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台灣一至七月人口負成長 學者牧者:生養眾多從教會推動、關懷長照做光做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台灣從2019年起開始出現人口負成長的情況,超過國發會原本的預期。基督徒學者及牧者鼓勵從教會夫妻生養眾多,並積極加入長照體系做光做鹽(圖/國發會)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受到少子化海嘯的衝擊,台灣人口負成長的危機恐已提前到來!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今年一至六月全台的出生新生兒僅85961人,死亡人數卻達88098人,數十年來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而最新出爐的七月份國人生死統計,死亡人數仍多於出生人數(15854比15104),且不分縣市(包括高雄、台南、宜蘭、基隆、苗栗、南投、雲林、嘉義、屏東、花蓮與台東)都出現死亡人數多於新生兒出生人數的情形,並以高雄及台南最為嚴重。對於「人口負成長」,這給台灣社會及教會怎樣的提醒?

人口危機至少20年才能扭轉

長期投身家庭及人口統計調查研究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老師受訪時直言,台灣低生育率的少子化以及人口老化的高齡化,已經邁入人口學理論中的「人口慣性作用」,而且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的人口負成長,比國發會推估的2022年才會發生提早了許多年。他提醒國人的是,依照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國家能夠穩定運作的基礎,最基本的是「3個工作人口支持1個依賴人口(沒有工作能力者)」,而台灣現在約莫已經是2.9名工作人口支持1位依賴人口的情形。目前政府雖然已經在推動「中高齡延後退休」以及「鼓勵成年女性投入勞動力市場」,但推估到了2028年時,台灣仍會出現50萬工作人口的「缺口」。

「少子化以及人口老化,對國家社會都不會是一夕之間產生的衝擊,不過一旦出現人口危機,就是至少要20年才能有扭轉的契機。」楊文山舉例,台灣從民國38年到民國86年,每年至少都有30萬名新生兒出生,其中多半是超過38萬名;但從民國93年之後就掉到20萬名左右,甚至多年是低於20萬名。現在台灣新生兒的生母多半是民國70年次之後出生,當時的女嬰出生數,約莫比10及20年後多了數萬到10萬人。從人口慣性來看,受到女性學歷提高以及自主意識提升,未來年輕女性不婚不生的意願可能比七、八年級生更普遍,加上育齡女性的分母數(人數)大幅減少,所以台灣以後每年「死亡數多過出生數」,將可能會成為常態。

人口學專者專家、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員楊文山老師

人口學專者專家、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員楊文山老師(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少子化,沒有人是局外人

有人曾問楊文山老師:「台灣現在地狹人稠,房價又那麼高,居住人口減少,重質不重量,很好啊!」他要提醒的是,以前台灣每年新生兒出生數超過40萬的年代,每年死亡人數約莫7.8萬人。當戰後嬰兒潮的新生兒已經大量步入老年且退休成為依賴人口,現在台灣青壯年的工作人口逐年減少,加上少子化在台灣已經開始十餘年,若人口負成長成為常態後,扶養比(100位工作人口撫養人口數)沉重的壓力就會更多衝擊國家社福支出及國人的生育率。他強調,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沒有人是局外人」,而年輕基督徒可以「早婚、多生」,從教會帶出改變及轉化的契機;另外,對於長者的關懷及參與長照,就是做光做鹽。

台灣基督教聯盟理事長、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受訪表示,他看過歐美國家針對教會基督徒的婚育調查,有穩定教會生活的夫妻與社會的平均數相較,進入婚姻年齡較輕,平均生育子女數也較多;但不可諱言的,他觀察當代包括台灣在內的教會年輕中產階級基督徒夫妻,的確存在「看重個人自由及過舒適的生活」而節育不生的情形,而社會上也存在嚴重的墮胎問題。這次台灣公部門統計出現「死亡數多於出生數」,他認為,這是神在提醒眾教會,要更看重「基督化家庭」的推動,從「心」做起。

長期看重婚姻家庭議題及推動基督化家庭的台基盟理事長楊寧亞牧師(前排持麥克風者)到桃基盟分享後為眾教會看重婚加議題祝禱

長期看重婚姻家庭議題及推動基督化家庭的台基盟理事長楊寧亞牧師(前排持麥克風者)到桃基盟分享後為眾教會看重婚家議題祝禱(圖/桃基盟提供)



教會要更積極推基督化家庭

楊寧亞牧師直言,在台灣已經出現人口負成長的國安危機時,教會牧者要更積極跟弟兄姊妹傳講「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很清楚地教導「生養眾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入婚姻及生養子女,本就是需要犧牲和捨己的正確觀念,就算有些夫妻沒辦法生養有自己血脈的後裔,透過的收出養來自特殊處遇家庭的孩子,同樣可以教養敬虔的下一代。台灣雖然有人口負成長的國安危機,但卻是更多基督徒夫妻為主建立基督化家庭的契機。

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施以諾老師受訪時指出,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若是健康及經濟狀況還允許,尚能「老老介護」;但實際的情況是,很多已婚夫妻在高房價及長期低所得的情況下,一旦父母需要孩子付出時間及金錢時,就會面臨「是否要辭職回家」的難題,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心力交瘁的夫妻就很難生養眾多。

此外,存在於當代年輕人之間的現象就是覺得結婚已是麻煩,更別談一旦結婚生孩子後「會失去很多自己想要的自由」。施以諾坦言,嬰兒潮世代出生的老人家死亡的人數,會逐年高過日後新生兒出生的數目,這會是不可逆的趨勢。教會對每個年齡層(從出生到老年)都要關心及關顧,對於政府要推動的長照也要充份了解,因為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事。

施以諾老師

施以諾老師(本報資料照片)



高房價及照顧長者是壓力源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醫師則表示,死亡人數多於出生人數產生的衝擊,實行一胎化多年的中國內地已經經歷,現在透過放寬生第二胎試圖緩解;對照台灣,徐醫生直言,台灣年輕人不婚不生,除了受到自由和自我主義抬頭外,高房價是一大主要原因。舉例來說,桃園不但是六都裏有戶籍居民「平均年齡最輕的」,在內政部的戶籍統計裏,七月份的生死差(新生兒數減去死亡人數)也是全國各縣市數據最好的。徐醫師說,這跟很多北上打拚的年輕人買不起雙北的房子,桃園房價相對較低,大幅減輕每月花在購屋貸款及租屋租金的負擔較輕有關。

另外,世界各國的失智率攀升,都與高齡化人口比例增加正相關,當家中一個人確診失智症,會牽動10個家族成員。所以教會關懷長照,更普遍成為社區長照據點,其實對於緩解照顧者的時間及金錢負擔,提升生育率降低死亡率是有正面幫助的。徐醫師說,無論是公部門還是教會,要年輕人生養眾多,他的建議是「提供租金低於市場行情」的房屋給有需要的夫妻住,現在普遍夫妻要租房子,租金幾乎是薪水的一半,這個壓力真的過於沉重。減輕房事負擔,將是催生的一大助因。

徐文俊醫師(受訪者提供)

徐文俊醫師(受訪者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