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恩典腳蹤】921震央所在 集集教會走進社區成關懷中心
檢舉
集集人口外移 觀光有起有落
莊大慶牧師到集集長老教會到任第二個月,就遇上921大地震。當時因地震吸引各界關注集集。起初賑災的工作以物資的發送和關懷、陪伴集集人為主。當硬體重建工作完成後,集集教會也透過設立心靈重建關懷站,與南投縣政府提供的資源合作,以社區活動和社區的個案關懷為主,配合節期舉辦關懷社區親子活動,以教會原有的組織規模有限,連續辦了五年。之後轉型以教會福音事工為主,節期則針對社區辦親子性的活動。會友從原本十三、四位,增加到目前四、五十位。
莊牧師說,當教會投入心靈關懷和社區重建時,發現當地的居民會互相比較哪個資源的多寡,民間團體辦活動時也會用這些來吸引居民參與,相對也影響居民的金錢價值觀。早期教會投入社區性活動,可以吸引居民參與,近年來也變得不容易。
他提到,921地震後人口外移嚴重,鎮上幾乎三分之二的房舍建築都毀損、倒塌,加上鎮上工作機會不多,不少人選擇到外地工作,尤其到鄰近的城市,週六日才回來。目前小鎮人口只剩下一萬多人,加上小鎮沒有高中,孩子國中畢業後必須到外地求學,留下的是銀髮族和兒童。
在政府推動觀光產業下,從一個純樸小鎮,到現在經過很多的人為開發,吸引人潮進來。莊牧師說,雖然地震後兩、三年的重建,小鎮的觀光開始活絡,吸引人潮進來,但是小鎮人口外移,九成的居民也不是以觀光業為主,大多是務農、上班族或家族事業為主,當地的店也都頂讓給外地人經營。但是,近年受大環境影響,觀光業也不若以往。
地震教我們的事 多做好預備
莊牧師表示,台灣很少有這麼大的災難,每次發生時都是提醒和反省的機會。對教會而言,平常需要有防災的訓練,往往我們都是災難發生後,事後才去反省,往往都已經來不及,而且災後又忘記了;後來發生桃芝颱風、台南和花蓮地震,就是很好例子。
他也提到,現在大家使用行動電話都很方便,但在921地震發生時,基地台受損,全鎮停電一個星期,伸手不見五指,先進的通訊設備無法使用。所以教會平常應預備發電機、抽水機、無線電等設備,訓練一批人會使用,不只是為教會使用,在民眾有需要時也可以用到。特別是災後的夜晚,教會的燈若能照亮社區的黑暗,相信對社區的居民有很大的安撫人心的穩定力量。
莊牧師很感謝當時各界教會的關心,以他們教會的資源根本不能做甚麼,完全是靠外地的資源送進來,讓他們有能力投入關懷社區和福音性的事工。但他也提醒,災區第一線的牧者多少會身心疲憊,他們可能也是受災戶,又必須陪同外來一批批的志工和資源進去關心和救助他人,他們也需要有喘息時間,或心靈被撫慰,所以我們也需要體貼和關懷第一線工作的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