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救災前停看聽】留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救災人員也需要關顧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台神基督教靈性諮商研討會,左起為錢玉芬老師、蘇雅慧牧師、黃友音老師(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當地震災變發生後,許多人第一時間投入救災,政府、社會大眾和媒體的重心都放在災民身上時,卻可能忽略救災人員的心靈關顧,導致不少救災人員事後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包括惡夢不斷、頭痛、三叉神經痛或顏面神經失調,甚至把壓力帶到家庭。

九月21日在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舉行的基督教靈性諮商研討會中,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班博士生蘇雅慧牧師發表「基督教教牧救災人員的創傷反應與復原之道初探—以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為例」論文時提到,在災難愈來愈頻繁的末後,每個人都沒有豁免權,教會與基督徒也容易到災區成為救災人員,在救災當下也需要自覺本身的需要,如定時的安靜與靈修,或退到後方休整,以及在身體和心理有變化時,需要特別的照顧和保護。

災區服事(記者翻攝)

災區服事(記者翻攝)



救災人員急於救災忘記自己需要

這篇論文由蘇雅慧牧師和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神碩研究生詹詩儀共同撰稿,主要探討基督教教牧人員參與中國四川512汶川大地震救災後的創傷反應,特別針對經歷身、心、靈的教牧人員訪談,了解參與救災十年內,經歷哪些創傷反應?以及救災中與災後如何經歷復原。研究方法採用深度訪談,針對汶川救災至少一個月之基督教教牧人員共十二位,聚焦於「創傷之因」、「身心靈創傷的多元面貌」、「支持系統的介入」和「身心靈逐漸恢復」等,並對未來該如何擬訂災區救災的教牧人員關顧策略,以提升效能並降低折損率。

蘇雅慧和先生曾經在汶川地震前七個月進到四川定居,包括前幾個月先適應氣候環境。在地震前一個月,她看見一個異象,在一個沒有房子的地方,神告訴她,那地的婦女和孩童的哀哭到達祂的耳中,蘇雅慧被神的愛澆灌,沒想到後來發生大地震。他們將921大地震救災的經驗和教材,在四川大量訓練志工,帶著愛和使命進到災區。

蘇雅慧有機會到最前線,知道當時有一個村莊所有人被埋在地下,就是神給她異象的地方。當時許多救災人員經歷神的同在,但卻忘了自己的需要,以致於當她回到台灣,開始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她開始重新學習,走過復原,後來聽到一些盡心盡力救災的同伴,也產生不同的創傷反應。由於救災人員長期處在高壓力的情況,尤其救災的環境充滿很多變化和危機,生理也會產生改變。

蘇雅慧牧師

蘇雅慧牧師



災區的適應與身心靈的創傷

蘇雅慧提到,早期救災是住在帳蓬,吃跟住與平常不同,可能無法好好睡覺,吃不習慣;或在忙於救災時被誤解為傳教;或被埋怨資源分配不均;災民的輕生也會帶出內疚自責,甚至因後援不足,被批成效不彰。另外,因應行政要求,不停回溯當時受創畫面,造成救災人員重覆性的傷害。

她介紹,救災人員於災區一段時間後,逐漸在身心靈呈現創傷症狀,主要分四大類:

一、救災現場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如救災人員直接睡在帳蓬地上,只用少數塑膠板隔絕濕氣,導致身體疼痛睡不好;不同文化飲食產生胃疼,或因氣候過低超過人體負荷,導致面癱等。
二、情緒反應。與其他救災人員一起大哭,長期情緒低落,碰到類似的情境而害怕想逃離,也會對地震過度反應。
三、無法禱告、對上帝產生質疑。
四、工作與家庭。回到工作崗位後產生無法工作或停不下來工作,有的人將壓力帶進婚姻而產生家暴或離婚。

論文提醒,基督徒救災人員救災前要先確認好自己投入的動機,是否有上帝清楚的引導;付出代價也需預備心,接受基本的救災訓練,尋找志同道合的團隊一起參與救災。另也要找到代禱者、預備保險和夠用的後援。

蘇雅慧牧師在災區(記者翻攝)

蘇雅慧牧師在災區(記者翻攝)



救災人員的訓練和安息退修

蘇雅慧表示,對於接受訓練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的人員,需要明白自己會經歷或看見許多悲慘畫面的創傷,不論是屍體或殘破的景象,都需要專業的督導和陪伴的同儕,一起彼此守望代禱。她也強力建議在救災期間一週或兩週,必須退到基本生活需求的舒適地方,作為安息與退修之處。另外,也要配合當地政府因政治立場不同而產生的壓力,畢竟自發性的救災人員是輔助者,若可能盡量配合當地政府的力量與需要。

「對救災人員而言,靈性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可以協助勝過環境的艱難。」她指出,多位救災人員都分享,神的鼓勵和聖靈的動工,是他們堅持下去的主要因素。在救災過程中,也會看到許多人性的一面,如會搶東西、不知感恩,盼望透過論文的分享,幫助救災人員預備心,讓事情發生後可將傷害降到最低。

黃友音老師

黃友音老師



信仰是醫治和復原關鍵

「教會常是在災難現場第一線救災人員!」回應的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兼任老師黃友音表示,若救災人員本身有創傷又去救災,就會產生二次傷害。面對地震急性災難,對救災人員都是很大的震撼;救災對象可能對教牧人員誤解,而產生創傷,所以後援的支持很重要。救災人員支持系統建立很重要,包括災民直接的回饋,帶給救災人員安慰,還有教會肢體生活為支持的後盾。最重要的支持是上帝直接介入,讓救災人員和災民看見神蹟奇事而得醫治。

黃友音說,救災人員回來後,要慢慢整理災難現場產生的情緒,在復原階段互相分享,得到幫助和安慰。為預防救災人員替代性的創傷,平常屬靈的操練,與神建立和諧的靈命關係以及肢體互相代禱支持,幫助救災人員靠著信仰為後盾,來面對各種挑戰。

相關報導
創傷失落與全人醫治 錢玉芬:非僅技巧、心理,還要學術、靈性

魯益師也曾懷疑上帝? 張雅惠從《卿卿如晤》談悲傷輔導四原則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