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中秋團聚陪伴引導北漂學子 大學導航「邁向新學期」
檢舉
素養及信仰的重要
第一場講座以<大學生如何備課&聽課>為題,由迦南會北部大專團契的陳啟峰牧師以於東吳大學服務十四年的經驗與學員們做分享。陳牧師提到,備課幫助我們培養積極學習的習慣,因為課前的預備,我們在聽課的過程就能掌握課程重點、聽見講者的補充內容、在課程中解決自己的疑惑、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達到高效能的學習,不僅聽懂老師的講課,又能貫通知識,並且應用自如。
第二場講座由台大中文博士何儒育帶領學習<建立筆記能力&培養經典閱讀>,何博士強調,寫筆記並不是抄筆記,我們並不是要當一台影印機,筆記的功能是幫助我們將知識結構化,因為筆記的統整,幫助我們破除盲點並解決問題,最後則能達到精熟學習。透過統整筆記,我們成為知識的「披沙揀金之煉金術士」,將重要的知識擷取,並且能夠勾勒知識的圖像。
何博士亦與學生分享,在一堂課當中我們應當記下什麼內容?第一、重要概念。第二、老師的獨特觀點。第三、疑難雜症。她更強調,筆記能力使我們能做好會議紀錄,將非常有助於未來職場的發展。在閱讀技巧的部分,何博士教導學員應當在書中先找出作者要解決的問題,要找出並理解書本一再出現的關鍵字,在每一章節裡找出最重要的意旨,最後透過筆記方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如此一來,我們便能透視一本書,將書本的概念深化在我們的生命裡。
最後一場講座,摘自張忠謀對交通大學學生的演講,由馬偕醫學院申永順教授提綱挈領帶,提醒在校園生活應要做的12件事情。除了專業知識外,素養的根基以及安身立命的信仰更為重要。申教授也提醒,生命的桂冠不是得到書卷獎,而是知道如何幫助弱小,在學校,我們應該學習無私的彼此相助。
最後,申教授以聖經三位僕人的故事勉勵,不論得五千兩或兩千兩,我們盡心盡力,神不因我們的才幹,皆視我們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千萬不使自己成為得一千兩的僕人,不只又惡又懶,又推諉責任。
教會是北漂學子的家
在講座回應單中,有位同工分享:「大學畢業初進入職場的我,對於未來發展和過去所學有不少徬徨和自卑。今天課程再度幫助我要將價值觀定睛在"創造生命的主",祂永恆的豐盛、智慧、聰明以及對我的愛。從實務面的筆記、閱讀、上課能力,到概念性的終身學習、品格培養以及信仰扎根,宛如一場饗宴,飽足且收穫滿滿。」另一位學員分享:「我其實一直都不太會做筆記,讀書也常不得要領,所以對於這次導航營可以學到那麼多,甚至學到人生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等等感到十分興奮!希望可以將這次所學運用在生活中,以看看生命的改變。」
講座後,透過中秋的火鍋聚餐,學員們有美好的交通,我們彼此分享新學期的展望,學員們也將自己面臨的困難與團契的輔導分享,輔導們與學員分享自身的經驗,也為學員禱告。許多學員在這次假期裡收穫滿滿,在信仰上得到餵養,在學習技巧上增進,在情感上與教會肢體更加緊密,特別在中秋佳節中的餐聚,更讓我們感受到迦南會北部大專團契就像是北漂學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