這個法定養子的生活費,也要終止收養關係。張進益說,這個孩子來到少年之家時,充滿憤怒及苦毒,根本也不信任任何人,但他發現這個孩子有做料理的天份,就鼓勵這個孩子進入高職相關科系,這孩子去年拿到縣市的料理冠軍,現在並在桃園市委由少年之家辦理的餐廳工作;從一個被學校、家庭及社會放棄的孩子,因著感受到被愛,生命及人生重新得力。
把中離生找回校園 還要看見差異
張進益說,以高中階段的中離生而言,政府重點不是為了降低中離率,而忽略孩子的「個別化差異」,就是要他們回校園,「就算是上課聽不懂,只要出席率正常,就可領畢業證書」,這樣並沒有辦法把這些已經喪失學習熱情及自信心的孩子拉起來。他的實務經驗是,高中中離生對「對學校課程、生活無興趣」,是因為學科能力已經在國中小階段遠遠落後,根本銜接不上。教育部一定要採取「個別化教育」的做法,因材施教。
張進益的建議是,教育部可以委由像桃園少年之家這樣的安置機構,開放讓那些沒有犯罪紀錄,但卻是來自高風險家庭的孩子,以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進到當中共同生活(需夜宿)、學習生活及職業技能,但需要保留這些孩子的在校學籍。這個設計的好處是,讓孩子不單是學習一技之長,還能夠抽離原先的原生家庭以及不良交友圈,生命與生活可以更新,而保留學籍的必要性,就是在現今台灣的社會「高中文憑」是應考試、服公職最基本的門檻,若是沒有,將來在社會被邊緣化,進而作姦犯科的機會將會很大。
「無論是中輟生還是中離生,幫助他們重新愛上學習、重回校園,要看重個別化差異及人的尊嚴,從心救起,才能事半功倍;而信仰對心意更新而變化,有著重要關鍵,也幫助孩子可以榮神、益人」,張進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