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戒毒面臨挑戰 新時代管理要變但信仰核心價值不能變
檢舉
談到自己與晨曦會結識,蔡佩真記得讀大四那年遇到一個孩子罹患憂鬱症,常常割脕鬧自殺,每次接到這孩子要自殺的電話,都讓她招架不了。於是她介紹這孩子到晨曦會,看到了生命改變,這孩子眼睛充滿著興奮,讓她耳目一新。30年前,她有機會造訪香港晨曦島,看到早期戒毒的樣式,就在簡單的貨櫃屋、鐵皮屋,甚至沒水沒電,就像在荒島一樣,但劉民和牧師卻在那裡改變成長。
時代改變 不能再「土法煉鋼」
蔡佩真在飲水思源時,景仰劉牧師的母親曹教士,為兒子十年的代禱,換來一個上帝重用的劉牧師,不只祝福劉牧師,也祝福台灣及海外許多地方。現在每次她為兒子禱告時,就會想起曹教士的榜樣。
去香港晨曦島後,蔡佩真主動請纓留在晨曦會工作。後來她一度在醫院工作10年,也攻讀博士,現在大學教書,多從外圍配搭晨曦會的服事,但30年來都沒離開晨曦會。她說,現在香港晨曦島福音戒毒也有現代化建築,象徵時代改變,只要從各方取得經費擴建,勢必會被管理,除了對贊助者負責,也提醒不能再用「土法煉鋼」。
蔡佩真提到,因為所有公部門的委託方案、補助案,全要求績效管理,以目標的達成率為績效的標準;但福音戒毒有時很難用量化指標來進行衡量,政府設定的績效管理不一定能完全呈現於福音戒毒生命改變、靈魂得救的效果。她認為,對福音戒毒的影響和反思是,多數戒毒機構因為營運壓力,必須依賴政府各項補助案以支付營運成本,為了投其所好,有些基督教戒毒機構漸漸被資助者改造,成為資助者期待的樣子,但卻喪失自己成立的呼召、使命與初衷。
「福音戒毒機構從政府而得補助的比例不可過高,以免被牽著鼻子走。」蔡佩真提醒,機構與資助者的關係是合作模式,不卑不亢。因為給我們資源的都是上帝!而不是人,因此任何一項補助款都需要求問:「是上帝要給我們的嗎?這個計畫案能成就神的美好旨意嗎?這計畫會迫使我們迷失自己的方向嗎?會迫使我們改變業務內容和機構初衷嗎?這些改變是我們機構董事們的共識嗎?」避免福音戒毒機構目標的迷失與失控。
了解專業限制 也謙卑使用專業
隨著政府部門的補助,資助者對設立服務的標準與要求,「專業」續而進入福音戒毒。蔡佩真認為,專業並非無效,也非萬能,只是每種專業都有其限制,「長期而整體的改變必須透過信仰上帝」。
對一個有品格且有信仰的人而言,專業是上帝手中的利器與巧工,所以問題不在專不專業,而在專業人士的人格與信仰是否成熟。身為執業31年的資深社工師的她,深深體會專業有用的部分,這也是為何上帝帶領她一路升到正教授的位置,當中也有上帝使用專業的心意與計畫;但她也體會到專業能解決「生活」問題,而「生命」的問題必須靠上帝!
她也提醒,專業的使用不能棄掉主,申請補助更不能不認主,要「不以福音為恥」!專業避免高傲、冷酷無情,只講理不講情。
她提到,目前福音戒毒領袖正面臨從政府而來管理主義的要求,管理主義包括:組織再造、賦權、企業家精神,以及績效管理和生產力改善,促成組織全面轉型與績效躍進,使得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獲得大幅改善。
福音戒毒不變的三「千萬」
蔡佩真指出,劉民和牧師前年獲選為首屆「堉璘台灣奉獻獎」得主,將3000萬元獎金全數捐給晨曦會做為「福音戒毒」事工發展之用,讓她非常感動。曾為這個獎項推薦的她,最後提到,福音戒毒不變的三「千萬」:
一、「千萬」守住福音戒毒的價值理念,也就是愛弟兄的心。劉民和牧師常提醒要愛弟兄,陪他到底、愛他到底,同工都是他陪出來的。
二、「千萬」要有品格和深度的生命,人對事情就會對。從神的眼光來看福音戒毒,福音戒毒的深度,表現事奉者生命的深度,要對主負責、愛人的靈魂、順服主的命令,不貪財、不貪名、不自滿、能授權、受管教,同工在服事工更多被破碎和煉淨,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三、「千萬」要倚靠主,One way up。也不要因為有了社會公信,忘記過去的儉樸生活。
相關報導
【晨曦會福音戒毒35年】一個個吸毒者從「枯骨復活」到洋溢幸福 不可能變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